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电厂脱硫废水正渗透膜浓缩零排放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膜浓缩(MBC)零排放技术在长兴电厂脱硫废水深度处理项目中的应用情况。系统可将22 m3/h含盐水浓缩至1.5~2 m3/h,盐分浓缩至200 g/L左右后进入蒸发结晶系统,最终生成结晶盐,经过浓缩处理后的清洁产水作为电厂锅炉补给水回用。运行结果表明,MBC零排放系统运行良好,有效地保证了电厂的稳定运行,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路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属于间断性排水,受煤质和工艺补充水水质等的影响,水质波动较大,主要表现为成分复杂、腐蚀性强、含盐量高、回用困难等特点,成为制约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现有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并进行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对比,发现加药软化预处理-管式微滤膜-特殊流道反渗透-碟管式反渗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为最优的技术路线,完全满足现行的脱硫废水零排放要求,可以作为工程项目可行性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4.
殷宏 《清洗世界》2021,37(2):17-18
脱硫废水含有硫酸钙、亚硫酸盐等悬浮物、氯盐、重金属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由于水质比较特殊,处理难度较大,是电厂零排放的难点.蒸发结晶技术能解决此问题,有利于实现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5.
6.
通过采用高效膜浓缩专利技术,对阳煤集团和顺化工的生化废水及化学水浓水进行处理,最大程度对废水进行回收后,采用多效降膜蒸发结晶系统对浓水进行蒸发结晶最终实现零排放,系统出水水质优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50050-2017)的标准,实现废水全部回用,减少了一次水的用量,结晶盐固体单独处置,最终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8.
王静  张进  王旭 《山东化工》2021,(8):282-284
反渗透膜元件已经在废水零排放系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反渗透膜将废水进行多级浓缩,淡水回收利用,同时产生少量高盐分的浓盐浆.在浓缩过程中,需根据进入各级反渗透系统的水质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膜元件,设计相应的反渗透子单元,最终组合成整体有机提浓系统.  相似文献   

9.
结合燃气电厂特性和废水情况,实施了针对燃气电厂的废水零排放处理工程:苦咸水反渗透+一体化澄清器+纳滤+电渗析/海水反渗透+次氯酸钠发生器。经处理,90%以上的废水制成了优质淡水,回用水电导率小于120μS/cm,优于电厂取水水质;浓缩后的高盐水经电解制成次氯酸钠,该次氯酸钠可替代市售次氯酸钠用于电厂循环水杀菌;本工程无...  相似文献   

10.
11.
燃煤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处理,其废水具有含盐量高、腐蚀性强、硬度高等特点;介绍了脱硫废水的水质与排放标准,阐述了烟道蒸发和蒸发结晶技术两种常见零排放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并总结了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电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SO2的烟气,一般情况下采用湿法脱硫来处理,湿法脱硫需从烟气脱硫系统中外排部分废水以保证FGD(Flue Gas Desulfurization)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脱硫废水属于燃煤电厂的末端废水,具有高含盐量、高腐蚀性等特性,对其进行安全、稳定处理十分必要。介绍了脱硫废水的传统处理以及各种新兴的零排放工艺,重点阐述了蒸发结晶工艺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原理和优点,介绍了多效和MVR蒸发结晶工艺在国内外零排放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燃煤电厂产生的脱硫废水,预处理后进入MVR蒸发结晶系统是一种较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存在水质差、水量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废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不同电厂其脱硫废水的水质、水量相差较大,处理技术的选择也存在较大区别,为了更科学有效地选择脱硫废水处理技术,汇总分析了目前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技术,根据实际案例详细分析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为燃煤电厂对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脱硫废水的预处理技术、浓缩减量技术、蒸发结晶技术以及转移固化技术,各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参差不齐。详细分析了预处理技术中的三联箱法、双碱法,根据废水特点,该预处理环节可省略,以减少投资成本;浓缩减量技术包含膜法浓缩(RO、FO、ED等)和热法浓缩(利用蒸汽浓缩、烟气余热浓缩),膜法浓缩可实现较高的浓缩倍率且系统稳定,但其较高的投资运行成本有待解决;热法浓缩依靠其低成本、高效率逐渐成为主流浓缩技术。蒸发结晶技术利用烟气余热蒸发(旁路烟道蒸发、烟道蒸发),其运行中的腐蚀、结垢问题有待解决;转移固化技术中的水泥化固定技术,不仅能够固定脱硫废水中的高浓度氯离子,同时对废水中的多种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该技术对处理产生的终端高浓度含盐水指明去处,其固化体得以二次利用;高浓度氯离子也可制备净水剂,实现废水中盐分的二次利用。同时,提出了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选择的四原则。低成本、低风险、高成效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路线更符合当前企业需求。  相似文献   

14.
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具有含盐量大、腐蚀性强、易结垢等特点,是制约电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因素。从预处理、浓缩减量、末端处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脱硫废水的处理技术,分析各自的优劣,研究进展,并对烟道蒸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工程实际案例,为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22,(1):160-164
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具有含盐量大、腐蚀性强、易结垢等特点,是制约电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因素。从预处理、浓缩减量、末端处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脱硫废水的处理技术,分析各自的优劣,研究进展,并对烟道蒸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工程实际案例,为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季宏飞  秦佩  吴晓伟 《当代化工》2023,(10):2487-2491+2496
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在清洗过程中产生含有Li+、Al3+、SO42-、镍钴锰氧化物及少量其他离子的废水,对该三元正极材料清洗废水的资源化回收零排放处理工艺进行了阐述。该废水处理系统涉及的成套工艺包括预处理单元、废水减量化单元、沉锂单元和制纯水单元。重点对Al3+的去除、膜浓缩、沉锂等关键工艺进行了重点描述,最后通过实际与理论对比分析,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锂资源得到有效回收、废水实现全部回用。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相关数据的例举和分析,证明了本套废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锂电三元正极材料清洗废水的治理提供了典型的参考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7.
陈彪  陈慧  孙青  张俭  盛嘉伟 《当代化工》2021,50(4):953-957,975
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含硫危害气体,烟气湿法脱硫工艺是燃煤电厂最常使用降低烟气污染的技术,脱硫效果显著,但湿法脱硫产生的废水会造成二次污染,须要进行特殊处理.从烟气脱硫废水的处理现状入手,简述了脱硫废水产生来源、水质特点及其危害,重点介绍了基于蒸发结晶技术和烟气余热干化技术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路线,分析了其核心技术原理及...  相似文献   

18.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具有含盐量高、成分复杂等特点,处理难度极大,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国内几种具有应用前景的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进行介绍,分析了不同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展望了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利用旁路烟道及旁路喷雾干燥零排放处理技术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探索高效清洁、低成本的零排放处理技术将成为脱硫废水排放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自"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颁布以来,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已逐渐成为电厂深度减排、污染物深度治理的必然要求。脱硫废水烟气蒸发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安全可靠、投资及运行成本低等优势,逐渐成为主流技术。燃煤电厂脱硫废水烟气蒸发技术主要分为3类:低温烟道蒸发、高温旁路烟气蒸发、低温烟气余热浓缩减量,其中高温烟气蒸发又可分为旁路蒸发塔蒸发和旁路烟道蒸发2种技术路线。同时,对电厂烟气蒸发能力进行了核算,论述了脱硫废水烟气蒸发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并深入分析了各烟气蒸发技术的工艺特性、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研究表明,燃煤电厂的烟气蒸发能力极强,可以作为脱硫废水零排放的热源。另外,低温烟道蒸发因其易受锅炉负荷影响,适用度不高,未来烟气蒸发技术的研究重点是低温烟气余热浓缩结合高温旁路蒸发或低温烟气余热浓缩结合水泥化固定。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正渗透膜浓缩(MBC)工艺在煤化工厂综合排放废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工程运行结果表明:MBC系统可将TDS为54 000 mg/L的高压反渗透浓盐水浓缩至240 000 mg/L,经蒸发结晶系统制备出含固率>80%的结晶盐。MBC的产水回收率可达到75%,TDS为11 200 mg/L。MBC系统产水经两级反渗透脱盐后,TDS低于100 mg/L,脱盐后的产水可回用至循环水系统,从而实现煤化工废水的零排放。MBC的吨水蒸汽耗量仅为158 kg,远低于四效蒸发器,具有较低的运行能耗。采用氨水和二氧化碳作为汲取液,通过氨回收塔回收循环再利用,可节约药剂使用量。运行数据表明,以正渗透技术为核心的MBC工艺能够替代传统的四效蒸发器,保障零排放系统的稳定运行,在达到煤化工综合废水零排放的同时,极大地节约零排放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可为煤化工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