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如果矿山充填砂浆中多余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会造成充填砂浆分层离析加重和充填体整体质量下降。本文结合金川矿山充填砂浆滤水工艺的研究开发过程,阐述了进路式充填采矿法充填砂浆及时滤水的必要性和研究思路,提出了PDS滤水管L型布置的矿山充填砂浆滤水新工艺。  相似文献   

2.
工业废料在国内外矿山充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采矿业的发展,胶结充填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努力降低充填成本,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述了工业废料在国内外矿山充填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我国三座矿山成功地利用粉煤灰、赤泥及高炉水灌进行矿山充填的情况,并论述了其胶结性能以及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下向分层碎石胶结充填采矿法在前河金矿成功应用,解决了矿山多年存在的开采技术难题,使矿山扭亏为盈.碎石胶结充填技术是该采矿方法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试验研究中建立了简易碎石胶结充填系统,取消了充填体中吊挂竖筋,采用进路分层充填结构、黄泥充填接顶,达到了降低钢材消耗、节约水泥降低充填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岩金矿山充填系统设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万芳  郭树林  姚香 《黄金》2005,26(12):15-18
岩金矿山地下开采,由于矿石价值较高而提倡应用充填采矿法。目前,其应用比重已超过40%,在干与湿两种充填工艺中,使用后者居多,且大多采用选矿厂分级尾砂作骨料,与水泥或其它胶结剂混合后,通过管道自流输送到采空区。文中在分析岩金矿山地下开采充填工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岩金矿山地下开采常用的充填系统设计方案,并介绍与此有关的科技成果及技术问题。供同行研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得技术水平都得到显著提升,黄金矿山充填采矿技术也是如此,黄金矿山充填采矿技术就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黄金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减低了黄金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应用效果。下文就对黄金矿山充填采矿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黄金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应用发展,为黄金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优势发挥提供一定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金川矿山自产矿石原料的增长,充填量也随之加大。充填工程系统庞大复杂,不断输送的料浆形成的充填体,在矿山井下已经成巨大隐蔽工程。本文就充填体工程质量与采矿工程的因果关系进行详尽分析,并就改善二者之间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从技术和质量支撑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矿山充填是井下生产的重要一环,充填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矿山的安全和均衡生产。龙首矿东部充填站是龙首矿井下辅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龙首矿东中采区的充填任务。随着生产任务加大,相对落后的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生产需求。改造后充填料在地表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制成合格砂浆,采用细砂管道自流输送胶结充填工艺。  相似文献   

8.
全尾砂充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尾砂充填采空区是对尾砂进行无害化和环保化处理,实现矿山绿色开采的新技术。本文阐述了全球矿业大国应用全尾砂充填技术的现状,分析对比了几种常见的尾砂充填技术,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文章最后指出,随着无废采矿理念和工业生态学矿山填充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全尾矿充填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9.
高采矿充填成本是影响我国矿山采矿单耗的一大因素。本文介绍了新型尾砂固结材料替代水泥在矿山胶结充填的应用。在充填体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尾砂固结剂的使用量只需普通水泥的1/2或更少。尾砂固结剂的充填工艺与矿山普遍使用的水泥胶结充填系统相同。在满足矿山对充填体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可降低充填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走向深部,充填采矿法将是未来矿山采矿方法的首选。以国内外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深部矿山高采深、高地应力特点对现有充填采矿技术提出的挑战,详细列举了目前深井充填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探讨了解决对策;同时结合循环经济和绿色开采,提出矿山充填材料选择应向多元化和无害化方向发展,并指出与充填采矿相关的法律制度亟需制定,充填标准亟待建立,充填理论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新桥矿通过合理利用井下矸石及露天部分废石进行充填,解决了矿山充填原料的不足,降低了生产成本,清洁了矿山环境,保障了矿山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某矿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联合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华南  古德生 《黄金》2010,31(6):23-28
针对某矿倾斜—急倾斜厚矿体应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存在的采矿效率低、损失率高、采场顶板管理复杂等问题,在35#矿体试验应用了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联合充填采矿法。试验结果表明,该采矿法各项指标良好。采用嗣后废石与尾砂胶结联合充填处理采空区,不仅有效利用了大量堆弃于地表的废石,避免了矿山分级尾砂产量不足的瓶颈,而且同时为矿柱回收提供了便利。因此,试验采矿方法在该矿倾斜—急倾斜厚矿体开采中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研究板溪锑矿开采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采场溜井结构、出矿方法和采场支护,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和铺垫材料,研究废石充填采矿工艺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板溪锑矿采场生产能力,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矿石贫化和损失率,降低采矿和充填成本,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李德忠 《甘肃冶金》2012,34(4):10-12
为了应对火焰山矿东矿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破坏、废石排放和采空区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以掘进废石及露天矿剥离废石为充填料,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废石充填采矿法,能有效地控制地压,降低了生产成本,清洁矿山环境,对提高资源采出率,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高峰矿尾砂充填体强度和解决井下废石利用问题,开展高峰矿废石及尾砂混合充填材料的最优配比研究,设计了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分析获得了影响充填体强度、料浆泌水率和料浆坍落度的主次因素,得到初步满足矿山要求的配比:料浆浓度为83%,灰砂比为0.25,废尾比为1.5,泵送剂添加量为0.5%。根据正交试验数据建立了28 d充填体强度、料浆泌水率和坍落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基于NSGA-Ⅱ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最优充填料浆配比。研究结果表明:灰砂比对充填体强度影响最大,料浆浓度和废尾比次之,泵送剂影响最小;灰砂比对料浆泌水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废尾比和料浆浓度次之,泵送剂作用最小;料浆浓度对坍落度影响最大,泵送剂和灰砂比影响次之,废尾比影响最小;多目标优化后的配比:料浆浓度为82.989%,灰砂比为0.240,废尾比为1.419,泵送剂添加量为0.537%,优化后的配比方案所需充填材料成本相比正交试验确定的方案成本下降了2.9%。  相似文献   

16.
为防止或限制某白钨矿山采空区大面积塌方和地表沉陷,矿山对采空区进行了全尾砂胶结充填。该矿山根据尾砂粒级组成和胶结充填材料强度的试验结果,设计了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的工艺流程,采用立式砂仓对低浓度全尾砂浆进行沉淀脱水形成高浓度全尾砂浆,将高浓度全尾砂浆、散装水泥及适量调浓水混合连续搅拌均匀后制备成充填料浆,经充填钻孔及井下充填管路自流或者加压输送至采场空区进行充填,并解决了一些胶结充填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海龙  徐博  赵鑫 《黄金科学技术》2021,29(4):573-581
建筑垃圾用作井下充填材料,不仅可以消除其大量堆放造成的环境危害,而且可以解决矿山采空区充填材料不足的问题,有效维护采场安全。采用土工试验的方法,测试了建筑垃圾的基本物理性质。针对建筑垃圾一次破碎中间粒径缺失问题,提出了新的破碎工艺,即将一次破碎后粗骨料的1/3二次破碎至15 mm以下后回混,能够得到级配良好的骨料。根据膏体材料强度及流动性能要求,选用建筑垃圾制备骨料,普通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粉煤灰作为添加料,制备合格的膏体材料,开展单轴抗压试验和坍落度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建筑垃圾制备骨料时,控制粉煤灰掺量为15%、水泥掺量为10%、含水率在27%~28%之间,膏体材料的坍落度为21.5~24.0 cm,得到的充填体3 d单轴抗压强度为1.23 MPa、28 d单轴抗压强度为3.55 MPa,能够满足膏体材料对强度和流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桥矿通过合理利用井下矸石及露天部分废石进行充填 ,解决了矿山充填原料的不足 ,降低了生产成本 ,清洁了矿山环境 ,保障了矿山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消除采空区危害且安全回采矿石,黄沙坪矿采用嗣后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空区.但由于嗣后尾砂充填采空区面积大、高度高,充填采场内料浆因离析而存在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使得合理计算充填挡墙受力较为困难.文章以黄沙坪矿山为研究背景,研究了尾砂充填条件下充填挡墙压力变化规律,确定了适合嗣后充填挡墙侧压力计算公式.基于黄沙坪矿业嗣后充...  相似文献   

20.
金川矿山废石-全尾砂高浓度充填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废石和尾砂是矿山企业的大宗工业废料且不存在来源不足问题,如何高效利用废石和尾砂进行充填采矿是采矿界的前沿性课题.本文结合金川公司充填工艺介绍了废石一尾砂高浓度管输充填新技术,并阐述了该技术中高浓度充填和膏体充填的特点,且充填成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