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沈丹  王竹 《华中建筑》2006,24(9):110-112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空间重要的案观资源。该文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为研究对象.从河流的动态特性层面上.通过对运河流域案观的意象研究与发展连径分析,探讨运河流域案观与城市空间发展的潜在联系,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原则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京杭运河杭州中心段沿岸产业类地块更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卜菁华  应小宇 《华中建筑》2005,23(1):146-149
京杭大运河杭州中心段(德胜路至建国北路段)沿岸是传统居住和产业混杂的地块,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居住类地块大量增加,产业类地块日渐衰败。运河航运功能的逐渐淡化,为市民提供休闲空同带来了可能。该文研究产业类地块更新为市民休闲空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京杭大运河自申遗成功以来,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文章以滨水空间为切入点,重点研究运河沿岸滨水空间的利用与更新,通过对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滨水空间发展现状调研,总结出基于景观生态学城市滨水空间利用与更新的营造目标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城市景观设计为例,从解读古代关于城市的两类图绘—游记图本与舆图出发,在认知其各自表达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历史研究,探索它们对历史城市空间中节点与路径设计的启示,提供将古代图绘所含信息在城市空间和景观设计中进行解析与表达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景观规划从城市整体设计出发,将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有机融合,把京杭大运河环境整治与城市发展的功能延伸相衔接,合理地进行景观规划及空间形态的设计,形成既具有个性特征又不失地域文脉关联的无锡城市滨水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京杭大运河["2011中国(杭州)休闲发展国际高峰论坛17日首次发布了"全球十大休闲范例城市"的名单,杭州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城市。"]"申遗"日渐临近,运河的全方位保护与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在杭州,京杭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段成为继西湖之后又一个城市热点,运河沿线休闲设施相继落成,成为城市休闲廊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问题出发,以设施"主题化"为视角,结合现场调研,分析不同年龄段市民休闲活动的特征,解析休闲人群对休闲设施的需求,探讨运河休闲空间"主题化"的营造策略,以期对提升运河休闲的吸引力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历史廊道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群体记忆的重要载体,通常,城市尺度上的历史廊道地区一般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是总体城市设计研究的重要类型对象。本文在挖掘历史廊道历史文化、线性空间、资源依托三重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历史廊道保护、再生和利用中在整体性层面上所出现的普适性问题并探索了解决途径,并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为例,探索了历史廊道地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对我国今后历史廊道地区的保护与发展及城市设计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伟  朱娟丽 《浙江建筑》2012,29(5):1-4,17
为在2014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杭州段进行了景观提升工程。其中包括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历史街区及建筑、桥下空间利用、驳岸、沿岸绿化提升等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9.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本项目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全长10公里的夜景照明规划。  相似文献   

10.
京杭大运河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价值和意义是难以估量的。本文旨在围绕京杭大运河嘉兴段大运河文化主题公共设施设计这一主题,发掘现状不足之处,将嘉兴地方传统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相结合,共同创造富有生命力,适合嘉兴城市发展路线的适合人们宜居生活的嘉兴段运河的公共设施设计。  相似文献   

11.
施启灿  林毅  倪阳 《建筑与文化》2023,(12):120-123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部分已高度成熟的城市逐步从扩张蔓延式的增量开发转向精细有序的存量更新。城市中轴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也亟待进行空间更新,尤其是一些年代久远、条件复杂的商住小区,兼具改造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复杂性。文章以广州新中轴的空间更新为背景,以六运小区的改造方案为实例,从广州新中轴(天河段)的整体性分析出发,梳理出城市中轴商住段更新优化的三个要点,并结合城市空间更新的价值观探讨,提出了六运小区的整体改造思路;最后从尺度延续性、空间可达性、文化在地性和业态复合性这四个层面落实具体的更新策略,这对城市中轴商住段的空间更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营造滨水公共空间——通州运河城市段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古运河的终点和新北京城市发展重地,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段的景观规划直接影响城市区域发展,在尊重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京杭大运河通州区域原有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提炼运河历史文化的设计元素,为北京展现一个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是整个项目的重要宗旨。作为首先实施的一期工程,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实践了“大景观”的设计理念,从项目的总体布局入手,按照生态和景观的原则布局建筑和道路,运用丰富的设计手法,创造了一个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环境,项目建成后被选为2008奥运火炬接力途经景点。  相似文献   

13.
高雪 《城市建筑》2023,(15):41-43+64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滨水公共空间是苏州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苏州城市空间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针对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滨水公共空间的现状建设情况展开分析,从住区分布、岸线开敞度、设施布局、开发强度四个方面探讨了滨水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滨水公共空间内部吸引力、增加岸线开敞度与视线通廊、差异化服务设施布局、把握公众利益的诉求等滨水公共空间更新策略,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提升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题──杭州钱塘江两岸景观规划设计,即指未来将逐步建成为杭州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钱塘江两岸新城区的城市景观(Urbanscape,或城市形象──Imageofcity,城市视觉环境Urbanvisualenvironment)的规划设计问题。立此题目进行探讨,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杭州城市生长阶段演变及其相应的空间扩展规律分析,杭州正在走向“钱塘江时代”──以钱塘江两岸一定纵深的滨江地带为其扩展的新空间。这个大空间是杭州21世纪的希望所在,因此在这个地带创建杭州新形象、现代化城市新标志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其重要性超过一般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对新型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近些年来,由于城市扩张有限,城市更新则成为城市新型空间开发的重要途径,这也使当下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杭州运河旧工业建筑的更新利用既是对杭州新型城市空间的一种开发也是对运河历史建筑的一种复兴。而运河旧工业建筑与更新再利用为文化创意空间,是工业遗产复兴的新模式。该文以杭州丝联166为例,从环境、美学、技术以及情感四个方面分析再利用的文化创意空间的设计要素,旨在为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文化创意空间设计方法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微更新是当今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街道设计作为城市微更新的重要一环,备受社会关注。本文以50岁以下的青壮年为对照组,分析老年人对街道空间优化有何具体意见,并以合肥市金寨路段街道空间为例,运用空间句法与Ecotect软件具体分析该街道物理环境要素,最后从社会政策、具体设计方面给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京杭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段沿线的自然、历史、地理分析出发,综合现代功能、历史文化与生态绿化3个方面,探讨了运河滨水区环境改造设计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聚集城 市更新的重要问题,发展了数据增强设计方法 并将之应用于城市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与更新的 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实证,设计了“品 质评价——空间分类——规划指引——更新 时序”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更新的技术框 架。基于多源数据的应用,建立了主观感知出发 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和客观街道空间形态分类 相结合的现状认知方法;设计了以“街段单元” 为更新改造对象的针对性更新规划指引;提出 了基于街道重要性的更新改造实施时序。充分 发挥了多源数据在城市街道空间现状评估、更 新规划和管理实施中的增强作用,为我国城市 的更新规划与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和 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武昌古城蛇山北坡的鼓楼洞节点更新方案为例,引入新的分析手段与方法,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看作城市肌理的迭代与新生,从肌理织造(基于城市设计方法的图底肌理推敲)、空间乐律(将音乐乐律与空间节奏跨领域转译后交叉印证)、街区微气候(多尺度联合下的街区微气候模拟与绿色技术分析)3个方面探索设计“找形”与“析理”的新意。  相似文献   

20.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工业遗产保护、重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遗产遗留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化演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在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工业遗产进行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工业遗产的评价要素,总结杭州地域特有的遗产属性,并针对相关特性提出尺度精致化、场所平民化、功能混质性、信息识别性与廊道生态性等五个地域化的保护策略,以期达到促进地域文化融合,保护城市生活及文化脉络多样性,并使杭州近代工业文化与南宋历史文化和谐共存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