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城市中心型轨道站点核心区地下空间的功能构成较为复杂,当前对其功能构成的认知尚需深入。在对城市中心型轨道站点核心区地下空间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其地下空间的交通服务功能、商业功能与综合管廊的空间构成特点;再从功能构成角度出发,对国内外地下空间的现有竖向分层模式做出分析;最后提出城市中心型轨道站点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利用的原则,为其一体化设计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以地下公共服务配套为主,与周边建筑地下层整合建设、统筹考虑,将构成具有地下步行系统连通城市公交枢纽与轨道交通枢纽的城市综合体,文章从建设目标、交通、建筑、景观、技术等几方面介绍该项目的设计情况,希望达到疏导交通、共享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商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上海世博轴在世博浦东园区中位于中心位置,作为南侧主入口贯穿世博园区,并且与两侧的演艺中心、世博中心、主题馆、中国馆一并形成“一轴四馆”,在世博园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世博轴作为人流集散中心,有效组织整个园区的人流集散,同时作为后世博时代重要的商业载体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活力.除此之外,在世博轴地下空间的建设中,采用了许多创新型生态技术,为区域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极大的示范效应. 本文从“城市触媒”效应的角度,阐述了世博轴地下空间作为“触媒体”在周边区域及后世博时代的城市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发了世博园区一体式的地下空间建设,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核心区是区域金融、商务、商业、会展等活动重点地区,房地产价值明显高于其它区域,环境品质要求很高,但也是城市容积率最高,交通发生与吸引最突出的区域.交通预测显示地面道路很难满足交通需求.作者提出开发城市核心区道路地下空间,建设联系城市干道与核心区各地下车库的交通通道,小客车快速进出,减少人车混行,解决核心区地面交通拥堵问题,以及大大减少因此而发生的对城市主要道路的交通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市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建设城市地下交通环廊是改善区域交通与环境的重要措施, 多应用于商务区、公共服务核心区等交通压力大、慢行环境品质要求较高的区域,是用于连接各地块地下车库并直接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目前相关研究及规范对地下交通环廊功能定位、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因素的论证尚不成熟,且受政策、管理、规划设计、宣传等影响,已运营的地下交通环廊普遍存在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重点从规划设计层面分析了环廊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结合既有工程运营实践分析了既有设计规范的不合理点,并提出了规划设计新思路与新标准,并应用于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地下环廊规划设计实践,供行业实践及规范进一步修编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贺  沈昕 《建筑知识》2014,(4):26-2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的陆续开通,郑州市已然步入“地铁时代”。以轨道交通枢纽带动周边区域立体开发已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郑州市二七广场和德化步行街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例,从指导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采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步编制相互校核的手法,布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形态,确定开发利用模式,建立二七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网络系统。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创新的制定了商业步行街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对城市中心商业步行街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得益于良好的公共空间,而标识系统的构建能表达城市特性、提升城市品质,是强化公共空间识别性和导向性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标识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公共空间的微观角度分析城市中心区的步行空间环境,并结合宁波市三江口滨水核心区案例,重点考虑标识系统的空间落实,以提升步行空间的活力,提高步行效率,以期为类似区域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土地立体化、集约化开发的趋势下,对地下空间进行商业开发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深入剖析了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商业项目——"花城汇",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商业开发和空间优化建议,以期对未来城市地下商业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主题商业步行街的入口空间是城市空间和商业空间的过渡及融合点,成功的商业步行街入口设计不仅可以丰富步行街商业的形态,提高商业步行街的品质,而且还可以增加商业步行街的吸引力,达到繁荣商业和提高社会活力的目的。文章结合长沙东牌楼棚改综合体方案,从入口位置选择、交通组织、形象标志和空间转换等四个角度探讨了主题商业街入口空间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
众所周知,地下空间开发有效缓解了近年来城市发展与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增长的矛盾,同时也激发城市发展的商业活力,形成一定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本文主要从地下商业建筑设计的理念出发,阐述地下空间商业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点,最后,提出若干强化地下商业建筑设计的策略,以期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核心区域土地资源不足,地下商业综合体等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其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已经具备多元化功能。但由于地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特殊性,在防火以及疏散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结合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地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实例,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地下商业综合体疏散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意在解决商业价值与地下空间疏散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根据相关规范和疏散人员心理以及地下空间特征,结合商业活力优化,探讨性地提出该类建筑的防火及疏散设计要点,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工业建筑》2016,(11):193-196
以西宁市火车站核心地带1.2 km内范围为对象,承接前期核心区另外4个区域建设规划理念,从整个城市空间环境布局着眼,本着连通核心区西侧及东南侧的城市空间界面,树立城市良好形象,与城市公共环境融合的理念,对西宁火车站前商务区进行了建筑规划和设计。充分反映了建筑设计以人为本,打造集商业、办公、居住空间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体,带动城市综合发展的近代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广场地下车库与城市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人民广场地下车库使用实态的调查,从城市行为角度,研究提高车库利用率的对策,目的是研究我国城市中心区的交通与商业、地下与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核心区的地下空间资源宝贵并且非常有限,结合城市地铁区间建设,分析了城市核心区诸多城市功能需求(如交通人车分离、综合管廊、商业联络等),提出了结合地铁区间建设地下综合体的意义和实现方式,并论述存在的问题及采用规划综合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何飞 《山西建筑》2008,34(6):32-33
通过对山地城市地下空间特性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这些空间特性,并通过空间设计的手段,提出了增强山地城市地下空间的品质、塑造地下活力空间的策略和方法,以达到增加地下空间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地下商业街是地下空间利用的一种常见形式,往往位于城市各大商圈与交通枢纽附近。然而,大多数地下商业街面临活力不足的困境。人是城市空间的使用主体,人的活动是地下商业街活力的根源,从地下商业街中人的需求、行为认知心理特点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的角度来思考其设计能有效地激发人的活动积极性,进而提高地下商业街的活力。文章分析地下商业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地下商业街中人的需求与行为心理特点,并提出提高城市中心区活力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毅  陈静 《规划师》2009,25(5):25-29
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将大型地下商业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生活相结合是地下商业设计的一个趋势.南通市新城核心区大型地下商业概念规划将目的性消费人群确定为主要的消费人群,因而设置完善的商业功能.吸引强势品牌商家入驻,同时通过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为顺带性消费创造条件;为排解人们对地下商业的消极心理反应,采取设置地下开放空间、将地下通风与地面景观设计结合,建立清晰准确的标识系统、加强地下商业空间与城市印象的关系,进行室内装饰艺术处理等手段.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综合体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建立在商务、贸易、商业等方面具有集中化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展开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并要满足交通、建筑、景观和市政等功能的需要,对地下空间进行适度的开发和利用,这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对地下空间进行整体设计,从而实现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本文主要针对地下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展开分析,并且进一步阐述开发地下空间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城市发展用地日趋紧缺,因此完善和优化现有城区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途径.城市地下空间的商业性开发已成为现有市区优化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以西安市民乐园商业区地下商业街的空间环境设计为例,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纳入设计之中.通过将地下交通与地下商业空间整合设计,在地下商业空间中引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措施,消除传统地下空间给人的心理压抑感和封闭感,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空间品质和商业价值,进而实现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的集约化.  相似文献   

20.
商业综合体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都应顺应时代的需求,商业综合体的地下空间同时兼备中观建筑视角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地下延伸,以及宏观城市视角下地下网络系统节点这两个身份,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其开发利用都具有明确的必要性和价值效益。文章阐释了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双身份"的内涵和开发必要性,并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对其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