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苯甲醇为主溶剂、双氧水为促进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苯并三氮唑为缓蚀剂、水溶性纤维素为增稠剂,研制了一种水基中性脱漆剂,探讨了主要成分及工艺参数对脱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氧水(质量分数为30%)和苯甲醇质量比约为60∶40时,得到的脱漆剂外观细腻光滑,pH为中性,对人体伤害小,褪漆效率高(室温下于15 min内可将飞机轮毂上的漆膜完全褪除干净),稳定性好,循环使用率高.  相似文献   

2.
苏岩  陈永  曹明 《电镀与涂饰》2008,27(1):40-42
以苯甲醇为主溶剂,乙醇为助溶剂,羧甲基纤维素作增稠剂,制备了水溶性船舶用脱漆剂。讨论了不同用量的苯甲醇、复合促进剂对脱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用量,分别为:φ(苯甲醇)=40%,φ(促进剂)=13%。按国家标准将新型脱漆剂与传统脱漆剂对不同漆膜的脱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该脱漆剂的脱漆效果优于传统的醇醚型、热碱型脱漆剂,而与二氯甲烷型脱漆剂相当,在安全性方面则优于传统脱漆剂。  相似文献   

3.
乳液型高效无苯脱漆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作为脱漆剂的主要组成。研制出一种乳液型高效无苯脱漆剂。介绍了脱漆剂的配方 ,并对其理化性能及脱漆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该脱漆剂具有稳定性好、不易探发、适用范围广、脱漆速度快、对金属腐蚀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镁合金脱漆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甲醇为主溶剂,乙烯基乙醚为助溶剂,三乙醇胺为活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添加剂A为缓蚀剂,石蜡为阻挥发剂,甲基纤维素为增稠剂,制备了一种镁合金基体的新型低毒,低腐蚀性的脱漆剂.分别研究了主、助溶剂配比,活化剂、表面活性剂及增稠剂质量分数对脱漆剂脱漆时间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缓蚀剂对脱漆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当w...  相似文献   

5.
飞机脱漆剂及脱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孙秀娟 《清洗世界》2010,26(1):30-34
主要介绍了飞机脱漆剂的组成、脱漆原理及主要技术要求,并简述了新型飞机脱漆技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目前国内脱漆剂存在的毒性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展绿色环保水性铜漆包线脱漆剂的研发工作。实验首先选择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苯甲醇及N,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脱漆剂的主要成分,再加入助溶剂、活化剂、缓蚀剂、乳化剂、增稠剂等配制出一种聚氨酯类铜漆包线的水性脱漆剂。并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考察了溶液成分、各组分剂量、温度梯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对脱漆剂脱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脱漆剂组成以及脱漆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苯甲醇的用途及主要生产工艺,并对2011年中国苯甲醇的生产、消费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键 《聚酯工业》2015,28(1):18-20
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采用不同类型的分子筛催化苯与甲醇的烷基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原料配比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适宜的工艺条件为:以H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空速为2.0 h-1、温度在460℃、n(苯)/n(甲醇)为1,此时苯的转化率为50.35%,甲苯、二甲苯的选择性90.12%。  相似文献   

10.
环保塑料脱漆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立军  宋键 《上海涂料》2009,47(9):9-11
介绍了一种新型环保塑料脱漆剂的研制.讨论了主溶剂、促进剂的选择,以及脱漆温度对脱漆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有机氮化舍物及含硫化合物类溶剂混合作主溶剂.与自制的促进剂复配,能够快速脱除多种基材表面的多数有机涂层,且不不破坏塑料基材.该脱漆剂属低VOC、不易燃、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基材脱漆荆,脱漆后的基材再次涂装不影响附着力.  相似文献   

11.
胡艳麟  段宁  黎军  高耀文 《现代化工》2011,31(10):46-48
针对用于食品罐的镀锡钢板表面的白涂、金属油墨和罩光清漆样板研制一种水性脱漆剂。当苯甲醇的质量分数为35%、丙二醇碳酸酯质量分数为6%、甲酸质量分数为1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质量分数为2%、蒸馏水质量分数为47%时,所得脱漆剂脱漆效率最高。该脱漆剂含有一定水组分,挥发性小,不易燃烧。扫描电镜检测表明该脱漆剂对镀锡钢板的腐蚀性较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接枝丙烯酰胺、乙二醇,分别对传统漆雾凝聚剂的A剂、B剂进行改性,并探究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pH值、温度对其絮凝效果的影响,以提高A剂的消黏性、稳定性及B剂的凝聚性。所得药剂的对水性漆废水的处理效果与传统的漆雾凝聚剂相比,处理后的水质浊度下降了2.6%、制备成本下降了12%,A剂的消黏性和稳定性等都得到能明显改善,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调研了国内汽车保险杠喷涂工艺及所用涂料水性化的现状,分析了保险杠涂料水性化的工艺趋势,介绍了常见的保险杠喷涂工艺流程,包括干式前处理、火焰处理等,制定了水性漆的漆膜性能要求,确定了水性漆验证方案并对2个涂料厂家的产品予以验证,据此建立了新的保险杠涂装生产线.  相似文献   

14.
氯化苄水解合成苯甲醇反应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氯化苄水解合成苯甲醇反应过程,通过对相转移催化法和溶剂法的比较,选择了具有高选择性的溶剂——二甲苯,研究了溶剂、水及水解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影响因素,得出了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铁改性HMS催化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丽华  张森  宋贺  郭祥峰  赵婷 《化工学报》2009,60(9):2210-2214
以十二胺为模板在中性条件下合成了Fe-HMS介孔分子筛,研究了不同硅铁比Fe-HMS对苯甲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利用XRD、BET、SEM和H2-TPR等方法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Fe-HMS对苯甲醇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e3+ 离子进入了分子筛骨架,Fe-HMS分子筛具有均一的蠕虫状介孔结构。焙烧后的Fe-HMS中Fe3+ 主要以Fe2O3形式存在于骨架中。对苯甲醇液相选择性氧化反应,Fe-HMS分子筛的催化活性高于Fe-SiO2。在85℃、Si/Fe摩尔比为25∶1、醇/双氧水摩尔比为1∶2、催化剂含量为4%、反应时间4 h条件下,苯甲醇的转化率和苯甲醛的选择性分别为65.1%和74.6%。  相似文献   

16.
将微波技术引入到以氯化苄和碳酸钠为原料的苯甲醇合成工艺中。以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和反应时间等因素为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将40 mL氯化苄(≥99.5%,质量分数)和150 mL碳酸钠水溶液(30%,质量分数)混合均匀进行水解反应,催化剂A用量3.0 g,微波功率450 W,反应时间22 min,目标产物苯甲醇收率可达90%以上。相比传统的加热水解工艺,在微波场中苯甲醇的水解合成工艺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The reaction of benzyl alcohol and dibenzyl ether on several zeolites was studi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300–500 °C. The major products were benzaldehyde and toluene due to disproportionation, anthracene due to intermolecular alkylation followed by cyclodehydration, benzyltoluenes due to alkylation followed by hydrogenolysis, and stilbene. The alkylation course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shape selectivity with the large pore zeolites mainly yielding anthracene and the medium pore zeolites benzyltoluene. The formation of stilbene was a new observation which has a bearing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methanol-to-hydrocarbon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8.
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防火磁漆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4,6-三溴苯酯和环氧树脂(E-44)等为原料合成了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讨论了丙烯酸2,4,6-三溴苯酯的含量对涂层阻燃性能的影响,E-44、丙烯酸的含量以及中和度对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性能的影响。讨论了阻燃助剂等对涂层阻燃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synthesis of dibenzylamine from benzylamine and benzyl alcohol in the presence of a phosphoric acid catalyst has been carried out under pressure. Very high pressure has no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synthesis of dibenzylamine.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473K, 3.10×106Nm?2; residence period 2h; benzylamine to benzyl alcohol mol. ratio, 1:2 and benzylamine to catalyst mol. ratio, 1:0.2174), the conversion of benzylamine to dibenzylamine was 88.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