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长洲水利枢纽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提出了在上游引航道隔水堤堤头上游设由9个墩柱组成的非连续外扩段和上挑潜坝,在下游引航道隔水堤下游设上挑潜坝群措施.本措施可以保证引航道上下游具有较好的通航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2.
青田水利枢纽虽位于瓯江较为顺直的河段,但受支流、潮汐及下游河道收窄的影响,建成后枢纽通航水流条件较为复杂。基于水工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青田水利枢纽建成后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试验研究表明,枢纽及主要通航建筑物布置基本合理,但设计方案在运行中容易出现斜流问题,尤其是在中、小流量情况下,从而影响到船舶安全进出引航道,导致通航保证率得不到保障。试验采取调整导航墙及航线等措施,对原方案进行了优化,最终提出了航道及通航建筑物的推荐布置方案,以及最大通航流量。同时对支流入汇、潮汐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论证了在推荐布置方案及控制流量下的通航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下福水利枢纽工程总体布置、主体工程、施工导流及总工期、参建单位、建设过程及建设质量、建设完成的主要工程量、工程运用、前期投产效益等情况,从建设成果、安全运行等情况综合评价工程的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5.
京南水利枢纽水工模型试验通过上、下游导航建筑物的合理布置,与闸门调度运行的优化程度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复杂河段、水流条件下,枢纽的通航问题。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广西桂江下福水利枢纽工程的布置设计,在原设计基础上,根据上下游已建和在建电站的实际情况,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该水利工程枢纽布置及优化设计的主要情况.  相似文献   

8.
高坝洲水利枢纽下游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新仪 《人民长江》1997,28(9):39-40
高坝洲水利枢纽深孔和电厂联合泄流时,通航建筑物原布置方案下游航道口门区的回流范围,回流流速、纵向及横向流均较大,不能满足通航要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导航堤堤头的布置形式,减小水流流入航道的角度,可有效地改善流态,减小回流范围和回流流速值;采用增大过水面积(降低河床高程)和减小口门区过流量(升槽分流)等措施可减小纵、横向流速值,其中以“开槽分流”方案较好,能使口门区的纵、横向流速值达到通航标准。  相似文献   

9.
根据下福水利枢纽工程的进度及整个水利枢纽工程管理的要求,重点介绍工程竣工验收前,下福水利枢纽工程有关运行及管理的综合情况。  相似文献   

10.
莫细喜 《红水河》1999,18(2):54-57
长洲水利枢纽位于西江干流长洲岛的前端。西江是南宁至广州的航运干线,通航水流条件是枢纽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下福水利枢纽工程发电厂房为低水头灯泡贯流式机组厂房。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发电厂房尺寸的确定、厂房布置、结构设计及厂内止、排水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下福水利枢纽工程为日调节径流式低水头水电站的特点,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船闸设计依据及基本资料、船闸布置、运行方式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下福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实践,介绍了工程投资控制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主要职能。从前期设计优化、资金使用计划等方面论述了投资控制的方法及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广西桂江下福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设计情况,指出工程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分析制约优化设计的客观条件,提出优化设计的原则,列举了前期设计优化取得的成果,并简述优化设计成果对工程建设和应用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下福水利枢纽所在河段自然条件及水流特点,简要介绍了二期工程的导截流方案和截流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下福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监理和施工三方的协调与合作,从对施工计划与方案的审查、对施工各方的协调、及资金与质量进度控制等方面论述了监理人员在工程建设中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下福水利枢纽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总体布置、工期安排及桂江的通航要求。经综合分析比较,论述了施工导流方案、围堰形式的优化和导流建筑物的设计、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下福水利枢纽工程由广西水电工程局承建,经理部自始至终以创精品为目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精细管理,控制成本,注重技术革新,狠抓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下福水利枢纽工程发电机电压侧接线方案及升压侧接线方案,分析了各接线方案优缺点,最终确定了该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并总结了中小水电站主接线设计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