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多层系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女寺油田女12-女20断块油藏受储层低渗、非均质性强和构造复杂等因素影响,断块剩余油分布复杂,油层动用程度不均和动用程度低是开发中存在主要问题。对于中高含水多层系非均质砂岩油藏,把单砂层合理井网密度评价和单砂层流动单元评价相结合进行单砂层注采井网适应性分析,再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优选EK21、EK22和EK23油组14个目标砂层,在断块东北部找到多个潜力目标区,据此编制了油藏剩余油可调整挖潜方案。完钻的14151调整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油井平均日产大于15t,断块采油速度从0.38%提高到目前的0.82%,证实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是特低渗透、微裂缝发育的巨厚层块状砾岩油藏。1979年采用反九点法面积井网试验开发,,井距从550m加密到275m,实现了全面注水开发。“九五”后仍存在采油速度低、见效程度低、压力保持程度低等问题,于2004年在油藏中部4+5两套加密井网的叠加区开展了小井距试验,由275m×388m反九点加密为138m×195m反九点,后期转为五点井网平行裂缝方向注水。同时,控制单井注水量,采用点弱面强的注采政策,试验五年以来通过井网加密调整改善水驱控制程度,缩小井距、提高压力梯度使低渗透率油层充分动用起来,小井距开发在油田生产中后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八面河油田油藏类型多样,开发方式多样,其中注水开发储量占全油田动用储量的61%。近年来,为改善注水开发油藏开采效果,保持产量稳定,油田针对各区块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面4区面5块、广北8块、面14区沙三上采取了完善注采井网,注水井注氮调剖,水井动态调水以及改善水质等方面的工作,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改善平面非均质油藏水驱效果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如果采用常规等井距五点井网开发平面非均质性油藏,往往会导致不同方向上的生产井见水时间差别较大,水驱波及程度在方向上不均衡,从而严重影响油藏开发效果.在渗流力学基础上,针对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油藏推导了矢量井网的井距设计公式.根据矢量井网的井距设计公式,建造了物理模型,开展了水驱油对比实验研究,验证了用矢量井网开发各向异性油藏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矢量井网能增大非均质油藏的波及系数,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大大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八面河油田面14区为断块稠油油藏,油层出砂,渗透率差异大。为了解决产量递减快、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控制程度低、注水井欠注等问题,采取加强地质综合研究、钻扩边井和调整井、强化注水系统和优化压裂工艺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开发的深入,花107断块油藏的储量和产量在海南福山油田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如何改善其油藏开发效果,成为福山油田持续稳产和上产的关键.目前,该油藏井网密度和注采井距设置较为适中,但由于该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存在层系适应性差、水驱效果变差、能量保持状况逐步下降等矛盾和问题.从花107断块储层精细描述入手,对目前开发效果进...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各向异性地层合理井排距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庆油田某区块为例,从低渗透油藏流体地下渗流机理出发,根据低渗透油田开发地质特征,建立了102个不同的地质模型.通过102种方案的设计,在相应的地质模型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合理井排距比进行了研究,得到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排距比理论图版,利用图版可以确定对低渗透油田不同各向异性程度下合理井排距比,低渗透油藏的经济有效地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坪北油田为典型的特低渗透裂缝型岩性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建立相对完善的注水连通井组,但随着水驱程度加深,水驱效率降低,油藏开发难度加大。目前油田综合含水62.72%,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为控制含水上升,改善注水开发效果,2020年针对含水上升较快区块及不同能量状况井组,实施了周期注水矿场试验,有效控制了井区的含水上升速度,延缓产量递减。  相似文献   

9.
马56井区是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1996年投入滚动开发。目前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低,油田开发效果较差。通过对马56井区开发效果的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了低渗透区块提高开发效果的经验,旨在为提高同类油藏的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尚堡油田高5断块油藏开发效果差的问题,在精细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高5断块剩余油分布进行分类,并根据剩余油不同分布特点,依据二次开发理论,对高5断块井网进行优化,开发层系进行重组调整。二次开发后大幅度提高了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24%。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HPAM驱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油田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低渗油藏对聚合物驱的适应性正处于探索阶段,开展低渗油藏注聚可行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德国RS-600流变仪双狭缝DG41Ti测量系统,针对低渗油藏聚合物驱的HPAM流变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注入不同浓度的聚合物和后续注水压差的变化,测定了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研究了低渗油藏注聚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HPAM溶液阳离子屏蔽效应会降低溶液视粘度,减小溶液剪切稀释特性.随着HPAM溶液注入速度升高,岩心的注入压力很快上升并达到稳定,压力随流速呈非线性关系;HPAM长链分子被剪断,粘度降低,阻力系数逐渐下降.对低渗透率岩心,HPAM浓度750mg/L的残余阻力系数高于浓度1000mg/L.  相似文献   

12.
合理应用高压注水技术 开发好低渗透油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藏物性条件差 ,常规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 ,注水效果不理想。采取高压注水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注水量 ,促进油井见效增产 ,达到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目的。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江汉油田高压注水的实践效果 ,对开发好低渗透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sign the optimum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this type of reservoir the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will be affected by a reservoir pressure-sensitive effect.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this effect of pressure change on rock permeability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as, at first, studied by physical simulation. It was shown that the rock permeability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an increase in formation pressure. Secondly, we conducted a reservoir engineering study, from which we obtained analy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mation pressure, oil production rate, water production rate and water injection rate. After our physical, theoretical and economical analyses, we proposed an approach which takes the pressure-sensitive effect into consideration and designed the optimum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 balance.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one block of the Jiangsu Oilfield. It is shown that water injection, in advance of production, can decrease the adverse impact of the pressure-sensitive effect o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development. A water-flooding pro-ject should be preferably initiated in advance of production for no more than one year and the optimum ratio of formation pressure to initial formation pressure should be maintained at a level between 1.05 and 1.2.  相似文献   

14.
凝析气藏解除反凝析污染、提高气井产能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凝析气藏特别是低渗透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降低到露点压力以后,凝析油会析出到地层中,造成反凝析污染,使气井产能下降;有时有水锁效应,产能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对凝析油、气采收率等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在调研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探索了注甲醇段塞 N2(干气)吞吐解除反凝析、反渗吸污染,恢复气井产能方法,并设计了甲醇-地层水-凝析油气三相体系PVT相态测试方法和注甲醇段塞 N2(干气)吞吐解除反凝析、反渗吸实验测试及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现场得到了成功应用.因此研究解除凝析气藏近井地层反凝析、反渗吸地层伤害,提高气井产能的技术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渗透油藏具有低孔、低渗、自然产能低、注水注不进采不出等特点,针对国内大部分低渗透油田开发难题,伴随着大批CO2气源的发现,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油成为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方法。探讨了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驱油机理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庆油田高含水X区块同开发层系不同区域水、聚、三元同驱造成区块压力不平衡导致部分油井产油量较低的问题,应用统计计算、理论分析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区块储层平面高低压力区域压力相互干扰主要是由于不同驱油剂储层增压效果差异引起的,并确定了需要调整的高低压区的井号。通过在储层低压区的水井增注,高压低渗水井压裂,高压中高渗水井对应连通性好的油井提液降压调整油藏平面压力不均衡,缓解高低压井区间相互干扰。在对区块压力调整后,同驱层油井日增油量在2.5 t以上,得到了较好的开发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17.
压力敏感性储层在开发过程中,储层渗透率随储层压力的降低而下降,进而影响油井产量及油田开发效果。为了量化地层压力变化对压力敏感性储层开发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储层渗透率随地层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而建立了压力敏感性储层渗透率及油井产量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并结合油田开发实例,研究了超前注水在压力敏感性储层开发中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安塞油田为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油藏,由于长6储层微裂缝发育,注入水突进,水驱效率低,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试验应用了弱凝胶增注调剖技术,一方面解决了调剖剂注入困难问题,另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注水剖面,对应油井增油降水显著,为特低渗油田的高效开发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洪湖油田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研究和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湖油田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藏,根据油田特征,经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单相、两相渗流规律,确定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征,并分析了水驱油实验成果,确定了最佳驱油效率.单相油渗流实验证明了洪湖油田低渗透岩心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两相实验测试了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对油藏开发后期的含水规律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以低渗透油藏为研究主体,分析低渗透岩心微观渗流特征,对比低渗透油藏水驱和微乳液驱条件下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从引起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边界层性质出发,研究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微乳液驱条件下的低速非线性渗流规律,建立相应的非达西渗流方程,并通过模拟已实验过的低渗透油藏岩样的实验结果来验证所建立非达西渗流方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