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馨阳 《河南建材》2022,(2):131-133
从人类学与建筑学关系的角度,着重探讨了文化人类学及其分支——结构人类学和现象学人类学对当代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对象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及文化特征,并且是对这些差异及特征进行原因分析的学科,是通过研究各民族文化形态,揭示文化本质的综合性学科.文化人类学对于整个建筑的外形风格、内涵精神都产生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建筑界关于建筑本质思考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曙光 《南方建筑》2006,24(12):141-145
本文回顾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建筑界对建筑本质思考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关于建筑概念的辨析、建筑艺术说、建筑文化说、建筑人本说、建筑建构说等表述方式,指出了中国建筑界对建筑本质认识在这种不断深化中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霍飞  朱峰 《浙江建筑》2012,29(10):14-15,19
建筑作为意向的表达,并不是单纯的筑造行为,而风俗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此,试图通过对风俗与行为符号和建筑的关系的剖析,寻找到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建筑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以自然、人本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动态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岭南地域建筑空间演进各阶段的发展现象与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岭南地域建筑空间"自然-秩序-抽象自然-艺术秩序"的发展轨迹,指出了人类发展之于空间量与质的需求平衡是建筑空间演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希冀通过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认知岭南地域建筑空间演进的特征与规律,启发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糜家栋  陈鹏 《华中建筑》2007,25(1):10-12
该文以人类学的视角重新解读全球化和地域性的概念,指出全球化是文化变迁的过程,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筑文化的地域性既是文化变迁的前提,也是文化变迁的结果,同时分析了当代中国建筑文化"地域性"尴尬局面出现的原因,并借助人类学中反思的态度,从"他者"和"自我"两个方面,深刻反思,使其走出尴尬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建筑人类学之维--论文化人类学与建筑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春 《新建筑》1999,(4):63-65
文化人类学研究社会-文化现象,为建筑的历史理论研究和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的维度。认为建筑作为构成文化的重要一支,对它的研究应当建立在文化整体观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习俗与建筑,文化模型与建筑模式,社会构成与建筑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建筑人类学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与当代建筑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青 《新建筑》1993,(3):47-49
从人类学与建筑学关系的角度,着重探讨了文化人类学及其分支——结构人类学和现象学人类学对当代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分析了建筑符号学、建筑人类学的理论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包含于人类文化之中的建筑文化,归根结蒂也是一种人类精神的产物.相应地,对建筑文化现象的研究也当从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等角度出发做出部分跨学科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建筑人类学研究框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春 《新建筑》1999,(6):24-28
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建筑学领域,从建筑学科自身角度对建筑人类学进行了深入论述。建筑学研究中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的形式创作、城市形态与城市生活等三个方面,都分别可以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筑人类学不仅研究建筑自身,还要研究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文化的变迁。通过对贵州大利侗寨的实地调研,基于大利侗寨的现状分析,试图从建筑人类学的视角提出贵州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洪哲雄 《山西建筑》2008,34(4):57-58
从传统建筑的物质文化属性、精神文化属性、艺术文化属性三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创新的关系,以从传统建筑的演变过程中探索出继承及发展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文化艺术市场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文化艺术中,通俗的文化艺术产品与高雅的文化艺术产品互为补充,都不可缺少。二、文化艺术生产中最本质的东西是凝聚着心血和才华的创作,但要取得成功,除了不断钻研本专业的学问之外,还必须把眼光投向文化艺术市场,以了解上述两类文化艺术生产和发展的水平、趋势乃至可能潜藏的危机等等。三、在建筑领域,通俗的建筑文化艺术极其活跃(占主流),并带来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建筑文化艺术的总体质量与其巨大的总体投入极不相称。四、在通俗的建筑文化艺术中,又以“中式现代风…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文化生态学是人类学的分支文化生态学在建筑学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关于建筑形态如何应对文化这一超越通常所探讨的自然环境的学科.本文采用类推的方法,尝试从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所定义的文化生态学源头推演出其在建筑领域的主要表现特征——多样性、适应性、朴素性,并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建筑学的人类学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青 《建筑师》2008,(6):95-101
本文以建筑学与人类学交叉的视角,对古今建筑活动的文化动因作了“建筑人类学”的理论诠释,并对这一理论的学科背景和科际关系作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建筑作为制度、习俗、场景和身体感知对象的人类学属性.以及这种属性对建筑历史演进的影响。本文并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强调了触感经验和场景体验对于建筑设计和空间意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李朝 《华中建筑》2006,24(9):131-132,140
该文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公祭建筑华表从语言、历史两个方面进行回顾,进而借助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华表作为一个中国文化的符号袁征系统,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本质,特有的优美和崇高等审美形态的内涵、以及中国人审美地生存、诗意地栖居社会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16.
建筑的内在本质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文化的表层是形式,其深层是类型。本文以传统空间和文化为基础,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对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我国目前建筑文化中所出现的两个普遍实际问题,阐述在对于传统建筑形式和当代建筑艺术方面,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片面追求形式和形式美现象。并通过建筑评论说明形式主义的危害,通过文化的发展说明建筑理论和创作不能仅仅立足于传统和形式。不能把建筑本质看成纯艺术,而必须清晰地、辩证地认识传统建筑形式和当代建筑艺术,以便使建筑创作、理论、评论更具有科学性、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张晓洪 《华中建筑》2002,20(5):42-44
一直以来,建筑都被看作为艺术。然而,建筑和艺术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呢?该文通过对艺术与建筑的本质及特征的分析探讨,并比较其不同差异,论述了建筑有艺术的特征但不是艺术,把建筑视为艺术是不够严谨的。同时文章也对建筑的审美特征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地域文化,是历史的微缩景观,在历史、艺术、美学、建筑、科考、人类学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一种珍贵的历史遗存.南雄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许多风格独特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古村落,对研究历史上中原和岭南间的文化交流及其传播具的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建筑学借鉴人文学科的意义自不待言,建筑学作为一个实践性的学科,可以给人类学、社会学带来哪些借鉴或输出?翁乃群:广义的人类学学科是自然学科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美国人类学传统包括体质人类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在英国的学科传统里,人类学中的社会人文研究部分则称之为社会人类学。基于此,作为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学科,以及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历史经验,指导建筑设计和构造某种社会文化环境的建筑学,与人类学中的考古学和社会文化人类学无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人类学来说,作为建筑学重要内容的技术和美学均为人的重要社会文化实践和产物,它们的演化、发展和传播,都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