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韧性理念下的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生态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峤  臧鑫宇 《风景园林》2017,24(4):50-56
基于当前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探讨了韧性理念与城市空间环境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城市韧性的生态方向与适灾方向出发,以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要素及其子要素与韧性的关联框架,并总结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和设计原则。从土地优化利用、景观生态保护、绿色交通、生态防灾等方面提出了基于韧性理念的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从而构建完善的山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有效促进山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冬奥会最具场地和体育挑战性的赛区——延庆赛区的赛区概况、工作模式、核心理念、总体布局、可持续设计、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和基础设施等全方面设计工作进行了综述,着重强调延庆赛区规划、场馆及基础设施设计中可持续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体现出"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核心设计理念,展现了自然与人工互成相生的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住区停车与景观之间矛盾激化的背景下,针对山地城市住区生态环境敏感度高的特点,论证了将生态视角引入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研究的必要性,并从生态视角研究了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通过调研,总结目前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研究与现状问题,从宏观城市住区层面和微观景观要素层面提出了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的营造策略,以期为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营造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山地城市的安全受到严峻的挑战。韧性城市的理念为山地城市的防灾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文章在对山地城市灾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山地城市"韧性防灾"框架体系,包括山地城市的灾害风险识别、系统韧性评估、不确定性导向规划响应和策略制定四部分。最后在该框架指导下,从韧性思维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分别针对山地城市低、中、高度风险度分区的灾害防控手段以及非工程性防灾策略,以期对山地城市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项目面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建设的多重难题,创建了体育运动与生态环境共生的山林场馆建设方法技术体系。项目成果支撑从无到有建成了冬奥最具挑战性赛区——延庆赛区及其场馆群,全程践行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作出了重大贡献,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工程技术实力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张利  张铭琦 《建筑技艺》2021,27(5):20-27
针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新建古杨树场馆群,对适用于复杂山地环境雪上运动场馆群规划建设的设计技术进行分析与总结,包括复杂环境与装配式建筑技术、山地交通与市政技术、绿化种植与生态修复技术、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场馆全季利用技术,为未来我国建设雪上场馆群以及山地复杂公共建筑群提供范例指导,也对未来我国建设更...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景观设计的植物策略为研究方向,涉及社会系统(人文)和生态系统(自然)的相互影响,对于城市治理领域,尤其是城市景观设计领域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文献初步整理总结出韧性城市的景观发展方向和韧性景观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概述城市韧性景观视角下植物策略的变化,从策略的选择、变化与发展,最终策略的相对稳定2个方面,阐述植物策略的特质以及相对稳定的要点,描绘出植物策略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城市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9.
寒区城市面临冬季寒冷和城市病的双重挑战,特别是寒区大城市,在生态本底相对脆弱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增强城市韧性,是寒区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合适方向。通过分析寒区城市面临的特殊挑战,梳理已有研究和规划实践经验,结合城市生态韧性“规模—密度—形态”的研究和调控框架,提出一系列规划策略。其中,基于规模韧性的策略包括控制城市增长边界、高标准建设生态基础设施、重视常绿植被配置,基于密度韧性的策略包括控制城市密度、调节组团密度、增加冬季环境状况作为密度控制补充依据,基于形态韧性的策略包括优化城市外围形态、促进城市多中心组团发展、设置更多可接近的蓝绿空间、针对冬季需求采用更细致的规划布局手段等。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构建拥有高稳定性空间结构的生态环境系统,同时将景观韧性这一理念实践于城市景观营造中,针对崇明地区道路绿化,从韧性角度探讨其景观营造策略,结合崇明地区生态规划情况,调研分析现状道路绿化的整体情况。基于调研结果,搭建韧性模块,以韧性城市的理念为核心,采用三大策略构建适宜崇明地区的生态道路。构建适合于崇明地区生态道路绿化韧性景观,以期为同类型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绿色视角下的生态城市设计理论溯源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危机,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领域解析了生态概念和绿色概念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生态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研究历程和发展趋势,初步构建了生态城市设计的技术体系,从生态环境要素和空间形态要素两方面提出生态城市设计策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指导性的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毛磊  吴农  刘煜 《华中建筑》2011,29(5):133-136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中国的建筑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些新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对于建筑师而言,本次世博会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看点是大量的既有建筑改造项目的实施,以及在这些项目中运用生态设计策略.该文通过对上海世博会部分既有建筑改造场馆中的建筑改造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希望提取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中的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15.
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啸 《中外建筑》2009,(5):101-103
本文以建筑表皮为切入点,着重论述了表皮生态设计策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保温隔热:低能耗;集成立面;新技术应用:积极适应当地气候。通过理论和案例相结合方式,充分展现了当代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理念及应用,以及生态建筑表皮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建筑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近几届奥运场馆为参照,从选址规划、建筑节能、资源循环利用、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等几个方面对温哥华冬奥会场馆的建设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由此提出对哈尔滨冬季运动场馆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地下公共空间韧性水平,从空间韧性视角出发,探究地下公共空间在构建韧性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规划应对策略。通过对地下公共空间韧性表征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韧性溢出理论构想,以描述地下公共空间对城市系统的韧性支撑与其自身韧性建设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分别使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对武汉宏观及微观层面的地下公共空间现状韧性溢出效应进行评价。结合地下空间规划体系,从空间设计、制度创新和治理水平3个层面提出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城市演艺事业的生存特点入手,理性地分析了城市演艺场馆的发展脉络及我国剧场建筑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并通过实例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周梓卉  李振兴  石羽 《建筑科学》2023,(2):202-206+234
随着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城市面临自然灾害威胁时,没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自然灾害并维持其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转。城市生态韧性是评估城市生态系统抵抗自然灾害功能的重要指标,对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着重要意义,其概念的提出为城市防灾建设、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提供了创新途径,城市韧性建设和城市生态要素的合理安排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出发点。本文在梳理了城市生态韧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当前研究的薄弱之处,并展望城市生态韧性建设的研究方向,以期通过探索城市生态韧性的应用模式,利用生态手段进行城市韧性建设,为构建生态韧性城市的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城市健康安全可持续性发展建设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卓艳 《住宅科技》2009,29(10):10-13
尝试对世博场馆的建筑特殊性和当前发展动向进行解读,从世博场馆的特征、场馆设计的发展趋势、场馆设计研究分类、场馆功能研究和场馆外观造型原则及倾向五个方面进行有关世博场馆建筑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