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秋生 《大众用电》2004,(12):35-36
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中,漏电保护器的使用越来越多。为了使漏电保护器可靠运行,必须抑制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及线路中出现的异常工频过电压对其造成损坏。为此,须对漏电保护器中的单向晶闸管,装设过电压保护。氧化锌压敏电阻具有正反向相同而且很陡的伏安特性、泄漏电流小、非线性系数高、残压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不愧为最理想、最有效的过电压保护元件。为此,在漏电保护器电路的配套电子元件的过电压保护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用于电力电子装置过电压保护的低场强高能ZnO压敏电阻的组成结构,伏安特性及其等效电路,详细讨论了该保护元件的限压能力、在不同情况下的能量容量、承受脉冲负荷时的要求,最后给出了低场强高能ZnO压敏电阻在电力电子电路中的接线方法及参数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氧化锌压敏电阻串联阻容型过电压保护器的功能,指出增加阻容使残压提高,而荷电率 并不降低,属有害无益。建议不再采用这种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西门子采用三电平高压IGBT开发的中压变频器SIMOVERT MV,有源前端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压电动机的过电压保护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但过去多侧重于雷电过压保护,而对操作过电压保护往往忽视或重视不够。本文具体介绍高压电动机过电压设防的必要性,操作过电压的产生机理,高压电动机过电压保护的主要作用及保护装置参数的选择计算等。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国产多电平高压变频器原理及特点,结合实际测试,对度频器应用形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此设备对发电厂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表明,目前高压电动机绝缘损坏主要是由于非有效接地系统在操作过程中,相间过电压未能得到有效抑制造成。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应用中对高压大容量变频调速装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开发直接高压变频器,是一种技术含量高,开发难度大的高新技术.介绍了三电平IGCT直接高压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系统配置,总结了高压变频器的起动、停止和旁路等运行逻辑和联锁逻辑;设计了高压变频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监测保护系统,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中涉及的几个典型技术关键及其解决办法.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希望能够对高压变频器的设计、研制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IGCT的高压三电平变频器失效机理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分析了三电平变频器拓扑结构特点和IGCT结构特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IGCT的高压三电平变频器失效机理及保护策略,提出了针对IGCT的全保护概念.对其安全运行区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合实例给出定量的安全区域设计原则和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三电平中点箝位型(NPC)逆变器保护控制策略。针对三电平NPC逆变器内外管损耗不均,可能导致个别开关发生热过载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热过载保护容差控制策略。当逆变器个别开关由于某种原因发生热过载时,利用冗余小矢量改变开关策略使热过载的IGBT模块负载减少并使得损耗重新分配。因此,热量从受影响的开关模块转移到其他开关器件,过热的开关热量将减少。使用这种控制方法,可使逆变器的可靠性和寿命达到最大化。该方法同样能保证三电平逆变器的中点电位平衡,且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中点钳位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有限集最优预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推导了中点钳位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限集最优预测(finite set optimal predictive,FSOP)控制方法。该方法将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27个开关矢量组成一个有限集,然后在有限集中选择使罚函数最优的开关矢量,其中的罚函数是由输出电流误差、中点不平衡电压和器件开关次数组成的加权和。文中给出了FSOP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评估了该方法的控制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FSOP控制方法的控制目标灵活,通过调整罚函数的加权系数就可以灵活方便地优化逆变器的综合性能;FSOP控制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控制器加调制器的级联结构,在跟踪输出电流参考信号、平衡中点电压方面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开关损耗,非连续脉宽调制(DPWM)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点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NPC-TLI),但是DPWM在中点电压的控制上表现了某些不足。为了减少NPC-TLI的开关损耗并同时控制中点电压,文中采用切换钳位模式来实现对中点电压的有效控制。为了避免在切换钳位模式时引入附加开关动作,提出了一种可实现钳位模式无缝切换的改进的脉宽序列的DPWM策略。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提策略、传统DPWM和现有优化DPWM算法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所提策略具有良好的中点电压控制能力以及开关损耗降低能力。  相似文献   

14.
消除偶次谐波的三电平NPC逆变器调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方法的矢量选取方案使得二极管箝位型(NPC)三电平逆变器输出电压产生偶次谐波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能消除偶次谐波的改进型矢量选取方案.该方案在分析传统SVPWM产生偶次谐波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改进SVPWM中各矢量的作用顺序,使得逆变器输出电压半波奇对称,从而达到消除偶次谐波、抑制中点电...  相似文献   

15.
特高压避雷器用ZnO压敏电阻电压梯度限值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研制性能优异的特高压避雷器,笔者对实际所需ZnO压敏电阻的电压梯度是否存在限值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特高压避雷器的实际应用需求,详细讨论了ZnO压敏电阻的电压梯度限值的相关问题。研究表明,对适用于特高压避雷器的ZnO阀片,其电压梯度不仅受到特高压避雷器绝缘间距、通流容量等外在因素的限制,同时也受到ZnO阀片能量吸收密度的限制。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的条件下,特高压避雷器采用ZnO阀片的电压梯度越高,阀片所必须达到的能量吸收密度也越高。笔者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得出,特高压避雷器适用ZnO阀片的方波能量吸收密度理论极限值为517 J/cm3,对应的电压梯度理论极限值为686 V/mm。对于特高压瓷套、复合外套、GIS罐式避雷器所需ZnO阀片,最理想的电压梯度分别为213、300、426 V/mm,相应的能量吸收密度要求至少分别为150、226、301 J/cm3。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中点电压偏移时,中点箝位型(neutral point clamped, NPC)三电平逆变器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space vector pulse-width modulation,SVPWM)。当中点电压偏移时,电压矢量本身的变化和平衡算法所带来的冗余矢量作用时间所引起的合成误差。经计算得到不同调制度时的合成误差曲线。将中点电压的不平衡因子引入矢量的选择和作用时间的计算中,利用不平衡因子调整矢量作用时间。比较了当逆变器带有异步电机负载时,传统矢量调制方法和改进的调制方法在电机启动过程系统的响应特性。表明改进的算法不仅能使三电平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大幅减少,并且中点电压不平衡、电机转矩脉动、电流畸变也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7.
Z源级联三电平中点钳位逆变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Z源网络级联,并采用交替反相电压偏移(alternativephase opposition disposition,APOD)的方法对逆变器进行控制。在matlab/sinmulink下,建立Z源级联三电平逆变器的APOD调制模型,仿真结果显示新型拓扑升压因子有明显提高。为进一步验证新拓扑的有效性,进行了Z源级联逆变器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实新拓扑能够提高升压因子,扩大Z源逆变器的电压调节范围。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两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 APF)由干功率开关耐压水平和载流能力的限制,难以实现对高压大容量非线性负载的谐波补偿。在高压大容量系统中,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变换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三电平APF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母线电压闭环数字控制策略。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将三电平APF母线电压控制系统分为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2部分。在电压外环中,采用自适应滤波器求出直流侧电压平均值,采用PI控制器产生有功指令电流维持直流侧电压恒定。在电流内环中,针对三电平APF直流侧中点电位不平衡问题,从空间矢量PWM调制方法的角度出发,对中点平衡问题进行仔细研究,提出一种简单的中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只需检测各相电流和中点电压波动的方向,对小矢量进行取舍实现APF中点电位平衡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三电平逆变器供电的异步电机调速系统,讨论了其开环和闭环结构的仿真结果,并给出了开环系统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其控制策略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20.
三电平二极管钳位型桥式变流器是适应高电压、大功率应用环境比较好的方案.然而,三电平逆变器开关管在开通关断过程中普遍存在电压应力超标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三电平逆变器开关管应力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开关管驱动保护电路,设计并优化了三电平的驱动波形.最后,在三电平逆变器实验平台上进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