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门窗》2017,(11)
现代木结构建筑因引入钢材、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材质使得建筑节点构造发生巨大变化。节点作为建筑表现的核心,其构造表现风格对建筑整体氛围的营造意义重大。本文重点从木构建筑节点的美学表现方面探索现代木构建筑节点设计,总结概括现代木构建筑常见的节点表现。论文主要是通过列举分析不同节点表现方式归纳出现代木构建筑常见的表现风格,传统建筑形式的提炼与再现、符合现代审美的极简形式、新结构形式的高技表现。本文通过对现代木构建筑的研究,力图为未来木构建筑风格表现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邹青 《新建筑》2013,(6):124-127
在木材的结构系统、构造措施和营造工艺等方面,新型木建筑已突破传统木建筑的技术和审美局限,蕴含着设计美学、结构功能和材料复合的巨大潜力。从结构表现的视角切入,展开对大跨度新型木构建筑的研究,探讨木材料结构、构造与形式表现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现代木构建筑涉及的结构技术与美学观念进行了分析,引发出对基于木材料特定属性的结构形式的思考,并分类型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3.
邹青 《华中建筑》2012,(12):176-181
在木材施作、构造系统、节点和营造工艺等方面,新型木建筑均已突破了传统木建筑的技术和审美局限,蕴含着设计美学、结构功能和材料复合的巨大潜力。该文以建造表现为切入点,探讨木材料构造与形式表现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从构造表现角度对木构建筑涉及的技术与美学观念进行分析,提出对基于木材料特定属性的构造形式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今日建筑     
袁烽 《时代建筑》2006,(6):148-149
木构建筑实践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木材总是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与钢材、玻璃和混凝土相比,木材具有“绿色”、“环保”、“节能”等优点。随着现代木构建筑加工工艺的进步与设计理念的更新,在克服了材料自身的缺点后,木构建筑充分展现出独特的美学性质及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特点。本期的今日建筑,选取了国外现代木构建筑的精彩实例,展现了木构建筑在结构表现、室内装饰及与环境融合等多方面的魅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建构的本质是基于材料特性和建造技术认知的基础上,对材料创造性的使用和对于材料有意识的再组合。木构建筑的建造离不开其特有的技术手段,技术也成为一些建筑师着力表现的建筑要素之一。现代木构建筑的建造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从结构、构造、细部处理等方面发展符合自身时代的技术和表现观,以新的"语汇"不断提高木建筑的"张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6.
冷婕  张宁  陈晓宁 《新建筑》2023,(4):39-45
明代蜀藩王陵是现存明代皇家陵墓玄宫中仿木构做法最系统、仿木构信息最丰富的墓葬,也是巴蜀地区仿木构墓葬发展最后的高潮。通过分析巴蜀地区明代蜀藩王陵玄宫院落形制与地上宫室制度的相关性,辨析仿木构单体建筑对地上建筑木构信息的取舍、木构特征还原度及仿木材料与构造方式等问题,展现了皇家陵墓玄宫营造中仿木设计思路及仿木材料与技术的独特性。研究对缺乏地面实例的巴蜀明代皇家木构建筑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林琳 《江西建材》2023,(2):109-111
中式木构建筑无论是在文化内涵还是在设计形式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格调。文中分析了中式木构建筑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当今时代发展的不利处境,对古典中式木构建筑在当代低层民居建筑中的实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传统中式木构建筑的现代更新与空间运用。  相似文献   

8.
郭华瑜 《新建筑》2023,(6):76-81
木构是中国传统建筑最突出的特征。近几十年里,历史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使得传统木构建筑的营建无法有效承续,对其传承价值产生误判与漠视,导致中国传统建筑精神与智慧无法对应当下,更遑论引领未来。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在当下面临之传承困境主要有理念之困、结构之困、材料之困、人才之困四个方面。通过揭示中国传统建筑走入困局的历史原因及传承发展的现实遭遇,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对木构建造的诸多限制,本土建材的现代化研究缺乏,以及传统木结构无法得到有效计算等问题,明确传统木构建筑在当代传承的发展障碍及其原因。并提出从观念上摆脱对传统木构认识的形式误区,建立基于传统木构自身营建规律的知识体系。从传统出发,或能寻求突破,摆脱困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时代至秦汉时期陶瓦与木构发展的关联性研究,提出"陶瓦催生木构发展""瓦屋催熟木构体系"的史论。从材料与建筑的整体性、技术与社会的相关性方面,对于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发展之重要阶段的认知,建立了新的视角和历史依据。并对以此阐发的相关木构研究问题、技术社会学问题以及建筑历史研究的方法问题,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0.
木构建筑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建筑。在民间,木构建筑以其具有浓郁地域与民族色彩的形式发展并传承下来,东北地区就完整地保留着这样一种建筑形式。从建构的视角解析它,可以摆脱形式上的束缚,从而回归建筑建造的本体层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传统和地域的角度回顾了木构建筑在瑞士及阿尔卑斯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并论述了其在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对设计过程和造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文阔 《山西建筑》2008,34(3):88-89
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斗拱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建筑理论、建筑技术来探讨一种新的节地型民用建筑形式,指出居住模式高密度的新型居住模式铺作空间实现了在多层住宅中家庭庭院空间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何慧群  邹伟民 《山西建筑》2012,(35):244-245
对宏村建筑装饰中木雕的艺术形态进行了分析,指出主观写意性是它的艺术特征之一,表现方式源于绘画图式的再现,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美学思想已深深渗透于宏村古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中,形成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军机处的实际测绘与调研,绘制军机处第一手建筑图纸,为军机处的保护修缮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结合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尤其是对军机处屋顶形式及大木结构的特殊性进行讨论和分析。意在通过对屋顶形式与大木结构的研究,进一步阐述屋顶与木结构之间的关系,记录建筑变化与修缮的过程,丰富古代木构建筑屋顶形式及木构构法,并为今后古建筑修缮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赵辰 《世界建筑》2005,(8):37-39
中国强大的木构建筑传统,被建筑学术界关注了已有几十到上百年,然而,现存的大部分诠释是基于风格化的建筑理论,于是这一伟大传统的科学和建构意义一直未被很好地、认识。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将这种研究的学术方向转向建构。以木材的材质认识到连接的构造可能,再现基本结构单元体的构成,作为木建构的规律性研究。 我们选择特殊造型实例作为木建构研究的具体对象:中国木构传统中的跨度和高度问题。在大量的现场谓研和资料汇集的基础之上,我们将研究定义在根基本的两个问题上,第一,这种木构造型物的营造原理。也即如何建造问题;第二,这种木构造型物的由来。  相似文献   

16.
任琳哲  刘杰 《新建筑》2012,(5):86-89
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的以胶合木为代表的工程木材,性能优良,成为木构建筑的新型材料。在杭州香积寺的复建规划设计中,运用胶合木结构恢复古代"伽蓝七堂"制的佛教寺院空间,为宗教建筑营造出超脱于传统形式的空间和造型,并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探索新的现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7.
孙倩  丁勇  尹逸娴 《中外建筑》2011,(10):46-49
本文对长安城东岳庙的历史脉络、整体环境、建筑形制、木构架、建筑装饰等内容作出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抛砖引玉,以供有关人士对东岳庙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确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和整体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8.
苏北金字梁架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新建  李岚 《建筑师》2005,(3):82-86
广泛应用于苏北传统建筑中的金字梁架,是区别中国古建筑抬梁、穿斗、井干三大结构体系之外的一种特殊的木构体系。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梁架形式、受力特点和构造做法,并进而初步探讨了金字梁架的起源,揭示其文化意义及在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军  刘大平  孙尧 《华中建筑》2014,(2):105-108
文章从中东铁路重镇横道河子历史街区的规划布局入手,探讨了自然条件对其规划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平面路网的树枝状格局特点,总结了街区空间开敝有序的特色,又从建筑形态的角度对横道河子镇的历史建筑进行了形态分类,从木构建筑和砖构建筑的细部处理探讨了俄罗斯民族风格对其的影响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横道河子镇的街区规划布局与建筑形态是时代发展、城市历史及民族审美倾向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保国寺大殿是浙江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宋代木结构建筑。保国寺大殿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历史悠久,是国内现存重要的木构古建筑。保国寺大殿建筑结构形制出于实用的目的,未减柱子,采取加大进深尺度的做法。殿中的柱子全部做成瓜楞形,阑额做成两肩卷刹的月梁形式,大殿前槽横置的三个斗八藻井,是保国寺大殿的精华所在,建筑形制与《营造法式》做法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