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光降解甲基橙实验,研究了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的黑电气石/TiO2/稀土离子(Nd3+,Gd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效率。探讨了黑电气石掺量、稀土离子(Nd3+,Gd3+)掺量和甲基橙初始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并分析了黑电气石和稀土离子对光催化反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黑电气石和稀土元素的加入显著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效率,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最高降解率比纯TiO2提高了约26%。Nd3+、Gd3+与黑电气石的最佳掺量分别为0.15%、0.10%和1.5%。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层板中Al3+摩尔分数x值(x=nAl3+/(nAl3++nMg2+),其中x值为0.29~0.6)的MgAl-NO3-LDHs化合物,研究了Al3+摩尔分数对MgAl-NO3--LDHs层间域环境的影响.XRD分析表明,当x从0.6降至0.29时,MgAl-NO3--LDHs的结晶度逐渐提高.LDHs的层间距随x值减小而增大,NO3-由x为0.6时的与层板平行排布,变为x为0.29~0.5时的与层板呈倾斜排布.晶胞参数c随着x值的减小而增大,晶胞参数α、沿(003)晶面垂直方向上的晶粒尺寸D003和沿(110)晶面垂直方向上的晶粒尺寸D110受x值变化的影响较为复杂.FT-IR分析表明,在高x值(x为0.4~0.6)时MgAl-NO3--LDHs中NO3-基团的红外活性增强,而在低x值(x为0.29~0.33)时其红外活性减弱.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以其吸附废水中的Sb(Ⅲ),得到nZVI/Sb颗粒; 将其在500 ℃下氧气煅烧8 h,制得Fe3O4/Sb2O4材料; 再以葡萄糖为碳源、600 ℃氮气热处理,制备了Fe3O4/Sb2O4@C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ZVI吸附含Sb(Ⅲ)废水的适宜条件为:中性溶液Sb(Ⅲ)初始浓度100 mg/L,nZVI投加量1.2 g/L,室温下吸附50 min,该条件下废水中Sb(Ⅲ)去除率为73%; 引入Sb2O4后,铁基负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065.6 mAh/g; 包覆碳后,Fe3O4/Sb2O4@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明显改善,1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150圈后放电比容量仍可保持在483.7 mAh/g,电流密度2000 mA/g时,放电比容量仍有118.2 mAh/g。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不同Yb3+掺杂量的新型Ba3Y2(BO3)4:Yb3+/Er3+上转换荧光粉。借助XRD、SEM、荧光光谱等表征方法研究了Yb3+掺杂量对材料晶体结构、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机制。结果表明,Yb3+、Er3+的掺杂未引入杂相,由于Yb3+、Er3+与Y3+离子半径相近,随着Yb3+掺杂量增加,晶胞参数呈现微弱的减小趋势。Yb3+掺杂量0.05时,荧光粉具有最大发光强度。调控Yb3+掺杂量,增强了Yb3+与Er3+间的能量传递,实现了样品发光颜色由绿色→黄色→红色的转变。在980 nm激光激发下,Er3+的绿光和红光发射均为双光子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水滑石(Mg-Al LDHs)、镁铁水滑石(Mg-Fe LDHs)和镁锰水滑石(Mg-Mn LDHs)3种水滑石,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表征了3种水滑石的基本性质,通过等温吸附试验和吸附动力学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滑石材料对水体中砷(As5+)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3种水滑石对水中As5+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Mg-Fe LDHs对As5+的吸附量最大,为202.429 mg/g;Mg-Mn LDHs对As5+的吸附速率最快,为0.007 150 mg/(g·min)。通过吸附前后FTIR表征试验,结合水滑石特殊的结构性质,推断水滑石对As5+的吸附机理为砷酸根扩散至水滑石层状孔隙后,水滑石层板阳离子与砷酸根发生表面络合。 相似文献
7.
塔中地区中古15井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灰岩发育3种古溶蚀作用,分别为准同生溶蚀作用、风化壳溶蚀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其中埋藏溶蚀作用是发生在中-深埋藏阶段的具有建设性的成岩作用。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岩心、成像测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发现,研究区良里塔格组埋藏溶蚀作用更多受外源溶蚀作用的影响,成岩过程及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过程(TSR)产生的酸性流体和岩浆热液沿着构造作用产生的裂缝、断裂及先期形成的孔洞层等发生运移,具有近端溶蚀、远端胶结的特性,使得本区良里塔格组储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是储层形成及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基片上旋涂制备了CoFe2O4/Pb(Zr0.53Ti0.47)O3层状磁电复合薄膜(2-2型)。利用XRD分析了薄膜的相组成, 运用SEM研究了薄膜表面和断面的微观形貌, 并研究了薄膜的铁磁和磁电耦合性能。研究表明, 低浓度的CFO前驱体溶液能显著改善薄膜的微观形貌, 磁电复合薄膜多层纳米结构清晰平整。复合薄膜表现出良好的铁磁性能, 磁场平行和垂直于薄膜表面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298 和 272 emu/cm3。随着外磁场(HBias)的增加, 复合薄膜的磁电电压系数(αE)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在HBias接近0时, αE达到最大值。随着复合薄膜磁性层间距的减小, 静磁耦合效应的增加, αE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0.5Cd0.5S纳米片状光催化剂,并通过沉淀法原位负载Ni(OH)2,制备出光催化剂Zn0.5Cd0.5S@Ni(OH)2。Zn0.5Cd0.5S异质结有着良好的光吸收性能,负载Ni(OH)2能为催化剂提供大量反应活性中心,有效减少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能大幅度提高产氢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当Ni(OH)2负载量为15%时,光催化剂产氢性能达到最佳,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其平均产氢速率为44.46 mmol/(g·h),是未负载Ni(OH)2基体材料的5.3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将(NH4)2S2O8作为氧化剂氧化预处理黄铁矿。考察了(NH4)2S2O8和FeSO4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氧化浸出黄铁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活化(NH4)2S2O8产生SO4-·预处理黄铁矿,在(NH4)2S2O8浓度0.395 mol/L、浸出温度70℃、浸出时间8 h条件下,黄铁矿浸出率可达73.71%。通过动力学方程拟合,确定该体系浸出黄铁矿可采用收缩核动力学模型描述,浸出黄铁矿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决定步骤为内扩散速率,其表观活化能为50.57 kJ/mol。通过绘... 相似文献
11.
Ilyushin AS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2005,(Z1)
1 IntroductionRare earthintermetallic compounds of Laves phases stoichiometry RT2are crystallizedintwo structur-al types :hexagonal C14 and cubic C15 .For longti me they have been a subject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n solidstate physics[1-6]. Two main reasons were for this attention:(1) Series RT2were very good physical mod-els for wide theoretical and experi mental study of this kind of materials ;(2) many of these compounds andalloys demonstrate extraordinary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exampl… 相似文献
12.
影响高镍三元材料性能的关键步骤在前驱体的制备,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底液氨水浓度作为三元前驱体制备的重要控制条件,可以对前驱体的形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成品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控制共沉淀制不同氨水底液浓度制备了三组样品材料。利用SEM、XRD考察了对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底液氨水浓度对合成组分均一、形貌均匀的前躯体十分重要,且直接影响烧结后的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利用相同的共沉淀反应条件,底液氨水浓度0.5mol/L条件下合成得到的前躯体材料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在0.1 C、0.2C、0.5C、1C、2C、5C和10C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8.8 mAh/g、161.6 mAh/g、153.2 mAh/g、144.4 mAh/g、133.2 mAh/g、88.5 mAh/g和5.7mAh/g。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CO2对煤自燃特性的影响,利用热重与质谱联用技术测试了阳泉五矿煤在不同φ(CO2)/φ(O2)比例下的氧化燃烧过程,分析了热重曲线,特征温度点,放热量与气体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φ(CO2)/φ(O2)比例增大,热重曲线向高温偏移,特征温度点升高,燃烧剧烈程度降低,气体逸出温度升高;温度小于360℃前,放热量相差较小;温度继续升高后,在相同温度下,放热量随氧浓度降低而降低;由于CO2与H2反应产生CH4,所以CO2含量越高,CH4逸出强度更高;同时,煤在低氧浓度下更易不完全燃烧,所以会产生更多CO;相较于空气氛围,CO2浓度高于88%时才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wo different ways for performing equal channel angularpressing of the constructional steel St3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ways and steel' s structure andproperties . Recent research has focused onthei mportance of theinvestigation of howthe ECApressingin-fluences the properties of the plastic metals ,such as copper ,aluminumand their alloys . However ,further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ECAP on steels is still needed. Theinvestigation w…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CuO/CuAl2O4复合空心球光催化剂,用贵金属(Pt、Ag、Ru)对其进行负载修饰。采用XRD、SEM、TEM、HRTEM和Uv-vis DRS等方法对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组成及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生成甲醇的量评价其活性,考察了贵金属种类及其负载量对CuO/CuAl2O4光催化还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Pt和Ag后均提高了CuO/CuAl2O4光催化还原活性,而负载Ru后其光催化还原活性有所降低。负载1%Pt所得样品4 h光催化还原活性最佳,还原产物甲醇的峰面积为3 127.9,相比原样提高了约2.9倍。对Pt/CuO/CuAl2O4的光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然而,超级电容器普遍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陷,限制了其在高能量密度领域的应用。寻找具有高比电容的赝电容电极材料是目前研究重点。此外,在常规电解液中添加氧化还原添加剂,亦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提升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手段。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多孔钴镍基过渡金属硒化物(NCSe)立方体,同时在碱性电解液中添加了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K3Fe(CN)6的添加剂。研究结果表明,在电解液中加入K3Fe(CN)6,可使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特性得到提升。在2 A?g-1电流密度下,在1 mol?L-1的KOH电解液中,NCSe比电容仅仅为48.1 F?g-1;而当电解液中添加0.02 mol?L-1的K3Fe(CN)6后,在同样的电流密度下,NCSe比电容高达1 070.1 F?g-1。因此,在碱性电解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具有氧化还原作用的K3Fe(CN)6添加剂,可以有效提升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2005,24(3):169
2006 Call for Participation
2006 Call for Participation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id Rock Drainage (ICARD) In Conjunction with SME Annual Meeting and Exhibit St. Louis Missouri March 27—30, 2006 相似文献19.
PM2.5浓度的变化与雾霾灾害天气的发生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准确预测PM2.5浓度变化趋势,对有效防治大范围雾霾灾害天气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根据PM2.5浓度受多因素扰动的灰特性,采用等维灰递补的方法,及时补充新的灰信息,构建了PM2.5主影响因子灰关联计算模型;同时引入灰控制参数对GM(1,N)模型进行改进,满足多影响因素条件下的精确预测,将二者结合建立了适应于不同N元的GCM(1,N)自适应预测模型.通过对北京地区实测数据的应用和分析,GCM(1,N)计算预测模型精度达到89.75%~96.44%,PM2.5浓度预测相对误差在7.32%~15.21%之间,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海石湾煤矿是罕见的煤与瓦斯(CO2)突出矿井,为进一步降低工作面回风流和上隅角瓦斯(CO2)浓度,设计在6224-1工作面回风巷施工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CO2),以孔代巷,解决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CO2)涌出问题;结合“竖三带”理论,对大直径高位定向钻孔最佳布孔范围进行了分析和确定,通过定向钻进技术使钻孔分布在煤层顶板回采断裂带(“O”型圈)内,保障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瓦斯抽采通道。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在平面上的布置距离回风巷10~70 m(控制工作面倾斜长度1/3);高程布置距离煤层顶板16~28 m,有效降低了工作面回采时上隅角和回风流中的瓦斯(CO2)浓度。工程应用表明,大直径顶板高位定向钻孔在瓦斯(CO2)治理的效果、成本、施工效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高位普通拦截钻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