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发生了聚合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等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使煎炸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等指标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反映出煎炸油品质的变化。本文采用90~170℃之间的温度对煎炸油进行加热试验,发现煎炸油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下,氧化指数、酸值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表明煎炸过程对油脂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符海琰 《中国油脂》2021,46(4):72-75
分别对煎炸时间、煎炸方式、煎炸温度、煎炸食材及煎炸油种类对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和酸值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控制煎炸过程中油脂劣变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煎炸油的极性组分含量、酸值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连续性煎炸优于间歇性煎炸;煎炸温度越高,油脂劣变速度越快,油脂的极性组分含量、酸值升高越快,为保证煎炸食品的卫生质量,延长煎炸油的使用寿命,控制煎炸温度低于200 ℃;不同煎炸食材对煎炸油品质劣变速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鱼饼>鸡腿排>薯条;不同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极性组分含量、酸值的变化均不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大豆油比稻米油、棕榈油更容易发生水解和氧化,稻米油的煎炸周期接近棕榈油。  相似文献   

3.
针对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理化指标是否可有效反映煎炸油品品质变化这一问题,以大豆油为煎炸油,薯条和鸡排为煎炸物质进行煎炸实验。随煎炸时间延长取不同程度煎炸油检测,研究酸值、羰基值、极性组分、p-茴香胺值、过氧化值和总氧化值等理化指标与煎炸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所研究理化指标中酸值、羰基值和极性组分3项指标与煎炸时间相关性较好,可有效反映油品变坏程度,p-茴香胺值、过氧化值和总氧化值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的变化,即煎炸食发生脱水过程,油脂在深度煎炸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和水解反应。掌握煎炸油周转期、煎炸油重要特性指标如极性物质总值(TPM值)。控制煎炸油和煎炸食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5种精制食用油在煎炸薯条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液油、棉籽油和煎炸调和油为研究对象,以薯条为煎炸原料,通过研究5种精制食用油在高温煎炸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从而反映出不同精制食用油在煎炸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色泽可以作为一个最直观的指标反映食用油的煎炸程度;用酸值来评价煎炸油的品质具有滞后性和多变性;过氧化值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油脂的煎炸程度,仅可作为判断食用油煎炸品质的参考指标;羰基值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整体呈线性正相关趋势,说明羰基值是一个判断煎炸油热劣变程度的灵敏指标;5种精制食用油一旦经过煎炸,氧化诱导时间迅速缩短,与油脂的煎炸程度没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氧化诱导时间不能作为评价油脂煎炸品质的可靠指标;极性组分的含量是评价煎炸油热劣变程度的可靠手段之一。在煎炸过程中,棕榈液油的煎炸稳定性明显高于其他4种食用油。  相似文献   

6.
油炸食品提供了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但是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水解和聚合等反应,产物有害因子,影响煎炸油和煎炸食品的品质。食物煎炸的关键在于过程管理。本文综述了食物煎炸良好操作规范(GMP)6大实施要点,从选择合适的煎炸食用油(饱和度相对高或油脂伴随物丰富)、采用专用的油炸设备、控制油温(煎炸温度不超过190℃)、定期过滤油脂和清洗油炸设备(每天过滤一次)、及时补充新油和定期油品检测(检测极性组分含量的变化)6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保障煎炸油和油炸食品的品质。按GMP煎炸操作,即可在保证煎炸食品的营养和安全性,同时延长合格油脂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约食物资源和成本,可为煎炸油国家标准的制订与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食物对煎炸油劣变程度的影响,将大豆油在180℃条件下煎炸鸡胸肉和土豆,连续煎炸7 d,每天煎炸6 h;分别检测煎炸油的酸值、羰基值、总极性成分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不同食物对煎炸油品质影响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并讨论不同食物成分对煎炸油理化指标影响的原因。结果显示:煎炸鸡胸肉的煎炸油的酸值(KOH)、羰基值、总极性成分含量分别上升到3.14 mg/g、66.69 meq/kg、40.02%,各指标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大于0.95;煎炸土豆的煎炸油的酸值(KOH)、羰基值、总极性成分含量分别上升到1.48 mg/g、192 meq/kg、47.16%,各指标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大于0.86;煎炸鸡胸肉的煎炸油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煎炸土豆的煎炸油上述脂肪酸呈显著相关性(P0.05)。煎炸不同食物对煎炸油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和玉米油为原料制成调和煎炸油,对原料油及调和煎炸油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结合冷藏实验选出最佳配方为:大豆油60%,棉籽油25%,玉米油10%,棕榈油5%.测试了调和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脂肪酸组分、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过氧化值、酸值、羰基值在煎炸期间符合<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煎炸油在薯片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煎炸油为研究对象,以薯片为煎炸原料,研究煎炸油煎炸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煎炸过程中,煎炸油的折光指数、色泽、酸值、羰基值和极性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过氧化值随着煎炸时间延长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碘值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比重、黏度、皂化值在煎炸过程中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酸值、羰基值、极性值、色泽和折光指数彼此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9;煎炸油极性值的变化可通过色泽和酸值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不同煎炸食材对米糠油煎炸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米糠油对不同煎炸食材进行间歇性煎炸,通过对煎炸油色泽、酸值、羰基值、脂肪酸组成、反式脂肪酸含量、维生素E含量的检测分析,对比研究植物淀粉基食材(薯条)、高含水量食材(豆腐)、肉类食材(鸡翅)、面粉基食材(油条)4种代表性煎炸食材对煎炸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煎炸食材因所含主要组分的不同,对煎炸油品质劣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煎炸油酸值增大程度依次为豆腐鸡翅油条薯条;羰基值增大程度依次为油条薯条豆腐鸡翅;总反式脂肪酸增大程度依次为油条鸡翅薯条=豆腐;维生素E含量降低程度依次为薯条油条鸡翅豆腐。  相似文献   

11.
煎炸用油品质变化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阐述近年来煎炸油脂的应用和煎炸油脂的品质变化及其测定方法研究进展,着重说明煎炸后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羰基价、极性组分、脂肪酸组成、皂化值、烯烃的变化规律,并对国内外的测定煎炸油品质的新方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更好地根据不同煎炸时间和煎炸食材选择合适的煎炸油,并确定合理的煎炸油更换频率,以最大程度降低煎炸油的劣化程度,保持煎炸油的良好卫生质量。方法本实验采用食用油品质检测仪对常用植物油中的总极性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对影响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的几点因素进行考察研究。结果不同煎炸时间、不同煎炸食材对总极性组分含量影响不同;不同植物油品种在煎炸过程中极性组分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当已知极性组分含量初始值的油品以一定比例相互混合时,其极性组分含量初始值会发生可预期的改变。结论不同油品在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含量与煎炸时间、油品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煎炸食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煎炸数量正相关;选择合适的煎炸油需要综合考虑油品极性组分初始值、极性组分在煎炸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根据不同品种食用油极性组分含量初始值的不同,可初步判断油品是否与其声称成分相符。  相似文献   

13.
陈哲 《中国油脂》2021,46(12):141-144
选取棕榈油为煎炸油,以面窝为模拟待炸物,在连续无添加新油的煎炸体系中,研究不同煎炸温度和煎炸时间对煎炸油酸值、过氧化值、极性组分和甘油三酯聚合物的影响,以及对煎炸面窝中丙烯酰胺和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油煎炸过程中酸值、极性组分含量和甘油三酯聚合物含量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都呈增长趋势,且煎炸一定时间后会超过限量值,但在不同煎炸温度下3个指标超过限量值的时间不同。180 ℃煎炸24 h,酸值和甘油三酯聚合物含量均超过限量值,极性组分含量临近限量值。在180 ℃下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煎炸面窝中丙烯酰胺含量在708.08~1 020.20 μg/kg范围内波动,无明显规律。煎炸时间对于煎炸面窝中羧甲基赖氨酸(CML)和羧乙基赖氨酸(CEL)含量后期影响较为显著,全过程无明显规律,煎炸36 h时,煎炸面窝中CML和CEL含量分别达到3 174.9 μg/kg和1 556.5 μg/kg。  相似文献   

14.
摘要:比较不同阿魏酸苯乙酰胺和阿魏酸酪酰胺添加量的大豆油在煎炸过程中酸值、极性物质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考察阿魏酸苯乙酰胺和阿魏酸酪酰胺在煎炸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阿魏酸苯乙酰胺和阿魏酸酪酰胺的最佳添加量均为500 mg/kg,可有效抑制煎炸油酸值、极性物质含量的升高和亚油酸、亚麻酸的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15.
利用花生油分别对油条、薯条、鸡翅、豆腐4种食材进行32 h连续煎炸,对每隔2 h所取煎炸油样进行极性组分、氧化甘三酯聚合物含量的检测,并与不加任何食材的空白煎炸油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花生油连续煎炸不同食材过程中极性组分、氧化甘三酯聚合物及其他指标的综合变化。结果表明:随煎炸时间的延长,煎炸油中极性组分、氧化甘三酯聚合物含量升高,煎炸油酸值升高、色泽加深,反式脂肪酸含量升高,经32 h连续深度煎炸,油条、薯条、鸡翅、豆腐、空白5种煎炸油中极性组分从初始的3.34%分别增至32.98%、30.61%、15.50%、29%、47.02%,其中油条、薯条、鸡翅、空白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分别在32、24、30、16 h时超出27%的国标限量。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含量从初始的0.43%分别增至18.97%、23.68%、6.52%、16.92%、38.83%。煎炸油中极性组分与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R2分别为0.996 4、0.993 7、0.9972、0.974 0、0.991 2。经32 h连续煎炸,5种煎炸油的酸值从初始的0.17 (mgKOH/g)的分别增至7.15、2.24、2.39、2.75、2.18(mg KOH/g);反式酸含量从初始的0.17%增加至0.34%、0.28%、0.39%、0.38%、3.54%。  相似文献   

16.
煎炸油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于煎炸的食用油在高温煎炸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对煎炸食品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如何评价煎炸油使用过程中质量的变化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检测部门都十分重要。概述了国内外常用的煎炸油的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采用传统的如酸值、碘值、过氧化值、黏度等物理化学指标可以评定煎炸油质量,但是其使用范围常常受到限制。采用柱层析方法检测总极性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得到一致的公认,但其检测比较费时。一些新兴的检测方法如微波法、化学感观系统、核磁共振、红外等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设备相对昂贵。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及定量分析,探讨了不同的煎炸温度、煎炸棕榈油中杂质(薯渣)含量和单位质量棕榈油的煎炸薯片生产率对煎炸过程中棕榈油酸价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煎炸温度、单位质量棕榈油的煎炸薯片生产率和煎炸油中杂质的含量对于煎炸油的酸价变化均有着显著地影响(α≤0.1)。单位质量棕榈油的煎炸薯片生产率对煎炸油的酸价变化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煎炸温度,煎炸油中杂质(薯渣)的含量影响相对最小。当煎炸温度为170℃,单位质量棕榈油的煎炸薯片生产率为80 g/(kg.h),杂质(薯渣)的含量为0.050%时,相同的煎炸时间内对煎炸棕榈油的酸价变化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延长煎炸油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成本,研究了荤素分类煎炸对油脂品质的影响。采用食材荤素分类及不分类煎炸并循环使用煎炸油,分析了两种煎炸方式下煎炸油的色泽、酸值、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极性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种煎炸方式用油量。结果表明:采用荤素分类煎炸可以更好地抑制油脂色泽、酸值、p-茴香胺值及极性组分含量的增长速度;不分类煎炸油脂的色泽在煎炸2 d后无法用比色仪检测,分类煎炸7 d后油脂的色泽才接近不分类煎炸2 d的色泽;不分类煎炸的油脂酸值(KOH)在煎炸前3 d内急剧上升,由初始的0.09 mg/g增至1.30 mg/g,分类煎炸的油脂酸值(KOH)浮动较小,由初始的0.09 mg/g最高增加至0.62 mg/g;在煎炸7 d时,不分类煎炸的油脂p-茴香胺值由初始的4.0增加到38.0,分类煎炸的油脂p-茴香胺值由初始的4.0增加到15.0,不分类煎炸油脂的p-茴香胺值的增长速度是分类煎炸的近3倍;不分类煎炸,油脂极性组分含量在第1天内急剧上升,在第4天达到最高,为12.5%,后逐渐趋于平稳,分类煎炸,油脂极性组分含量在前3 d内均保持在8%左右,之后才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煎炸油加热后极性物质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煎炸油在加热过程中由于高温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导致煎炸油中的极性物质含量增加,主要有游离脂肪酸、氧化甘二酯、甘二酯、氧化甘三酯等.煎炸油中的极性物质不仅时煎炸油以及煎炸食品的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对人体的健康也是不利的.本实验通过柱层析的方法,将加热后的煎炸油中的极性物质进行分离,并通过凝胶排阻色谱及LC-MS两种不同方法,进一步分析分离得到的极性物质.将煎炸油极性物质中的氧化甘二酯、甘二酯、氧化甘三酯进行了分离,并进行了质谱分析.  相似文献   

20.
煎炸油及其加热产生的极性物质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煎炸过程中,煎炸油发生了氧化、水解、聚合等反应发生,导致煎炸油中的极性物质含量升高。通过Ames试验和骨髓微核率试验对煎炸油及煎炸油中的极性物质的致突变性进行研究。在不加S9时,煎炸油中分离出的极性物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100的致基因突变作用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y=14.992e0.27x,煎炸后煎炸油、加热后煎炸油以及极性物质对TA102都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分别为y=100.97e0.0736x、y=84.992e0.0936x、y=129.65e0.0567x,在加入S9后各试验组对TA97、TA100、TA102都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极性物质导致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升高,其中高剂量组(17.44±0.43)‰,并呈剂量反应关系y=3.455 3 lnx+22.979。煎炸油及其极性成分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