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和圆二色谱法分析方法,通过对分析脉冲强磁场处理前后牛奶中乳过氧化物酶和牛奶粗酶液中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的综合分析,对牛奶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牛奶粗酶液的二级结构无明显改变,而三级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荧光峰发生了0.6nm的偏移,且荧光强度有明显变化;但牛奶中乳氧化物酶的三级结构无明显变化,但其二级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α-螺旋向其它结构形式(β类结构或无规则卷曲)转变。初步推断,脉冲强磁场处理后,粗酶液中不同酶类的二级结构发生了相反的变化,相互抵消,最终导致牛奶粗酶液中蛋白二级结构整体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和圆二色谱法分析方法,通过对分析脉冲强磁场处理前后牛奶中乳过氧化物酶和牛奶粗酶液中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的综合分析,对牛奶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牛奶粗酶液的二级结构无明显改变,而三级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荧光峰发生了0.6nm的偏移,且荧光强度有明显变化;但牛奶中乳氧化物酶的三级结构无明显变化,但其二级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α-螺旋向其它结构形式(β类结构或无规则卷曲)转变。初步推断,脉冲强磁场处理后,粗酶液中不同酶类的二级结构发生了相反的变化,相互抵消,最终导致牛奶粗酶液中蛋白二级结构整体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Fe3O4和壳聚糖为原料,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碱性蛋白酶,并对其品貌及结构性质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外貌,大小约为15nm,固定化后粒子大小约为20nm;红外光谱分析证实Fe3O4已被壳聚糖包裹;固定化酶前后粒子晶形完整,均具有良好的磁响应能力和超顺磁性。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最适温度从60℃下降到50℃;最适pH值从10升至11;固定化酶的Km为5.85×10-4mg/mL,游离酶的Km为6.06×10-4mg/mL。 相似文献
5.
生姜蛋白酶是从生姜中发现的一种植物蛋白酶,属于木瓜蛋白酶类,与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及猕猴桃蛋白酶共同组成4种重要植物蛋白酶。生姜蛋白酶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沉淀法中的有机溶剂法、结合有机溶剂的盐法、单宁法,以及超滤法。生姜蛋白酶的嫩肉、澄清和凝乳等作用在食品领域已被广泛研究及应用,其酶学性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结构也进行了检测分析和研究。近期的部分研究还表明生姜蛋白酶的一些生物活性有潜在医药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生姜蛋白酶的提取分离与纯化、酶活性及分析检测、生物活性及应用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应重点加强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茂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mobaraensis)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ase)活化蛋白酶(activating metalloprotease,TAMEP)能够专一性切割TGase的酶原区,其高效制备对于重组TGase的生产有重要意义。将S.mobaraensis来源的TAMEP成功表达于大肠杆菌。通过对信号肽类型、信号肽N端密码子及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使胞外TAMEP酶活力达到186.3 U/mL。酶学性质分析显示,重组TAMEP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分别为55℃和7.0; TAMEP在30~50℃孵育60 min酶活力保持在50%以上,且在pH 6.2~8.9较稳定; 0.133μmol/L重组TAMEP能够在30 min内使6.91μmol/L TGase基本活化。研究结果为TAMEP规模化制备提供了生产菌株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章鱼肠道产蛋白酶菌的筛选、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检测水解透明圈和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方法,从章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QDV-3,并对其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QDV-3菌株在以果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H8.0,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振荡培养3.5d时,所产蛋白酶活力最高,Mn2+和Ba2+对菌株产蛋白酶有促进作用。所产蛋白酶在SDS-PAGE电泳上显示至少有5种蛋白酶,分子质量范围为32.4~124.2kD,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60℃,最适作用pH值为9~11,在50℃条件下保温1h,剩余酶活力为95%,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9.
干酪乳杆菌蛋白酶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Lc)6033经增菌培养、超声波破碎、高速冷冻离心后获得粗酶液,并经70%~80%饱和度范围的硫酸铵分级沉淀初步提纯,酶活力回收率(OD275)为9.71%,酶液最适pH为6.5左右、最适温度为40℃,Co2 、Mn2 能显著增强酶液活力;Cu2 、Fe3 、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酶液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Zn2 、碘乙酸和β-巯基乙醇的抑制作用较轻微。可见,酶液中可能含金属酶、丝氨酸酶及巯基酶等多种蛋白酶。 相似文献
10.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K型肠毒素(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 K,SEK)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簇编码,流行病学显示,编码SEK蛋白的sek基因在食品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说明SEK也可能是一种重要的食品中毒潜在致病因子。本研究将截去N端信号肽的SEK蛋白编码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ΔNspsek;通过对sek基因在不同原核表达宿主菌中的表达及表达条件优化分析,确立SEK蛋白的最优表达条件;利用镍亲合层析纯化含组氨酸(His)标签的SEK融合蛋白,将凝血酶切除His标签后的SEK蛋白进行聚合状态及热稳定分析、荧光发射谱和圆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SEK表达成功,热处理导致蛋白部分降解;荧光光谱揭示SEK蛋白在278?nm和295?nm波长处具有相同的最大色氨酸发射峰;344?nm波长处表明SEK蛋白处于紧密折叠的天然状态;圆二色谱分析表明,ΔNspSEK重组蛋白富含β-折叠(23.6%)、β-转角(28%)以及α-螺旋(29.1%)等二级结构。为深入研究SEK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基础,也对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提高食品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葡萄球菌肠毒素M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νSa基因岛编码的分泌型超抗原。本研究将截去N端信号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型肠毒素(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M,SEM)蛋白编码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ΔNspsem;随后转化感受态E.coli?Rosetta(DE3)并探讨融合蛋白最佳表达条件;利用Ni2+-Sepharose?4?Fast?Flow亲合层析纯化出His-ΔNsp SEM融合蛋白;经质谱鉴定,纯化的融合蛋白对SEM的氨基酸覆盖率达96.3%;凝血酶切除6×His标签肽后,圆二色谱分析表明ΔNsp SEM重组蛋白富含β-折叠(35%)和β-转角(21%)以及较少α-螺旋(16%)等二级结构;荧光发射谱揭示ΔNsp SEM在278?nm和295?nm波长处激发时具有相同的Trp发射峰(341?nm);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分析表明ΔNsp SEM重组蛋白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蛋白SEM表达成功,纯化的ΔNsp SEM重组蛋白溶液构象紧密并具有接近天然状态的结构,这为深入研究SEM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大豆分离蛋白热性质及其空间构象对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差示量热扫描(DSC)法和荧光光谱法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进行分析,探讨大豆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对其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的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与表面疏水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即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越小,表面疏水性越大。原因是△H值越低,分子相对伸展使疏水性残基暴露较多,导致蛋白质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疏水性。荧光光谱表明6种大豆分离蛋白具有典型的色氨酸发射光谱,荧光峰峰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随着荧光峰峰位数值和峰强越大,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极性越强,表面疏水性越高。这与大豆品种密切相关,埋藏在内部的疏水基团的暴露是导致表面疏水性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研究高良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结合过程中氢键和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_a)与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6×10~6L/mol、1.17(290.15 K),4.34×10~5L/mol、1.09(296.15 K),1.23×10~5L/mol、1.00(303.15 K),9.87×10~4L/mol、0.99(310.15 K)。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显示高良姜素与HSA作用时更靠近色氨酸残基,使其周围的疏水性减弱,而对蛋白构象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槲皮素对胰蛋白酶催化活性、催化反应动力学以及内源荧光光谱的影响,对槲皮素和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对胰蛋白酶催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槲皮素与胰蛋白酶的摩尔比为44∶1,在37℃反应10min,抑制率达到32.5%;反应时间对两者的作用影响并不明显;槲皮素对胰蛋白酶催化活性的抑制作用属于可逆的竞争性抑制;槲皮素可使胰蛋白酶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现象,猝灭常数Kq是4.7415×1012 (mol/L)1·S-1,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N为0.9206. 相似文献
16.
选用木瓜蛋白酶(0.001%)、酸性蛋白酶(0.001%)分别添加到羊肉干发酵香肠中,采用相同的工艺条件生产3组香肠分别为对照(CO)组、木瓜蛋白酶(PA)组及酸性蛋白酶(AP)组。分别测定两种酶对发酵香肠加工过程中pH、Aw值、色泽、质地剖面分析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酶的添加对发酵香肠pH的变化影响不显著;PA、AP组与CO组Aw值差异显著(P<0.05);PA组香肠的b*值(黄度值)较CO及AP组高,AP组香肠的L*值(亮度值)较CO及PA组低,而a*值(红度值)较高;PA的添加对香肠的硬度无显著影响,而添加AP则显著(P<0.05)增加了香肠的硬度,蛋白酶的添加对发酵香肠的咀嚼性、内聚性及弹性没有显著的影响;感官评定结果显示蛋白酶的添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羊肉干发酵香肠的质地及风味。 相似文献
17.
18.
以肌红蛋白纯溶液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CD)光谱为分析手段,研究了60~80℃的加热处理对肌红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80℃加热时,肌红蛋白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峰吸光值发生显著降低(p<0.05),荧光光谱最大发射峰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表面疏水性显著增高(p<0.05),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60、70℃加热处理对肌红蛋白二、三结构的影响较小。肌红蛋白对于70℃及以下的加热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随着加热温度由60℃升高至80℃,肌红蛋白的变性程度、血红素脱离程度、三级结构展开程度以及二级结构的无序化均呈增大趋势。表明70℃以上的加热会严重影响肌红蛋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控制酒精发酵来研究乙醇对酱油发酵体系中蛋白酶系的影响,发现乙醇对碱性蛋白酶的稳定性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发酵温度为30℃、pH 5.0、乙醇含量在2%以上时碱性蛋白酶失活加剧;乙醇对中性蛋白酶活力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特别是在乙醇含量大于2%以后,其活力急剧下降,最低降到38%.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酒精发酵对氨基氮生成和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