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预应力筋受力不均匀性,采用在每根预应力筋上对称粘贴两应变片,分别以单根张拉和4根同时张拉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试验是在标定的数值下按不同的步骤,利用锁定力来测实预应力筋,结果表明:单根张拉时,第1根预应力筋和其他3根预应力筋的受力均不同,而4根同时张拉时,从一开始各根预应力筋受力就不均匀。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中预应力筋布置的原则,同时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给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在平板结构中的简化布束方式。这种布束方式不仅能方便设计和施工,而且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预应力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与预应力,荷载等有关,此外,由于梁纵向有非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钢筋,且拉,压区用钢量不同,所以钢筋约束不同,对梁的挠度影响较大,提出了因纵向钢筋的影响引起的挠度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4.
通过模型试验,测定了张拉时U形曲线预应力筋中有效应力沿预应力筋的分布以及混凝土中的有效应力的分布情况,并比较了在相同条件下,直线预应力筋与曲线预应力筋的孔道摩阻的不同分布规律,为更好地弄清U形曲线预应力筋孔道摩阻的作用机理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1 问题的提出 施工中采用一端张拉预应力筋时,孔道摩擦阻力产生的预应力损失(σ12)是沿着构件长度方向自张拉端至固定端逐渐增大,使预应力筋中的有效应力值自张拉端至固定逐渐减小(见图1、2、3中ABC线).预应力筋锚固后,张拉端锚固变形与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11),在张拉端最大,沿构件长度方向逐渐减小到零,使预应力筋中的有效应力值自张拉端至固定端逐渐增大(见图1、2、3中DE线).由于上述两项预应力损失的存在,预应力筋在张拉和锚固阶段,预应力的损失对有效预应力的影响,在不同的施工条件下将有显著不同,需加以区分对待.  相似文献   

6.
以实桥作为分析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杆单元模拟梁和预应力筋,有效地模拟预应力效应。采用APDL语言进行参数化设计,计算了空心板梁单元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并且进行了梁单元动力性能分析;分别建立了在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预应力筋分布形式不同情况下梁单元挠度和固有频率与预应力大小的关系曲线,从关系曲线可知预应力筋布置形式及分布形式对梁单元挠度有很大影响,而对固有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单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侧限影响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采用连续通长布置、分段搭接布置及局部重叠布置三种预应力筋布置方式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考虑侧限影响的计算模型差异,建立了连续通长布置预应力筋的单层多跨框架侧限影响系数计算公式,提出了分段搭接布置预应力筋及局部重叠布置预应力筋时侧限影响的分析方法,为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经典方法和统一方法解决复杂结构的侧限影响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综合废水处理厂新建废水处理复合生物池池壁,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给出了池壁在水压力、土压力、温度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根据最不利荷载组合进行配筋计算及施工过程中池壁混凝土应力验算,在池壁预应力筋施工过程中,环向预应力筋应两端张拉,竖向预应力筋一端张拉,且环向预应力筋和竖向预应力筋张拉应对称进行.  相似文献   

9.
选取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梁作为分析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预应力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杆单元模拟梁和预应力筋,有效地模拟预应力效应。采用APDL语言进行参数化设计,计算了预应力梁单元在自质量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并且进行了模态分析;考虑了梁单元的挠度和固有频率受到预应力大小、外荷载大小、截面形式、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预应力筋分布形式不同的影响,从而建立现存预应力与挠度、梁底应变、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为结构中预应力筋的设计和预应力损失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对预应力筋及预应力效应的认识,认为可以将预应力筋的工作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张拉到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σpe的建立,这一阶段视预应力筋为能动的作用者,将预应力引起的等效荷载作为外荷载来对待(可作为恒载来对待);第二阶段是当预应力过程结束后,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py中高于有效预应力σpe的富裕部分(fpy-σpe)又像普通钢筋一样被动地提供抗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普通混凝土结构变形计算相协调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总变形统一方法。从理论体系上实现了作者建立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理论分析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钢筋混凝土连续板配筋率及负筋长度对楼板抗火性能、裂缝分布及破坏模式的影响.发现配筋率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结构的抗火性能,建议最佳取值为0.598%;负筋长度对裂缝分布规律、楼板的破坏形态、变形以及破坏铰的位置有很大的影响,负筋的长度为板计算跨长的1/3时,楼板的抗火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火灾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对组合楼板简支板和连续板在火灾下的热、结构响应进行模拟研究,得到简支板温度场分布及挠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跨连续板中跨受火后的变形特征及内力重新分布规律,研究负筋长度和直径对连续板抗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板为超静定结构,受拉钢筋处于低温区,能充分利用其强度,抗火性能优于简支板;支座反力随火灾温度的变化,反映了结构内力的重新分布规律;负筋长度影响楼板的变形形态和变形过程,但对最终挠度影响不大,为提高抗火性能建议负筋长度取为板跨的1/2~2/3;增大负筋直径可明显减小挠度,对抗火有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在钢筋混凝土框架连续梁的正弯矩区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正负弯矩区强度互补进行加固对比试验,并用ANSYS软件有限元仿真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加固连续梁的正弯矩区抗弯强度可以提高负弯矩区的承载能力,并且对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均有补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混凝土损伤模型。导出了粘钢混凝土梁的弯矩曲率关系以及中性轴位置的变化规律,为粘钢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将梁粘钢前后的弯曲损伤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与实验基本接近,表明粘钢后梁的抗弯能力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12根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的试验,分析钢纤维对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弯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提高了钢筋高强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并随着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呈增长的趋势,增加幅度在40%~100%之间;纵向钢筋配筋率、梁的高度以及钢筋的强度等级对钢筋高强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也有影响;开裂弯矩随纵筋配筋率的增大以及随截面高度的减小而增大.结合现行有关规范,提出了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截面抵抗塑性影响系统的计算公式和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开裂弯矩的计算公式,并用试验数据验证了该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基坑底部土体裙边加固对基坑变形和内力的影响,分别对未进行坑底加固和采用坑底裙边加固2种工况进行模型试验。在填土过程中预先浇筑加固土体,实现坑底土体加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地表沉降、冠梁侧向位移、桩身弯矩以及桩后土压力进行监测。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模型试验进行拓展,将基坑变形的计算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研究表明,对坑底土体采用裙边加固,可以有效地减小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坑顶地表沉降虽有减小,但效果不明显;桩身弯矩略小于未进行坑底加固的工况;土体开挖,桩随着坑底下某一点发生转动,造成桩上半部分土压力减小,桩底处土压力增大;裙边加固尺寸中深度相较于宽度对基坑的变形影响更大;土体加固深度与宽度超过一定范围,控制基坑变形的效果有所提高但不明显,加固深度宜取0.3~0.4倍的开挖深度,宽度宜取0.35~0.45倍的开挖深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柱支承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中无粘结筋应力增长规律及弯矩调幅设计方法,采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柱支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将双向板划分为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分别考察了综合配筋指标和非预应力筋屈服强度对无粘结筋应力增量及支座控制截面弯矩调幅系数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综合配筋指标和预应力度一定的条件下,正常使用阶段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无粘结筋应力增量随非预应力筋屈服强度的提高而增大,而支座控制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随非预应力筋屈服强度的提高而减小。建立了以综合配筋指标和非预应力筋屈服强度为自变量的柱支承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中无粘结筋应力增量和弯矩调幅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抗冲切钢筋和暗梁对板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5个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板柱节点试验,其中,1个试件无抗冲切钢筋,另外4个试件分别配置螺旋箍筋、四肢箍筋、八肢箍筋和栓钉。对各试件的裂缝发展特征、破坏形态、滞回性能、不平衡弯矩承载力和延性性能等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配置抗冲切钢筋试件的不平衡弯矩承载力和延性性能较无抗冲切钢筋试件分别提高13%~48%和68%~198%;合理设计暗梁能明显提高试件的整体抗震性能,配置四肢箍筋的试件能满足中国规范的抗震性能需求,且较采用八肢箍筋的试件更经济。总结和分析已有试验数据发现,中国规范对于配置抗冲切钢筋板柱节点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整体较吻合,但离散度偏高。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某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纵向影响保护方案,利用ABAQUS动态模拟基坑开挖对临近隧道纵向变形及隧道断面弯矩的影响,对比分析坑内三轴搅拌桩土体加固强度与加固深度作为保护方案的敏感性。分析得出:随着加固强度的增加,隧道纵向位移有显著减少,达到一定值后,约束作用明显减弱;加固强度的增加对隧道纵向截面弯矩影响较弱;加固深度对隧道的变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并非加固深度越深越好;地下连续墙、被动土体加固对临近基坑开挖引起的位移具有阻断作用;针对本案例,提出最优加固强度200 MPa及加固深度6 m,这既能对隧道变形起到很好抑制作用,又能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研究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进行8根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获得这类梁的开裂荷载试验值.参照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度计算方法,结合活性粉末混凝土受拉应力-应变关系,建立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度计算模型,得到与配筋率成线性关系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将按此公式计算得到的开裂荷载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良好.由此得到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