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爆破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爆破效果,是爆破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爆破场区所处位置、地层岩性等因素的考虑,结合实际制订了爆破技术方案,并介绍了各环节的注意措施。针对南水北调辉县段东河暗渠工程的爆破施工,通过对振动监测和爆后效果的分析评价,表明所选择的爆破参数是合理的。可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平顶山西铁路暗渠采用双层顶进法施工。首先,在顶进前,挖桩安装组合工字钢梁(次梁悬挂在主梁上),架空铁路线路,固定轨距,确保列车安全通行;其次,进行上部格构梁预制及一次顶进施工,待顶进到位后,在格构梁内挖桩支撑;第三下部三孔分体式涵洞按顺序分别顶进施工,先中孔(两节),后边孔(各两节),中孔顶进到位后,在涵洞和上层格构梁之间浇筑自密实混凝土,边孔施工方法同中孔。该双层大吨位顶进施工法不但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尚属首次,而且在铁路线顶进施工中尚属第一次,无论是结构形式还是顶推力可称亚洲第一顶,为今后该类型施工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软弱结构面工程地质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工程勘察与设计,基于广泛应用的颗粒组成分类方法,同时考虑结构面结构构造特征的影响,将软弱结构面划分为四大类七小类。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和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关系,分析了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特征,指出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在2012年以前稳定性较高,但是2012年以后因丹江口水库蓄水而对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性偏弱;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空间位置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与林地、林地与草地、草地与水域之间空间位置的变换;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和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丹江口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源头,地处鄂西北、汉江中上游,地连陕豫,势接秦楚。建制历史悠久,达2200余年,市域面积3121km2,辖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和20个镇办处区。丹江口水库使这里有了中国水都、亚洲天池的美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  相似文献   

6.
《水利发展研究》2014,(12):127-127
12月12日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引水闸正式开闸放水。丹江口水库的清水,一路欢歌向北,经过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流经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将大大缓解沿线地区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与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本枢 《人民长江》1993,24(11):1-6
南水北调是根据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这种水资源分布均布衡的特点而提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分西线,东线和中线,从长江系引水调往西北,华北地区。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调往黄河上游补济西北缺水地区,最大可调水量约200亿方米。东线引水点选在江苏江都三江营,引水干线没沿京杭大运分级提水,以倒虹吸穿过黄河,输水线路总长2089公里,多年平均抽江水量191.5亿立方米。中线工程先从汉江引水,后从长江引水,引汉工  相似文献   

8.
孙凯  李峰  何真 《人民长江》2013,44(5):11-14
为了减小大跨度渡槽结构计算的难度和复杂度,为同类型大跨度渡槽的计算提供简化方法,同时验证漕河渡槽(30 m跨)安全监测仪器布设的合理性,对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漕河渡槽段30 m跨多侧墙渡槽进行了简化计算。根据渡槽的结构和受力特点,将30 m跨多侧墙渡槽简化成底板、次梁、主梁、墙体,并分别进行了结构简化计算,根据计算的弯矩确定了渡槽的不利断面。针对这些不利断面,应在应力或挠度较大的位置合理布设监测仪器,以实时反映渡槽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排洪渡槽由于受地形限制,进出口布置比较复杂.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应急供水工程排洪渡槽设计,对进出口渐变段(喇叭口)布置、排洪渡槽纵坡确定和槽身多纵梁、多侧墙结构型式的适用条件等分析,为同类建筑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软弱夹层与结构面的力学参数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  赵启林  冯兆祥  卓家寿 《水利学报》2003,34(11):0107-0111
为了克服利用传统的目标函数难以精确反演软弱夹层与结构面力学参数的困难。首先分析了其原因,指出是由于在传统目标函数中力学参数的灵敏度是岩层厚度的正比函数。随后引进了岩体宏观应变的概念,构造了一种新的目标函数。利用该目标函数可克服力学参数灵敏度的尺寸效应,增加软弱夹层与结构面力学参数在目标函数中的灵敏度,因而可以准确地反演出层状岩体中软弱夹层与结构面的参数。两个具体的算例也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长,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流域,工程地质奈件差异较大。自20世纪50年代迄今,长江水利委员会及其它科研设计单位对中线工程全线及大型交叉建筑物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同时对特殊类土(膨胀土、黄土)、渠线过煤矿区、区域构造稳定性、砂土液化等专题进行了研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工程地质奈件已基本清楚,涉及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均可以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正>公司负责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丹江口库区征地移民和中线水源工程运行管理专项建设管理。公司遵循工程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全面履行建管职责,通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程序、加强检查、规范行为和建立奖惩机制,圆满完成了各年度的施工任务,2013年8月22日,库区征地移民工程通过验收,2013年8月29日,丹江口大坝加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地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忠信 《人民长江》1994,25(1):6-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质工作始于50年代初,特别是近十余年来收集了大量资料,成果可靠。选定的总干渠和天津干渠具有优越的自流输水与供水的地形条件,且渠线位于主要城市上首。避免了城市排水的污染,沿线区域构造稳定性,土(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基本明确。通过地震裂度Ⅷ度区仅占8%;压煤区实际压煤量50000吨左右,采空区地表移动盆地稳定;强膨胀土渠段仅占渠线长1%,采取工程措施,可以保证渠坡稳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大型涵洞内力计算中常用的3种地基模型及相应比较、分析成果,对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应用衔接进行了 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大沙河暗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构造、地震及工程本身等方面的介绍,指出了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兰河涵洞式渡槽结构安全可靠,对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在不同工况下涵洞式渡槽关键部位的应力和变形,指出:应把满槽工况作为控制工况;正常运用情况下,渡槽底板(涵洞顶板)跨中、涵洞洞壁与渡槽底板相交处的上表面及涵洞薄边洞壁外侧上部贴角处中间的拉应力较大,相对而言是涵洞式渡槽整个结构的高应力区。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沁河倒虹吸管身抗震的安全性,采用二维倒虹吸管道-土体模型、三维倒虹吸管道-土体模型,在场地饱水时对倒虹吸管身的动力反应、结构与土体位移以及管身接缝处最大相对位移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在Ⅶ度地震波作用下倒虹吸预应力混凝土管身结构应力满足承载能力要求,管身接头最大相对位移很小,管节间纵向变形缝能够满足轴向变形要求,采取的管身周边液化砂处理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于 2014—2015 年对丹江口水库进行为期 1 年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浮游植物共 8 门 76 属 101 种,其中,绿藻门、蓝藻门及硅藻门占总种数90.10%,绿藻门种类数最多(45 种),其次是蓝藻门(26 种)和硅藻门(20 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夏秋季节生物量明显高于冬春季节;优势种在冬季以颗粒直链藻、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铜绿微囊藻和小环藻为主,春季以球衣藻、薄甲藻属及小环藻为主,夏季以简单颤藻、单胞衣藻原变种和球衣藻为主,秋季以类颤藻鱼腥藻、简单颤藻、球衣藻和小环藻为主。应用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H′、Pielou 均匀度指数 J′、Margalef丰富度指数 Dm评价水质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夏秋季水体营养化程度更高。典型对应分析表明:水温、透明度、总氮、总磷等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夏秋季受温度影响蓝藻、绿藻数量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水区生态变化风险。本研究可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变化及生物迁移风险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大型涵洞内力计算中常用的3种地基模型及相应比较、分析成果,对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应用衔接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圈岩稳定是水电站地下洞室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的因素很多,如初始地应力场、围岩强度、软弱结构面、洞室体型、洞室尺寸、洞室群相互作用、施工开挖过程及支护情况等。其中,软弱结构面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