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防腐型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对北京某供暖锅炉房进行了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节能改造,将烟气作为吸收式热泵的低温热源用于供热。工程跟踪实测表明,采用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可将锅炉排烟温度从84~114℃降到27~43℃,提高燃气利用效率(单项节能率)7.2%~13.6%;回收的烟气余热中水蒸气凝结潜热占68%~84%;排烟温度平均每降低10℃,锅炉系统总热效率提高约1.0%~2.3%;单位容量(1t/h)锅炉每天产生0.8~3.0t/d的烟气冷凝水,可回收利用;烟气冷凝水对烟气有显著的净化作用。因此,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有较大的节能、节水、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吸收式热泵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原理,通过某锅炉房进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改造后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跟踪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平均节能率为10.86%,排烟温度降低为30℃以下,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及氮氧化物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针对燃气热电厂燃气燃烧和排烟余热的特点,采用防腐型高效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对燃气锅炉房进行了节能改造,建立了模拟电厂排烟余热供热系统,试验研究了燃气热电厂烟气冷凝余热回收利用的节能减排潜力.工程实测表明,在电厂排烟温度为55~103℃的条件下,进入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的水温为19~32℃时,烟气温度可降到30~39℃;烟气温度每降低10℃对应的节能率为1.4%~3.2%;单位容量(1 t/h)锅炉每天产生0.7~1.2 t烟气冷凝水,可资源化再利用;烟气冷凝水的pH值约为2.4,显现强酸性,设备防腐至关重要.在电厂排烟温度低于100℃时,仍有巨大的节能、节水、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4.
锅炉是供热系统的主要热源形式,其供热能力约占全国总供热能力的58%。鉴于供热行业煤改气工程的快速推进,燃气锅炉供热能力较高,且排烟温度偏高,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就常规燃气锅炉区域供热系统的排烟余热回收率低、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探讨燃气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方法,提出了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区域供热技术方案,并从热力学和经济学角度将该系统与目前存在的2种燃气锅炉供热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可将一次热网回水温度降低至20℃;提高一次热网输送能力约47%;与常规燃气锅炉区域供热系统相比,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区域供热技术具有系统用能方式较合理、节能效益显著和经济效益较好的特征,是高效、经济回收燃气锅炉排烟余热的主要供热技术方案,适用于供热半径大或既有一次热网输热能力不足的供热工程。  相似文献   

5.
王娟 《建筑节能》2013,(6):32-33,36
介绍了燃气供热厂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详述了锅炉尾部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的工程实例,并对工程节能减排收益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有很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排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对排烟热损失的影响,对燃油锅炉不同排烟温度下的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潜力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采取冷凝余热利用技术,排烟温度由195℃降到40℃时,可以同时回收燃油锅炉排烟中的显热和潜热,能显著减小排烟热损失,锅炉热效率提高8%左右,冷凝余热回收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燃气锅炉排烟温度高、能耗高、排放量大等问题,结合烟气余热深度利用中遇到的锅炉房空间小,需要的热回收设备大、阻力大、造价高,节能改造资金紧张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燃气锅炉烟气冷凝余热深度回收利用技术方案,以减小设备体积、阻力,减少成本。北方某既有大型燃气锅炉改造工程的节能分析结果表明:排烟温度由160℃降至30~50℃,节能10%~13%;单台锅炉(70MW)回收烟气冷凝水70~160t/d,除水率达27%~60%,减少了雾气排放量,减排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10%以上。  相似文献   

8.
回收燃气烟气中的热量能够显著提高燃气的利用效率。本文提出了一套新型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该系统通过全热交换,将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锅炉的助燃空气,同时提高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从而提高了锅炉排烟的露点,高湿烟气通过与热网回水的换热,实现余热回收。本文针对一台1.4MW蒸汽锅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网回水温度为50℃的情况下,锅炉助燃空气被加热到50℃,锅炉排烟露点提高到60℃,最终排烟温度由80℃降低至30℃,回收热量约127k W。同时,实验结果还表明新系统能够降低锅炉污染物排放水平,NOx含量由33ppm降低至24.6ppm。该系统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热电厂大量低温余热回收再利用问题,以天津市某热电厂民用建筑的空调冷热源改造工程为例,设计了一套热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该系统采用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冬季利用锅炉45℃脱硫塔循环水余热供热、夏季利用20℃锅炉给水作为冷却水实现供冷,过渡季节回收脱硫塔循环水余热加热锅炉给水,可实现机组全年运行。利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对原有空调系统和热回收系统的运行能耗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热回收系统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益与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0.
燃煤电厂的排烟热损失对锅炉效率影响极大,能降低排烟热损失、实现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有助于火电厂节能降耗。论文研究了某660MW燃煤机组烟气余热梯级综合利用系统的热经济性,该系统采用省煤器分级布置方式,烟气余热梯级综合利用系统总节约煤耗4.65g/(kW·h),节能作用显著,实现了烟气余热的梯级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电厂整体经济性,对燃煤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主研发的防腐高效低阻烟气冷凝热能回收装置,对新疆某70 MW燃气热水锅炉进行排烟余热深度利用节能改造。跟踪实测表明,锅炉额定负荷下,排烟温度由200℃降至51.8℃,节能12.6%,以低热值计算锅炉系统总效率106.7%;锅炉部分负荷条件下,排烟温度由140℃降至41℃,节能12.0%,以低热值计算锅炉系统总效率107.3%以上;辅以自然空气冷却除湿,烟气温度降到20℃以下,每台锅炉每天有130 t/d以上烟气冷凝水回收利用,明显减少了大量雾气排放。烟气冷凝余热深度利用的节能、节水、环保、经济效益潜力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开发可再生能源-地热和回收锅炉烟气余热是提高既有供热系统供热能效的有效措施。本文研究的基于增热型吸收式换热的燃气锅炉供热系统在热源站设置直燃型吸收式热泵和防腐型间壁式烟-水换热器用于深度回收烟气余热,在热力站设置增热型吸收式换热机组用于开发利用地热。分析表明,当供热负荷为50 MW时,该供热系统可将排烟温度降至35℃,回收烟气余热约4.7万GJ/a,回收地热约4.6万GJ/a,降低NO_x排放量约1.5 t/a。与常规燃气锅炉集中供热系统相比,该供热系统可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约27.8%,降低天然气年消耗量约19.9%,供热成本降低7.7%,增量投资回收期少于6 a。该系统用能方式相对较为合理,其节能效益、经济效率和环保效益均优于常规燃气锅炉集中供热系统,宜适用于北方地热资源可资利用的区域。研究成果为既有锅炉供热系统升级改造或新建供热系统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严寒地区大型煤改气供热锅炉燃料成本高和烟雾大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防腐高效低阻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对新疆骑马山热力站70 MW大型燃气供热锅炉进行了烟气冷凝余热和烟气冷凝水深度回收与除雾节能改造,改造后新增供热面积30万m~2。实测结果表明:在不同锅炉负荷下,烟温从88~180℃降到33~54℃,节能率达13%,锅炉总效率达107.3%;辅以自然空气冷却除湿后,排烟温度降到21~35℃;每台锅炉每天回收烟气冷凝水70~130 t,烟气除湿率达70%,明显减少了烟雾排放;烟气冷凝热回收利用节能、节水、减排、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2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的集中供热新流程。该流程一方面将吸收式热泵与低温热网回水2种技术结合,实现排烟的深度降温;另一方面采用烟囱与喷淋塔合为一体的紧凑结构,在有效克服烟气带来的露点腐蚀问题的同时,提高余热回收的可行性。以3台FT8-3机组联合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烟气余热回收机组(由水-水板式换热器与吸收式热泵两部分构成)。综合考虑余热回收的投资与运行成本,对不同排烟温度下新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指出实现小端差水-水板式换热是提高系统经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获得最大发电净功率是余热发电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建立一个以低温烟气为热源的余热发电模型,研究得出影响系统净输出功率的2个主要因素:系统余热回收量和余热锅炉排烟温度,其中,系统余热回收量即余热取热区域对系统优化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晓燕 《区域供热》2013,(2):57-59,75
根据2012年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中燃气锅炉排烟温度高、热损失大的使用现状,探讨如何节能减排,将烟气余热有效利用。板式换热器系统出水混合供热节能效果明显,可在乌市天燃气锅炉供热节能降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型燃气热电联产供热系统中汽轮机抽汽与热网水换热过程中温差不可逆损失大、烟气排烟温度高、乏汽余热没有充分利用的问题,提出了源网一体化的烟气-乏汽余热协同回收新流程,通过降低热网回水温度的源网一体化技术,解决了回收烟气余热驱动蒸汽压力和流量不足的难题,通过在热源处烟气、乏汽余热协同回收,进一步提高系统供热效率,解决了困扰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供热能力不足(热电比小)、燃气消耗量大的问题。在输入燃气量不变、输出电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回收烟气和乏汽余热后电厂输出热量能够提高50%以上。以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例,对系统的设计工况和变工况分析、节能性分析以及经济评价进行了研究,该技术可以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对14个大型燃气供热锅炉房的锅炉设置、锅炉运行状况及供热能力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了天然气耗量、排烟温度、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状况和节能改造潜力,分析了锅炉负荷率、锅炉本体效率及锅炉总效率。结果表明,设置烟气热回收装置可使锅炉排烟温度降低34.6~106.2℃,锅炉效率提高0.59%~7.82%。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母杜柴登煤矿供热系统为例,分析了原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节能改造方案以及改造后的节能效果分析,项目中采用了矿井水余热回收技术、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和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回收的热量解决了全年的生活热水的热源和采暖季节部分区域的采暖问题,替代了燃煤锅炉的作用,供热系统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还实现了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回收燃气锅炉排放烟气中的冷凝余热,本文提出了1种热泵型烟气冷凝余热回收方式.该方式分级回收烟气高温显热与冷凝潜热,搭建了热泵型烟气冷凝余热回收实验台,研究了热网回水温度、热网回水流量对该系统的余热回收效率、余热利用效率、排烟温度、供热水温度与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的影响.该余热回收系统可实现向热网直接供热与向热网回水预热两种运行模式.在预热运行模式下,当热网回水温度为40.0℃,热网回水流量为11.0 L/min时,热泵型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烟气余热回收效率是11.9%,其余热利用效率可到15.9%,系统的排烟温度可降至19.8℃,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为3.3.该热泵型烟气冷凝余热回收方式节能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