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用TEM和QELS观测了胶粒结构形态、大小及分布,探讨了功能单体AA浓度、引发剂APS含量、体系pH值、聚合温度及St/MMA配比对胶粒形态、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St-MMA-AA三元无皂共聚胶粒呈核-壳结构,随「AA」增大。粒径减小,分散系数增大;随「APS」守大,粒径出现最大值,分散系数增大;随pH值调节剂NaHCO3浓度增大及MMA比例增大,粒径变化复杂,且分散系数也相应变化;随聚合温度提高,粒径增大,分散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2.
以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为主单体 ,丙烯酸 (AA)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用TEM和 QEL S观测了胶粒结构形态、大小及分布。探讨了功能单体 AA浓度、引发剂 APS含量、体系 p H值、聚合温度及 St/ MMA配比对胶粒形态、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 ,St- MMA- AA三元无皂共聚胶粒呈核 -壳结构。随[AA]增大 ,粒径减小 ,分散系数增大 ;随 [APS]增大 ,粒径出现最大值 ,分散系数增大 ;随 p H值调节剂 Na HCO3浓度增大及 MMA比例增大 ,粒径变化复杂 ,且分散系数也相应变化 ;随聚合温度提高 ,粒径增大 ,分散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为主单体 ,丙烯酸 (AA)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用TEM和 QEL S观测了胶粒结构形态、大小及分布。探讨了功能单体 AA浓度、引发剂 APS含量、体系 p H值、聚合温度及 St/ MMA配比对胶粒形态、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 ,St- MMA- AA三元无皂共聚胶粒呈核 -壳结构。随[AA]增大 ,粒径减小 ,分散系数增大 ;随 [APS]增大 ,粒径出现最大值 ,分散系数增大 ;随 p H值调节剂 Na HCO3浓度增大及 MMA比例增大 ,粒径变化复杂 ,且分散系数也相应变化 ;随聚合温度提高 ,粒径增大 ,分散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4.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了羧基在胶乳中的分布,讨论了功能单体AA浓度、引发剂APS含量、体系PH值,聚合温度及St/MMA比例对胶乳中-COOH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A浓度增大,表面羧基百分比减小、而包埋百分比增大、胶粒表面羧基密度增大。引发剂APS浓度、MAMA比例及聚合温度的提高,不利于羧基分布在乳胶粒表面、胶粒表面羧基密度减小。体系PH值增大,有利于羧基位于胶粒表面、表面羧基密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无皂阳离子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在无乳化剂条件下,加入少量的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作用下,合成了一系列粒子分散均一,表面干净的阳离子乳液,深入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共聚单体浓度,防子强度及pH值对粒径,粒子数目,粒子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以上各因素来控制胶乳粒子的粒径, 子数目,而粒子表面电荷密度是由共聚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离子强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用EGG作固定液,癸二酸作减尾剂,酸洗硅烷化Chromosorb作担体,峰高内标法定量分析无皂胶乳和240脱气前后乳液中残留CB、DCBD、MAA单体含量。以含有分散剂的水溶液适量稀释样品后直接进样,此法操作简便,可用于生产控制及产品分析,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7.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共聚乳液。通过正交试验对乳液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且在最佳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共聚物胶膜的力学性能、吸水性能。用FT-IR、DSC、DMA对胶膜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正交分析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mVAc∶mBA=3∶1,功能单体丙烯酸(AA)用量0.75%,保护胶体聚乙烯醇(PVA)用量2%,SDS∶OP-10=1∶3,乳化剂用量3%。干燥温度约为110℃时,胶膜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剂热法,在密闭容器内,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和苯乙烯(S t)共聚,制得了粒径约为31nm的均分散无皂纳米胶乳粒子。探讨了丙酮、引发剂用量、单体比和温度对粒子粒径、均分散性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丙酮的增加和MM A比例的升高,粒径减小,均分散性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大,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均分散性先下降后升高。  相似文献   

9.
当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EVA)胶粒表面水解完成后,水解反应将继续在胶粒内部进行,采用滴定法跟踪测试体系碱的浓度进行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一数学模型对其进行描述,研究表明,胶粒内部水解反应呈现前后两个阶段。反应速率主要由OH^-在胶粒内部的扩散速率所控制,前半阶段反应活化能为53.21KJ/mol,指前因子为1.525×10^7min^-1,后半阶段反应活化能为44.86KJ/mol,指前因子为3  相似文献   

10.
三单体共聚型含氟聚酰亚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二胺单体6FHP、二酐单体6FDA和双酚A二酐缩聚合成新型三单体共聚型含氟聚酰亚胺FAPI.用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差热热重仪、棱镜耦合仪、万能力学机等对FAPI的光学和力学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单体缩聚后得到的FAPI重均分子量Mw高达19743.2,分散度最低达到1.2735;共聚物具有高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高达234℃;在光通讯波段1550nm处的传输损耗最低达到0.316dB/cm;柔韧性好,断裂伸长率高达152.5%,机械强度高达127.980MPa.与二单体含氟聚酰亚胺FPI相比,FAPI的热稳定性更高、力学性能显著提高,而传输损耗仍较低,综合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1.
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复合胶乳微相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透射电镜、动态力学谱等对合成的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复合胶乳的微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微相分离的产生是必然的,但也可以由改变加料方式造成的“过渡层抑制效应”和“分子抑制效应”而加以控制。其胶乳不同的形貌是转相过程中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用乳液接枝聚合方法制备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的复合胶乳水分散体系,考察了不同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单体浓度对复合胶乳粒径、接枝率、分子量的影响,并对这类复合胶乳体系的接枝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增大,粒径增大,分子量减小,接枝率增大;乳化剂浓度增大,分子量和接枝率变化不大,粒径则有下降趋势;环氧树脂浓度增大,粒径倾向于增大,分子量和接枝率则显著降低。说明缩聚物/加聚物接枝乳液聚合与一般乳液聚合规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多层核壳结构ACR(PBA/PS/PMMA)树脂,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滞反应过程胶乳粒径的变化及乳化剂用量对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指出化剂适量可以避免形成新生均聚粒子和防止产生聚结粒子,保持胶乳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明胶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明胶与丙烯酸(钾)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并考察了引发剂、交联剂、明胶的用量及丙烯酸中和度、单体质量分数等各因素对产物吸(盐)水倍率的影响;所得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为535.3g/g,吸盐水倍率为53.8g/g,其吸(盐)水倍率较好,且在较低温度下的保水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5.
稳定的无皂阳离子共聚物乳粒性质及乳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少量的N,N-二甲基,N-丁基,N-(3-甲基基丙烯酰胺基)丙基溴化铵,以阳离子自由基型引发剂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稳定的无皂阳离子共聚物乳液,用粒度分布仪表征了胶平均直径,数目,用离子交换-电子导滴定分析粒表面性质;通过表面张力DSC等分析了胶乳的稳定性和胶膜的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改进的欧拉公式,解得Alfrey-Goldfinger微分方程的数值积分,将单纯形调优法与数值积分法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型并编写微机程序。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不同转化率下DBTM(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酯)-St(苯乙烯)-BA(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体系共聚物的组成。根据三元共聚体系的起始组成、和不同转化率下共聚物的组成,应用所编制的程序,计算该三元共聚体系单体的竞聚率。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四元共聚乳液。研究了该共聚乳胶的电解质稳定性、电泳迁移率、膜的溶胀性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四元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溶胶、HDI齐聚物及两者交联体系的流变行为,测定了三者的剪切应力(τ)~剪切速率(D)、表观粘度(ηa)~剪切速率(D)及lgτ~lgD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溶胶、HDI齐聚物的流动指数n近似于1,属牛顿型流体,而水溶胶\HDI齐聚物交联体系的n<1,属非牛顿型流体,并且具有触变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多层核壳结构ACR(PBA/PS/PMMA)树脂,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聚合反应过程胶乳粒径的变化及乳化剂用量对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指出乳化剂适量可以避免形成新生均聚粒子和防止产生聚结粒子,保持胶乳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电场敏感性水凝胶,研究了水凝胶在不同含量NaCl溶液、不同电压、不同电极间距的最大偏转角度和可逆偏转行为.结果表明,在非接触电场下,当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0.1%时该系列水凝胶均向负极弯曲,而当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0.2%以上时均弯向正极.随着电压的增大和电极间距的减小,水凝胶的最大偏转角也增大;AMPS单体越多,最大偏转角越大;该水凝胶在电刺激下具有良好的可逆性,使其能够用于开发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