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春刚 《中外能源》2011,16(2):57-60
重力流水道砂体多分布于半深湖、深湖的暗色泥岩中,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但其厚度小,分布零散,埋藏深度大,预测困难。以G油田主要开发层位沙一中、下亚段为研究目标,该区重力流水道砂体广泛分布,具有泥包砂的沉积特点,岩性致密,物性较差,属典型超高压深层低渗透油藏。在借鉴区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岩心、测井、地震基准面旋回识别,建立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通过地震统计分析,利用测井资料和井旁地震数据,估计子波振幅谱和相位谱,并用最小平方法提取子波,进行精细标定,落实层面和断层解释;利用LandMark软件Poststack模块,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震波形作为学习样板,进行波形结构分析。针对测井约束反演存在多解性的缺点,提出相控反演的思路,通过多种资料的综合来建立初始波阻抗模型,这种初始波阻抗模型的优点在于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能够剔除非储层区的干扰,可以从宏观上反映出目的层段的沉积相展布形态。基于此模型进行反演,更易于预测储层分布范围,更易于对层内砂体进行解释、追踪,刻画出小层内砂体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地震属性技术在宁东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属性技术作为地震勘探的1项新技术,已经在油田的勘探开发、油气藏的预测与描述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它是连接地震信息与储层及油气藏分布的有效桥梁。叙述了宁东油田麻黄山西区块延安组和延长组的地震属性以及反映该区砂体发育和油气聚集带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惠州凹陷是目前珠江口盆地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通过对本区构造演化及层序地层格架下沉积相研究,证实了惠州25鼻状构造带是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位置,能够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本次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将珠江组晚期-韩江组早期划分为三个三级层序,本区处于凹陷缓坡高位区,主要以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为主,未见低位域沉积。该时期主要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物源来自西北部古珠江三角洲,海侵体系域三角洲退积砂体是本区最有可能形成岩性圈闭的沉积载体,受到大套海相泥岩包裹,自东向西部鼻状构造带上倾方向形成岩性尖灭。在落实岩性圈闭有利位置及有利层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各种属性特征,挑选出与储层岩性变化相关性最强的均方根振幅及波形分类两种敏感属性参数,建立地震属性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的关系,落实砂体上倾尖灭点的位置,同时基于地震分辨率不足造成的实际砂体尖灭点与地震尖灭点的不同,建立正演地质模型,进行模拟,最终落实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4.
曹洪 《中外能源》2023,(7):33-41
大庆长垣外围葡萄花油层主体区块已进入高含水阶段,沉积单元级储层砂体刻画已不能满足精准注水和剩余油挖潜的需要,亟需开展储层单砂体精细刻画。长垣外围葡萄花油层主要受北部沉积体系影响,按照储层成因可分为河道砂储层和席状砂储层。遵循等时对比原则,采用标准层控制下的“砂体平衡厚度”法开展河道砂储层单砂体对比与划分,依据不同单砂体沉积旋回特征调整单砂体对比界线。河道砂储层成因砂体主要有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间砂/席状砂。应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可有效识别河道宽度及边界。基于河道砂体“水动力因子”建立单砂体精细刻画新方法,按照“先主体-后分支”分级描述思路确定主体河道和分支河道平面展布特征。结合单砂体空间结构组合,区块可分为下切区、叠加区、交汇区、单一河道区等井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河道叠加区和单一河道区。通过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和水井精准注水,储层动用状况明显改善,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鲍鲲 《中外能源》2021,(3):38-41
为详细了解松辽盆地北部L油田已开发区块内萨尔图至高台子油层内砂体、夹层和油水的分布情况,部署了L1井WalkawayVSP采集,利用Geoeast平台中VSP包处理后的成果剖面井筒位置成像较差、垂向分辨率低,波组特征与地面地震差异较大,无法满足精细油藏描述的地质需求.本文编译了VSP资料与地面地震处理系统和解释系统的数...  相似文献   

6.
文鹏  马瑶  陈帅  杨艳  王妍  杨澜 《中外能源》2023,(2):27-34
苏里格气田是目前我国陆上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整装致密气田,A区块是气田重要的致密气资源产出区,研究区盒8段主要为辫状河沉积,有效砂体厚度较薄,展布规律不清晰,通过常规地震反演技术无法对研究区有效砂体进行有效区分及准确预测。故本文在盒8段沉积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使用不同频率的雷克子波,开展精细的层位标定,有效划分地层;利用Xu~White模型进行横波预测,建立了岩性、物性以及孔隙流体弹性参数与地震响应特征之间的联系。通过弹性敏感参数分析,利用纵横波速度比对泥岩、基质砂体及有效砂体进行区分;最终利用孔渗参数联合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对苏里格气田A区块盒8段有效砂体的展布特征进行预测及刻画。结果显示:有效砂体厚度为4~17.8m,整体上呈现南北向条带状展布,连通性较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北部及南部,预测结果与钻井符合率为86.3%,表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苏里格气田及其他地区致密气开发提供了相关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由于储层岩性复杂、厚度小、岩性较细等诸多因素,致使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N21)砂、泥岩波阻抗没有明显差异,某些井区分布范围相互重叠,甚至泥岩波阻抗高于砂岩波阻抗。利用特征曲线重构反演(自然电位)技术,使测井资料与地震反演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较清晰地看出砂、泥岩的岩性界线,反演剖面的分辨率高于波阻抗剖面。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在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多套地层有规模性油气藏发现,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车2井区侏罗系地层分布在一个继承性古隆起上,侏罗系齐古组岩性变化快,发育多个薄互层砂体,从而形成多个岩性油气藏。侏罗系目的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砂体展布特征刻画不清,导致钻井成功率不高。车2井区齐古组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水体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井区东部;井区西部地层剥蚀严重,缺失齐古组地层。以车2井区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钻井、测井及生产资料,通过波阻抗反演技术和均方根振幅属性的提取以及井震结合的方法,预测了该区储层薄砂体的几何形态、分布范围、厚度及物性变化等参数,确定了有利砂体的展布范围,摸清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分布规律。井区连井对比及单井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油气勘探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三维地震数据蕴涵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就是对地震数据进行各种数学、物理变换,提取出包含其中的岩性、含油气性、物性信息,为舍油气储层预测提供技术支持。叙述了地震属性的分类、多属性分析技术的应用方法,给出了多属性分析技术的应用实例,指出了多属性分析技术在含油气储层预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川中地区白云岩主要为晶粒白云岩亚类,包括泥质粉晶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泥质细晶白云岩、细晶灰质白云岩等小类,大多零星分布。通过对川中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的表述,明确白云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即白云岩储层地震振幅增强,纯的白云岩储层比灰岩波阻抗值高,从而利用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方法预测白云岩储层在平面上呈块状、条带状分布,与研究区内断裂和裂缝分布区域和走向一致。  相似文献   

11.
九段沙沙洲演变及其与水沙变化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段沙作为长江河口第三代冲积沙洲岛,自成为独立沙体以来,在各种河口水动力环境共同作用下地形不断发生变化。基于九段沙实测地形及卫星影像数据资料,通过相关软件分析了九段沙近期沙洲冲淤变化及地形演变,并研究了地形演变与水沙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97~2008年受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影响,0、-2m等深线沙体面积增加明显,-5m等深线沙体面积趋于稳定;同时,在陆海相互作用下,九段沙沙洲头部以冲刷为主,各年断面形态大致相似;沙洲中部各年淤积量逐步增大,特别是其尾部淤积尤为明显,断面形态有较大改变;沙洲尾端有冲刷趋势,这与沙洲尾端平面形态有关。但总体上,整个沙洲呈淤积大于冲刷趋势,其椭圆形态基本无变化;流域水沙变化与浅滩面积响应不明显,因而1997~2008年乃至其后一段时间内,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导堤阻流将是九段沙淤积响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MDI地震属性技术在东濮凹陷HZJ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MDI地震属性技术在进行储层预测时的研究思路,对HZJ地区井信息和三个砂层组地震属性信息进行了提取和优选.进行了砂岩厚度和含油气性的预测,同时对预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造东风4型机车车门漏风沙问题,分析了车体组焊过程中几点影响质量的因素,重点分析了机车车体侧蒙皮预拉伸对司机室门框的影响,合理地改进了预拉伸工序。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障壁岛-泻湖体系的内部构成、成因相及各种沉积体发育特点,障壁岛-泻湖体系中砂体的组合关系、空间分布格局与海平面升降、沉积物类型、水动力强度的相互关系,指出了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主要聚煤环境、潮坪沉积体系的聚煤特点及富煤环境形成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薛东安 《中外能源》2012,17(7):43-48
CYG油田C区块经过多年开发,逐渐暴露出井网时砂体的控制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够完善、含水上升较快和砂体水淹状况复杂等问题.为提高区块水驱开发效果,进一步挖潜剩余油,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利用井震联合三维储层建模技术深化了地质再认识,建立了C区块的精细构造、岩相和属性模型,明确了井间断层、微构造及储层空间特征.利用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地层压力、综合含水率、单井含水率、产液量、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进行了历史拟合.结合试验区各沉积单元、各砂体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数值模拟结果,将区块剩余油类型分为7种类型,分别提出了具体挖潜对策.根据试验区剩余油分布情况,设计3种周期注水方案,并据此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采取周期注水调整后,当含水率为90%时,与不进行调整(采出程度为20.32%)相比,试验区平均水驱采出程度可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剩余油挖潜对策和预测结果为下步编制水驱挖潜调整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云南省某大流量、抗震设防和工程等级高的引水工程经过某河谷时,在该处修建倒虹吸存在的工程技术难题,对倒虹吸布置、管材、支承方式等进行比选,并对过流能力和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倒虹吸结构布置的最佳设计方案为采用侧向取水和出水,可减少开挖边坡高度及支护量;清除块石砂土、挖深断层、混凝土塞的地基处理措施,能有效解决河谷岸坡较陡和不良地质技术难题;采用明管敷设,工程量较少,工程经济;管材采用钢管,具有承受内外压好、供水安全性高、适应性强、管材管件容易加工的优点;支墩采用滚动和摆柱支墩方式,摩擦力很小。且该结构可行稳定,对类似工程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Vertical seismic waves, which are primarily due to pressure waves in the ground, can propagate with the same intensity in the seawater and impact floating bodies such as floating wind turbines (FWTs). Part of this wave can further propagate in the tower and generate large vertical accelerations in the nacelle.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ology for computation of the pressure waves generated by vertical earthquake shaking, referred to as seaquake, its impact on submerged bodies, and the induced dynamic response in the structure. A FWT concept with catenary mooring is us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earthquake shaking. The pressure during a seaquake is determined using a 2D acoustic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in Abaqus. The acoustic model is benchmarked against a 1D analytical solution. The response due to the environmental loads, namely, wind, current, and waves, is also studied and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seaquake. Considerable vertical accelerations can occur in the nacelle due to amplification of the platform accelerations through the tower. It is shown that this acceleration could exceed a commonly used operational limit range of 0.2 g to 0.3 g even for moderate accelerations at the seabed. This indicates that earthquake load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FWTs in seismic regions. The mooring tensile forces, due to motion of the platform during a seaquake, do not exceed the design tension computed for the extre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However, the leeward mooring lines could experience zero tension, which could cause snap tension.  相似文献   

18.
世界油砂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砂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世界油砂资源折算为油砂稠油约4000×108t,大于天然石油探明储量。世界上最大的油砂矿在加拿大西部的沉积盆地,总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50%。委内瑞拉也拥有巨大的油砂稠油资源,其次为俄罗斯和美国等,中国的油砂资源尚未经详细勘察。油砂的结构可以分为亲水性和亲油性两类,亲水性油砂较易将稠油与固体颗粒分开,而亲油性油砂则较难将稠油与固体颗粒分开。油砂开发、稠油提取以及油砂干馏主要有露天开发和稠油提取、油砂干馏、地下就地提取稠油三类工艺。工业上油砂露天开采、经热碱水抽提制取的稠油除了直接出售,也可加工改质制成合成原油或轻质油品出售,加工改质主要有延迟焦化和流化焦化两种工艺流程。目前世界上只有加拿大有大规模的油砂开发和提取稠油及稠油加工工业,阿尔伯达省油砂稠油等油品的总产量达到130×104bbl/d,占加拿大总原油产量的45%,盈利较丰厚。美国有几家公司正在进行美国油砂的抽提研究和中型试验,尚无工业生产。中国石油大学等进行了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油砂的抽提和干馏研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等进行了中国油砂抽提和干馏等研究及中试。中国三大石油公司都涉足加拿大油砂工业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