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15株乳杆菌中筛选出一株冷敏感性较高的菌株(植物乳杆菌KLDS1.0703),研究冷适应对该株菌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和膜蛋白表达的影响。根据生长速率与温度(开氏温度)相关性的Arrhenius曲线及冷适应时间对存活率的影响,确定该菌株的冷适应条件为:培养至对数中期,10℃冷适应处理4 h。应用GC/MS分析冷适应前后菌体的膜脂肪酸组成发现,脂肪酸18:1△9c的结构中不饱和键由反式转变为顺式;应用双向电泳分析冷适应前后菌体的膜蛋白质组成,分析找到2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其中3个为特异表达蛋白质点。结果表明,冷适应处理诱导植物乳杆菌KLDS1.0703膜脂肪酸结构向熔点降低方向转变,而且膜蛋白质出现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NaCl刺激对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11842生长的影响,分析NaCl刺激下此菌细胞膜流动性和质膜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方法:经不同浓度NaCl处理后,用荧光探针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研究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用气相色谱法测定NaCl刺激下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改变。结果:保加利亚乳杆菌能耐受的最高NaCl浓度为1.0mol/L。确定了在保加利亚乳杆菌中DPH孵育时间(60min)和温度(35℃)条件。当NaCl浓度为0.4mol/L时,此菌株中主要的脂肪酸为C16:0和C18:1;随着NaCl浓度增加,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率(SFA/UFA)从原来的0.57增加到0.78;同时,保加利亚乳杆菌存活率逐渐降低。结论:当NaCl浓度从0.2mol/L增加到0.8mol/L时,随着荧光偏振值和微黏度的增加,细胞质膜流动性减小,并且膜中饱和脂肪酸比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4.
为探究不同初始培养pH值对植物乳杆菌LIP-1抗冷冻干燥活性的影响,以前期优化的培养基为基础,利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初始pH值不同,生长量较高,而冻干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的组别,对其进行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及关键细胞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在初始pH 6.8和7.4的培养条件下,发酵活菌数较高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79,9.70 lg(CFU/mL);而其冻干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81.76%,72.43%。适宜的初始pH值可通过提高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保持较好的酶活性等方式,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减少菌株的冻干损伤,进而提升菌株的抗冷冻干燥性能。本研究结果为提高乳酸菌抗冷冻干燥性及促进我国益生菌发酵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植物乳杆菌LIP-1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钙离子对菌株生长量及抗冷冻干燥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钙离子对菌体形态、细胞壁及细胞膜结构完整性以及细胞膜脂肪酸构成的影响,以探讨钙离子影响菌株抗冷冻干燥性能的机制。结果表明:当在MRS培养基中添加0.5 mmol/L的钙离子时,与未添加钙离子的对照组相比,菌株的生长量提升了0.717×109 CFU/mL,存活率提升了21.52%(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钙离子可以使植物乳杆菌LIP-1长度明显变短;菌株的细胞壁与细胞膜的损伤程度降低;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U/S变大;添加钙离子还可以使菌株的常温贮藏稳定性得到提高,第8周时添加钙离子的实验组相较对照组(MRS)活菌数提升了13.65倍。该结果为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钙离子促进菌体生长以及提高菌株的抗冷冻干燥性与贮藏稳定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海藻酸钠和分离乳清蛋白为壁材,应用挤压法制备植物乳杆菌微胶囊。以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发酵的胡萝卜脆片为试验组,未经微胶囊处理发酵的胡萝卜脆片为对照组,探讨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发酵对胡萝卜脆片品质的影响及其在冷冻干燥和模拟胃液条件下活菌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胡萝卜片在质构、色泽、总糖含量、胡萝卜素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冷冻干燥和模拟胃液环境下,试验组的活菌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保持在(8.47±0.02)和(8.31±0.01) lg(CFU/g)。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发酵对胡萝卜脆片的品质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植物乳杆菌对不良环境(如冷冻干燥和胃液)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以前期优化的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采用二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植物乳杆菌LIP-1的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初始培养pH),研究改变培养条件是否可提高植物乳杆菌 LIP-1高密度发酵培养后的活菌数以及对冷冻干燥后菌株的冻干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培养条件:培养pH6.7、培养温度36 ℃、接种量8.8%,在此培养条件下,植物乳杆菌LIP-1高密度发酵后活菌数为10.1855 lg(CFU/mL),冷冻干燥后的存活率达83.40%,与未优化的培养条件相比,发酵培养后活菌数及冻干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0.2935 lg(CFU/mL)和8.46%。结轮: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可显著提高植物乳杆菌LIP-1的高密度发酵活性和冷冻干燥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冰淇淋中的益生菌活性,对1?株分离自西藏灵菇的益生性植物乳杆菌K25进行不同温度的胁迫处理。实验分为低温处理组(4、10、20?℃)和高温处理组(45、50、55?℃),对菌株K25的处理时间为0.5、1.5、3、5、8、18、24?h,测定上述不同温度和时间组合处理对菌株于-20?℃贮存1、15、30?d后活菌数的影响,以未经处理的菌株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4?℃-18?h与55?℃-0.5?h胁迫预处理后的菌株在-20?℃贮存30?d后活菌数分别为对照组的12?倍和15?倍,选取?4?℃-18?h(C-K25)和55?℃-0.5?h(H-K25)胁迫处理后的菌株制作冰淇淋并添加巧克力酱作为辅料。对产品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使用胁迫处理后的K25菌株可以降低冰淇淋产品的酸度,显著提高产品的黏度和硬度(P<0.05),且使用低温胁迫处理后的菌株能够改善冰淇淋的膨胀率和融化率。活菌数测定结果表明,对照组冰淇淋在-20?℃贮存60?d后活菌数为5.63(lg(CFU/mL)),而H-K25与C-K25发酵的冰淇淋在-20?℃贮存60?d后其活菌数分别为7.26(lg(CFU/mL))和7.32(lg(CFU/mL)),表明温度胁迫预处理对K25低温条件下的存活具有有益影响。而C-K25-巧克力组冰淇淋终活菌数最高为7.56(lg(CFU/mL)),表明巧克力对植物乳杆菌K25具有一定的低温保护作用。产品贮存30?d后,所有组别冰淇淋中的菌株在模拟胃酸和胆盐溶液环境中活菌数均无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3):31-35
共轭脂肪酸是指一类含共轭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包括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共轭亚麻酸(conjugated linolenic acid,CLNA)和共轭十八碳四烯酸(conjugated stearidonic acid,CSA)。CLA和CLNA分别是由亚油酸和亚麻酸衍生所得的多种位置与几何异构体的总称,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减肥等,已成为功能性脂质的研究热点。采用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法分析了筛选自泡菜的22株植物乳杆菌转化共轭脂肪酸的能力。结果显示,CCFM47和CCFM232两株菌具有极高的共轭亚油酸和共轭亚麻酸转化能力,其中亚油酸的转化率均超过30%,发酵液中CLA总浓度分别达到0.166 4 mg/ L和0.151 4 mg/mL,而对α-亚麻酸的转化率高达60%,发酵液中CLNA总浓度分别达到0.196 4 mg/mL和0.172 1 mg/mL。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pH值为6.0(温度为32,37,42和42℃),pH值为5.0和5.5五种培养条件、两个不同生长阶段对Lb.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LB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及冷冻干燥过程中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实验菌株Lb.LB中主要检测到8种脂肪酸。不同处理条件下Lb.LB细胞膜脂肪酸种类一样,但质量分数存在差异。C12:0和C19cyc9质量分数差异最大,变化范围分别为0.86%~2.16%和4.03%~7.51%。冷冻干燥过程中Lb.LB细胞膜中各脂肪酸质量分数变化甚微。 相似文献
11.
12.
该研究将醋醅中分离纯化得到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7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16 添加到食醋发酵体系中,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风味物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在食醋发酵的混菌体系中,相较于空白对 照组,其他组中香味物质的总数都高于空白对照组,当添加1.5%菌株C7和1.5%菌株C16时,可以得到最多数量的香味物质(54种)和 最高的醇类物质含量(10.75%);当添加3%菌株C7时,可以得到最高的酯类物质含量(27.06%);当添加3%菌株C16时,可以得到最高 的醛类物质含量(3.05%)。 因此,菌株C7和C16有助于食醋风味物质的改善,拟为酿造风味优良、营养丰富的食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在含有NaNO2的植物乳杆菌FQR培养液中加入茶多酚(TPs),考察培养12 h后体系中亚硝酸盐降解率,以评价茶多酚辅助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结果表明,茶多酚对植物乳杆菌FQR的生长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添加量为0.2%时生长状况最佳,12 h时菌落数达到3.3×108 CFU/mL。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茶多酚辅助植物乳杆菌降解亚硝酸盐效应的影响,得出茶多酚添加量为0.3%时亚硝酸盐降解效果最好,为(83.05±1.48)%;接种量为3%时,亚硝酸盐降解率最高,为(89.09±0.63)%;培养温度为37 ℃时,亚硝酸盐降解率最高,为(88.23±0.59)%;起始pH值为6.0时,亚硝酸盐降解率最高,为(89.79±0.57)%。 相似文献
14.
利用iTRAQ技术研究锰离子缺乏对发酵6 h和9 h的植物乳杆菌胞内蛋白表达情况。锰离子缺乏发酵6 h后共鉴定出56种差异蛋白,其中31种蛋白表达上调,25种表达下调。发酵9 h后,共鉴定出78种差异蛋白,其中40种蛋白表达上调,38种蛋白表达下调,共有16种蛋白在2个时间点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锰离子缺乏,乳酸菌胞内多种核糖体结构蛋白的表达量总体下调,而与DNA修复和应激反应相关的蛋白则显著上升,其中UspA家族蛋白是上升最为显著的蛋白之一,说明锰离子缺乏使菌体处于非正常的应激状态。GO和KEGG分析表明:锰离子对丙酮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多条代谢通路都有极为显著的影响,说明锰离子是维持乳酸菌正常代谢水平必需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火麻油中总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并与其他9种常见植物油进行对比,旨在为火麻油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3种不同品牌火麻油主要由软脂酸(C16∶ 0)、硬脂酸(C18∶ 0)、油酸(C18∶ 1n9c)、亚油酸(C18∶ 2n6c)、α-亚麻酸(C18∶ 3n3)组成,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0.57%~78.73%,sn-2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61%~83.74%,说明以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为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易连接在甘三酯结构的sn-2位上。另外,对比其他9种常见植物油,火麻油总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中油酸含量均最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77.90%和83.74%;n-6系脂肪酸与n-3系脂肪酸比例分别为3.7∶ 1和4.2∶ 1。研究结果表明,火麻油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易于被人体吸收代谢的植物油。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WW(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W)对高脂血症大鼠体脂的影响,将32 只5 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正常对照组(A)喂食基础饲料+无菌水、高脂模型组(B)饲喂高脂饲料+无菌水、脱脂乳对照组(C)饲喂高脂饲料+无菌脱脂乳、菌液干预组(D)饲喂高脂饲料+菌悬液(1×1010 CFU/mL),灌胃量为10 mL/kg mb,12 周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4 组大鼠肾脏、脾脏和心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而B组和C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A组和D组(P<0.05),说明L. plantarum WW无毒副作用,并且能够减少脂肪在肝脏的堆积;B组血清和肝脏血脂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说明造模成功;与B组相比,D组血清和肝脏各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粪便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总胆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说明L. plantarum WW能够促进胆固醇的排泄,进而降低大鼠体内胆固醇。这些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WW可能是缓解高脂血症并用于功能性食品的潜在益生菌。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0):43-48
从发酵豆粕中筛选得到1株生长迅速产酸量大的乳酸菌,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JUN-DY-6,利用该菌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发酵豆粕中的有机酸组成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用JNU-DY-6生产的发酵豆粕中主要有6种有机酸,其中以乳酸、乙酸、丙酸和柠檬酸为主。且发酵豆粕工艺中糖蜜的添加与否对发酵豆粕中丙酸含量影响较大。碱性蛋白酶添加量0.5%,糖蜜添加量为3%的条件下发酵豆粕,产生有机酸含量峰值为14.646 g/L,比仅使用乳酸菌发酵的情况下提高了23.1%。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发酵豆粕中的大豆蛋白基乎完全降解为小分子多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