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中国进入了"后奥运时代",奥运场馆的规划与设计以及赛后利用等问题引起了大众的再思考.对青岛奥帆中心的总体规划、建筑特色、赛后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青岛奥帆中心的赛前和赛后的规划设计进行比较总结.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奥运建筑与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建筑的建设和利用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斌  高立 《城市建筑》2011,(11):35-37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赛后利用状况的调研,归纳其规划与建筑特点,总结国内大型赛事中体育场馆建设的成功理念,分析体育场馆大量建设与后续使用之间的矛盾,并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来审视和构建解决这一矛盾的设计理念,期望为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亚运城赛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大型场馆及周边地区赛后利用经验的总结,得出对广州亚运城赛后利用的一些启示;分析亚运城赛后规划建设和发展要求,立足于促进广州新城发展角度,提出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中心、营造滨水宜居社区和打造后亚运旅游品牌三个方面的措施与建议,从而统筹安排亚运城各项设施的合理布局,实现赛时与赛后建设较好地衔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丹麦体育研究协会提出的赛场利用指数评估方法(SUI);并运用此方法,通过对赛场容量、平均上座人数及赛事频率等因子进行分析,对最近举办的4届世界杯的46个赛场赛后利用状况进行评估,从世界杯赛场规模、赛场兼容性及建设模式等三方面探讨了提升赛场赛后利用率的策略,希望能对中国举办世界杯的赛后利用问题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广泛认同的行为标准和价值体系。事件性体育景观的赛前使用与赛后适用性利用规划方面,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体育类景观周期循环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选取以全运会承办为目的建设的西安奥体中心为例,聚焦体育中心使用周期的几个关键环节——大赛前的设计与建设、赛后适应性改造、全运会后平时使用、赛后转换情况,在西安奥体中心赛时使用综合景观、运动中心赛后定位、建设功能转化的项目实践中进行了综合设计策略研究。首先是如何使一项社会普遍需要的景观设计满足和适应全运赛事的瞬时需要;其次是如何兼顾城市赛事的同时真正体现生态与人文精神,在赛后用最少的投入和最节约的方式保留场地历史的同时有效创造新的景观,体现绿色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提出研究大中型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其次总结了针对大中型体育场馆赛后综合利用的包括大中型体育场馆赛后综合利用的前瞻性、比赛场地及座席转换的多功能利用的可行性、赛时需求与赛后使用功能相互置换的可操作性、赛时流线在赛后使用中的可调整性,专项技术的适应性等五个方面的设计要点,然后以北京大学体育馆为例,对大中型体育场馆赛后综合利用予以分析,最后对场馆的未来适应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提出研究大中型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其次总结了针对大中型体育场馆赛后综合利用的包括大中型体育场馆赛后综合利用的前瞻性、比赛场地及座席转换的多功能利用的可行性、赛时需求与赛后使用功能相互置换的可操作性、赛时流线在赛后使用中的可调整性,专项技术的适应性等五个方面的设计要点,然后以北京大学体育馆为例,对大中型体育场馆赛后综合利用予以分析,最后对场馆的未来适应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南京2014年青奥赛后场馆再利用状况的调研中,出现南京部分新建的青奥场馆仍旧处于未完工,停工、闲置的状态,同时部分旧有场馆设施在比赛中及赛后来得到充分的利用,也未对南京的城市发展带来足够的推动,文章借鉴其他城市在奥运场馆规划建设及赛后利用的成功经验,从场馆规划建设、改造设计及经营维护等方面对南京的青奥场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仅就日常训练、赛前、赛中和和赛后几个方面探讨了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叙述了设计方案、业主、设计单位的产生、设计任务调整、试运营情况以及业主"更换"等与国家体育场赛后利用相关的背景,介绍了国家体育场赛后预留方案。重点列举出国家体育场赛后运营活动相关的各种设施、空间改造工作,包括:活动设施与空间、旅游设施和空间、经营设施与空间、办公空间的加建等方面。最后总结出国家体育场作为基于中国特定国情下、具有特定意义和定位的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在赛后经营策略、场地综合利用、包厢设置、交通与资源、赛时设备设施的赛后利用、赛后利用改造中设计理念和风貌的延续性等方面可资参考的部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1.
杨卫东  管学文 《世界建筑》2013,(8):74-77,129
为破解奥运场馆赛后利用难题,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运用科学系统的设计理念,使场馆建设既满足了赛时需要,又保证赛后可持续利用。同时,区委区政府积极探讨赛后利用使用策略,不断探索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独具特色的赛后利用之路。  相似文献   

12.
胡振宇  李宁 《南方建筑》2006,7(8):76-78
本文论述了赛后利用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在赛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对策,并以南京市十运会场馆设施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历届奥运主办城市关注的重点.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规划建设的比赛场馆37个,专项训练场馆41个,其中北京地区比赛场馆共31个,新建12个,改扩建11个,临建8个.这些奥运会比赛场馆的建设,一方面使首都北京的文化体育设施形成"一个中心和四个区域"的合理布局,即以奥林匹克公园为中心,西部社区、东部社区、大学区和北部风景旅游区4个区域协同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也是历届奥运会中场馆建设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届,如何做好场馆的赛后利用,是北京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中心是城市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带动周边土地升值,加快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实现体育公建与城市建设的双向互动发展。该文以界首体育中心设计方案为例,提出了基于多元需求的体育建筑设计策略,并在体育场馆选址、功能设计、赛后利用、形象塑造、节能应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设计策略,以期为我国相关体育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钱锋  刘彬 《新建筑》2010,(4):6-11
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奥运建筑的赛后旅游开发问题。借用景观社会的理论,讨论了消费模式的改变促使建筑学话语背景的变迁,这种变迁解释了奥运建筑旅游的发生及其对当代建筑学的意义;在建筑设计的操作层面上,研究了赛后旅游与规划设计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在设计之初就应预见性地做出应对策略,以求更好地融入城市旅游体系之中,为旅游开发,尤其是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更加灵活的空间;最后,在奥运建筑的公共关系层面讨论了赛后旅游运营的推广与维护,这些与建筑相关联的公关措施也是奥运建筑赛后旅游开发的起点和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级市体育中心建设与省市级相比更加注重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从供配电系统、照明、防雷与接地、赛后利用等方面对地级市体育中心的电气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运村规划布局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运村是奥运会比赛时的心脏。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村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北部,在风景优美的奥林匹克公园内,其规划建设将依据国际奥委会《奥运村指南》进行。本文对奥运村的选址、交通、安全保证、主要设施、赛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对奥运村的规划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奥运村的赛后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楠 《建筑学报》2005,(6):38-40
文中比较详细地回顾了奥运村赛后利用的发展历程,对赛后利用模式进行了分类。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即将建设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村的赛后利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安庆新 《建筑学报》2007,(12):45-47
从项目概况、总体布局、功能、技术、场馆运营和赛后利用等几个方面,阐释在2008奥运会北京老山小轮车赛场建筑设计及运行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冬奥村赛后利用特点和难点的分析,以北京2022年延庆赛区冬奥村为例,归纳总结兼顾赛时赛后的冬奥村适应性设计策略.在赛区协同的基础上,对冬奥村的规模、功能、设施等方面进行统筹,并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以期为冬奥村的赛后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