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采用醇提法提取乌饭叶中的多酚类物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不同因素水平对乌饭叶中多酚类物质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乌饭叶中多酚类物质提取影响因素主次关系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乌饭叶中多酚类物质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80℃。该试验条件下乌饭叶提取液中的多酚类物质得率为13.0%。 相似文献
4.
甘薯渣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从甘薯渣中提取多酚类物质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提取溶剂的筛选表明,75%乙醇具有最佳的提取效果;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比、pH值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提取温度、固液比和pH值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甘薯渣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75%的乙醇溶液,浸提液pH值为3.5,浸提次数为2次,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1.5 h,固液比为1:5. 相似文献
5.
6.
莲藕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湖北大毛节莲藕为材料,采用福林法对莲藕中酚类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特性,莲藕中含有大量酚类物质,莲藕多酚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油脂抗氧化能力,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多酚的提出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福林法测定藕节中总酚含量的适宜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反应条件为:福林试剂与10%Na2CO3 1 ∶ 1(V ∶ V),体积为3mL,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30min.通过溶剂对比实验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从莲藕组织中提取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溶剂及影响浸提得率的相关因素,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pH为3,浸提次数为3,料液比为l:9,乙醇浓度为40%.在此条件下藕节浸提得率为0.75%(以鲜重计算).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14.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酒花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浸提剂为70%丙酮,料液比1:25(g/ml),回流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为1h,在此条件下多酚的提取量达到47.29mg/g干酒花。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酒花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6.72μg/ml)优于抗坏血酸(IC508.79μg/ml)和单宁酸(IC507.68μg/ml),弱于茶多酚(IC505.77μg/ml);酒花多酚的还原力(EC500.111mg/ml)与抗坏血酸(EC500.101mg/ml)接近,弱于单宁酸(EC500.079mg/ml)和茶多酚(EC500.072mg/ml);酒花多酚对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生丙二醛(MDA)的抑制能力(IC500.179mg/ml)优于单宁酸(IC500.462mg/ml),弱于茶多酚(IC500.136mg/ml)。 相似文献
15.
16.
大麦麸皮多酚类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和抗突变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麦麸皮含有以原飞燕草色素等原花色素为主的多酚类物质。该多酚类提取物和原飞燕草色素具有抑制亚油酸氧化能力,用TBA法和硫氰酸铁法比较,其效果等于或低于BHA和BHT,但高于生育酚和抗坏血酸。与儿茶素类比较,原飞燕草色素对红细胞空壳、微粒体和LDL脂质抗氧化作用及对超氧化物和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均优于原矢车菊色素,而与(-)-ECG和(-)-EGCG相当。此外,原飞燕草色素具有比原矢车菊色素更强抑制MNNG和Trp-p-1抗突变性,但略低于(-)-EGCG和(-)-EGC。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冬瓜皮多酚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冬瓜皮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取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乙醇体积分数四因素三水平进行中心点组合试验,并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确定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液料比73∶1、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87min、乙醇体积分数70%,该条件下多酚含量实际测量值为6.32mg/g,与理论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因此,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冬瓜皮多酚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冬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