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和美国住宅郊区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两国在郊区化进程中,宏观背景、微观动力、社会阶层分布、郊区住宅和中心城区命运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论述我国住宅郊区化在政府职能、住宅结构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城市郊区化、居住空间分异与模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国外的郊区化发展理论,分析了北京市人口郊区化的特点、动力机制和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轴线跳跃式成组团"的郊区居住模式,这对于合理确定郊区不同地域空间的住宅开发方式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精品村"之一的新村村为例,从时间变迁的角度详细阐述该村自建住宅立面造型的变迁过程,进一步总结立面造型的变迁规律,并结合调研实况分析该村住宅的建造特点和变迁的建造因素,探究立面造型的部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中城市地区不断向外扩展,出现了一系列称之为"郊区化"的扩散现象。郊区化是城市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过程,即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住宅郊区化是人口郊区化的主要方面,其先导是在郊区进行住宅用地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所谓住宅郊区化不  相似文献   

5.
重新评价郊区的空间形态,近年来在美国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兴趣.人们发现,社区内部道路规划的原则与方法除了直接决定着社区的空间形态之外,对美国郊区化的历程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从早期"田园城市"的构想到二战之后导致美国城市郊区化的"CSD"再到新传统主义的社区模式,道路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始终都是决定社区规划模式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研究美国社区及相应的道路规划模式的演进过程,探讨通过对道路规划模式的改进,创造"以人为本"的新型社区的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传统住宅建造模式所造成的"能效劣"、"寿命短"、"性能低"、"质量差"等住宅课题,分析了住宅工业化建造模式和住宅建筑体系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借鉴SI住宅的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及其建造设计方法来创建发展我国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的创新之路,并系统阐述了示范工程的集成技术研发和设计方法。本文提出,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应积极推动全寿命周期的长寿化住宅的建设,走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的发展道路,才能转变粗放型的住宅建造生产方式,以实现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及西欧,有研究认为当今城市化在性质上已步入与过去传统郊区化不同的新阶段:居住郊区化之后,大量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岗住也开始向郊区扩散,形成"边缘城市";这种"后郊区化"现象使得城市内部的多中心结构开始向城市区域扩散.本文通过对北京的新城亦庄和上海边缘的昆山的研究,旨在揭示中国一些大城市区域中"边缘城市"的形成,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最后文章认为跟西方后郊区化某些特征相似,中国"边缘城市"的形成也已超越了所谓郊区化的传统涵义,它代表了一种中国特征的城市多中心发展政治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极限住居"是一次微型住宅研究与建造教学相结合的实验。通过高度集约的空间规划和功能单元模块化设计,探索小而优的居住模式和预制装配型的工业化建造方式。"7m~2样板屋"的实际空间体验和多次拆装展览证明了这一微型住宅极高的空间效率和建造模式的可行性。"Ultimate Residence"was an experiment for miniature hous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teaching.It explored small but good housing patterns as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多层轻钢结构住宅掠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童悦仲  娄乃琳 《建筑》2005,(1):77-77
国外利用镀锌轻钢龙骨作为承重结构建造住宅已有近30年的历史,由于这种结构自重轻,抗震、保温、隔热性能好,建造速度快,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得到广泛应用。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将这种以往用于建造低层住宅的结构技术加以提升,用以建造多层公寓,形成了多层轻钢结构住宅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转向开放式建筑.文章描述了其发展的历史,并讨论了笔者直接参与的几个主要建设项目.1971年,日本从美国和英国引入建造体系思想,如加利福尼亚州著名的SCSD建造体系,并在日本的住宅建设发展中借鉴了这种建造体系的经验.日本住宅公团实施的KEP项目是日本住宅建筑领域走向开放式建筑的首次尝试,后又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