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田华  叶乃清  王庆 《石材》2007,(11):53-56
以成都亚鑫矿渣微粉公司提供的矿渣为主要原料,辅以其它化工原料,采用熔融-浇注-微晶化工艺制备了矿渣微晶玻璃。利用DSC、XRD、光学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基础玻璃的析晶温度和矿渣微晶玻璃的结晶相,考察了矿渣微晶玻璃的组成对成型性能的影响以及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玻璃晶化的影响,分析了矿渣微晶玻璃的析晶机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54-158
用三乙胺为模板剂,采用简化晶种导向液法制备低硅铝比的SAPO-34分子筛,利用XRD、SEM、TPD和NMR等手段分析分子筛的性质,并与常规的晶种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晶种法需要在36 h内完成晶化,晶粒粒径约为2μm;而简化晶种导向法液法所需晶化时间仅为24 h,晶粒粒径约3. 5μm;与晶种法相比,简化晶种导向液法合成的分子筛具有相对较弱的酸性,其甲醇转化制乙烯和丙烯选择性高出4%。  相似文献   

3.
高岭土尾矿微晶玻璃晶化温度与硬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烧结法制备高岭土尾矿微晶玻璃。采用Vickers压痕法测定了在不同晶化温度下热处理样品的显微硬度;用X射线衍射法鉴定了微晶玻璃的主晶相;用光学显微镜测定了样品的晶相含量;探讨了晶化温度、晶相含量和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晶相含量和硬度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在晶相生长高峰温度区,硬度的增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氢稀释的硅烷和氢气为反应气体,利用PECVD法在玻璃衬底上生长非晶硅薄膜,然后在非晶硅薄膜上磁控溅射沉积金属铝膜。在外加横向电场的条件下,利用快速热处理炉对薄膜样品进行退火,成功地把非晶硅薄膜转化成多晶硅薄膜。该文研究了不同外加电场强度条件下对非晶硅薄膜晶化的影响。利用XRD、SEM等测试方法对薄膜样品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外加电场可以明显地降低退火温度,缩短退火时间,退火温度为500℃时,薄膜开始晶化。且随着外加电场强度的加大,薄膜的晶化程度增强,晶粒尺寸增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粉煤灰、碎玻璃为主要原料,在建立的MgO-CaO-Al2O3-SiO2系统玻璃组成的基础上,通过DTA、XRD、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晶核剂种类及浓度和热处理制度对玻璃实现表现微晶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O2和Cr2O3复合晶核剂能有效地促进MgO-Cao-Al2O3-SiO2系统玻璃在较低温度下即实现表现微晶化,且形成的主晶相为透灰石;晶化保温时间是影响表面晶化层厚度的关键因素,晶化保温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其存在最佳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铁尾矿制取表面微晶玉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铁尾矿、碎玻璃为主要原料,在建立的MgO-CaO-Al2O3-SiO2系统玻璃组成的基础上,通过DTA、XRD、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晶核剂种类及浓度和热处理制度对玻璃实现表面微晶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O2和Cr2O3复合晶核剂能有效地促进MgO-CaO-Al2O3-SiO2系统玻璃在较低温度下即实现表面微晶化,且形成的主晶相为透灰石;晶化保温时间是影响表面晶化层厚度的关键因素,晶化保温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其存在最佳值,本实验确定的最佳值范围为7~15min。  相似文献   

7.
钢渣-粉煤灰微晶玻璃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钢渣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微晶玻璃材料;通过DSC、XRD和SEM的分析观察,以及对抗弯强度、耐酸碱性、硬度等性能检测,探讨了制备工艺对微晶玻璃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渣与粉煤灰的总量可达80%,其中钢渣用量为50%;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基础玻璃的熔制温度1450℃,核化温度750℃,晶化温度904℃,核化和晶化时间1.5h。制备的钢渣-粉煤灰微晶玻璃主晶相是普通辉石,吸水率低于0.02%,抗弯强度达138MPa,完全可以满足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小晶粒ZSM-5分子筛与微米ZSM-5分子筛相比,具有较大的外表面积和较高的晶内扩散速率,在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和选择性、增强大分子的转化能力、减少深度反应以及降低结焦失活等方面表现出优越的性能.采用两种不同的模板剂,探索ZSM-5分子筛的制备参数,合成出小晶粒的ZSM-5分子筛并通过XR、SEM及激光粒度分析法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了ZSM-5分子筛合成及晶粒大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较为合适的合成条件为晶化时间96 h.晶化温度170℃、碱度0.13、n(NaCl)/n (Al2O3)=15、CTAB用量0.5CMC、晶化方式为搅拌晶化,在上述条件下合成的ZSM-5分子筛的晶粒大小为400~900 nn.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干燥工艺参数(加热介质温度、干燥时间)及树脂溶液pH值对纸质装饰板质量(树脂化程度,水溶性物质含量,挥发物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黑色尾砂微晶玻璃产生色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铜矿尾砂为主要原料生产微晶玻璃,但产品存在色差与色斑,文章采用分类法,找出色斑与色差层的分布部位,研究了色斑成因与硫化型硫,硫含量,晶化温度,时间有关,控制好晶化时间,着色剂的添加量及严格控制冷却速度,熔制过程的温度与气氛是改善产品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MgCl_2溶液作为电解质,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Mg(OH)_2晶体.研究了电流密度、MgCl_2浓度、沉积时间等因素对沉积产物生长速率、结晶度、微观形貌和孔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各因素均不影响沉积产物(Mg(OH)_2)的物相组成;电流密度的增大加快了Mg(OH)_2的生长速率,但同时降低了Mg(OH)_2晶体的结晶度,增大了产物中的孔隙率与大孔体积;MgCl_2浓度对Mg(OH)_2结晶度及晶体颗粒大小的影响较小,存在使Mg(OH)_2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的最佳MgCl_2浓度;Mg(OH)_2质量随沉积时间增加呈线性增长,生长速率基本维持恒定.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中钙硬度去除效能主要受CaCO3结晶过程影响。通过改变C/Ca值模拟饮用水钙硬度去除,考察不同C/Ca值条件下,溶液体系pH值和Ca^2+浓度变化、上清液浊度变化以及结晶产物颗粒粒径分布、晶型和形态,以阐明钙硬度去除过程中CaCO3结晶行为。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结晶产物均为方解石;溶液体系中加入的CO32-首先发生质子化,提高体系pH值,然后与Ca^2+结晶反应降低体系pH值;C/Ca值的增大提高了pH值,有助于Ca^2+的去除,但同时也会提高结晶产物颗粒数量、密度和减小结晶产物颗粒粒径,导致上清液浊度增大。饮用水钙硬度去除中要综合考虑残余Ca^2+浓度、出水pH值和浊度以及混凝剂用量等来优化确定C/Ca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冷冻干燥共结晶工艺改善热气溶胶灭火剂的燃烧与灭火性能。将硝酸钾按照45%~60%递增、乳糖按照55%~40%对应递减的8 组比例进行共结晶工艺处理,并与机械混合的同样比例成份的热气溶胶灭火剂进行灭火效率对比分析。灭火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结晶工艺可以使热气溶胶灭火剂的喷射时间和灭火时间显著缩短,硝酸钾和乳糖质量比为4.75︰4.25 时灭火效果最好,灭火时间由6.91 s 缩短至1.00 s。通过SEM, TG/DSC, PXRD 和FTIR 等测试手段对共结晶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均说明有不同于原材料的共结晶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海绵铁还原水中硝酸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研究了海绵铁还原水中硝酸盐的各项性能.通过单因素的影响试验,讨论了pH、进水硝酸盐浓度、粒径及添加锰砂对硝酸盐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5时1 g海绵铁反应60 min还原硝酸盐的量为0.30 mg;小粒径有利于海绵铁还原硝酸盐;进水硝酸盐浓度在11~220 mg/L范围内,海绵铁还原硝酸盐的量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之状;锰砂的添加使海绵铁还原硝酸盐的量增加了约1倍.还通过电镜扫描观察了不同pH值下海绵铁在反应前后的表观变化,这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Ni(NO3)2.6H2O为原料,用KNO3-NaNO3混合熔盐法制备了超细NiO微粒。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及同一温度下采用不同原料配比对NiO微晶晶化过程的影响。用XRD、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混合熔盐法能制备出平均粒径为0.60μm的NiO微粒,以小颗粒立方晶粒为主要形态,晶形发育完好。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测定不同粒径红外粉体的反射率及发射率,研究粉体粒径对混合料试件温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查了强化后粉体制备的混合料试件降温性能和路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红外粉体粒径的减小,粉体反射率和红外发射率逐渐增大,平均粒径在1.0um左右,反射率达到最大值,所制备的沥青混合料降温性能最优;同等掺量下,强化后粉体CM-A6制备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路用性能相比于强化前的CM型沥青混合料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Popovic O  Jensen LS 《Water research》2012,46(12):3849-3858
Chemical-mechanical separation of pig slurry into a solid fraction rich in dry matter, P, Cu and Zn and a liquid fraction rich in inorganic N but poor in dry matter may allow farmers to manage surplus slurry by exporting the solid fraction to regions with no nutrient surplus. Pig slurry can be applied to arable land only in certain periods during the year, so it is commonly stored prior to field applic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torage du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 Cu and Zn distribution between particle size classes of raw slurry and its liquid separation fraction. Dry matter, VFA, total N and ammonium content of both slurry products decreased during storage and were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showing higher losses at higher storage temperatures. In both products, total P, Cu and Zn concentrat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torage duration or temperatur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as affected by slurry separation, storage dur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raw slurry, particles larger than 1 mm decreased, whereas particles 250 μm-1 mm increased. The liquid fraction produced was free of particles >500 μm, with the highest proportions of P, Cu and Zn in the smallest particle size class (<25 μm). The proportion of particles <25 μm increased when the liquid fraction was stored at 5 °C, but decreased at 25 °C. Regardless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P, Cu and Zn over particle size classes followed a similar pattern to dry matter.  相似文献   

18.
摘 要:为探究稻壳粉着火敏感性,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SEM对其粒度进行分析及形貌表征,利用Godbert-Greenwald炉、固体自燃点、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测试仪对自燃点温度、最低着火温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壳粉颗粒越大粒度分布越集中;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随粒度的减小呈降低趋势;标准试验模式下,粒度D50=52.9 μm的稻壳粉自燃点为225.1 ℃;粒度一定时,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随模具高度的增大而降低,当高度达到20 mm最低着火温度达到最低,且不再随模具高度的升高继续降低。本试验结果可为工业过程安全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运用梯级粉磨技术制备铁尾矿矿渣基胶凝材料(TSBC),研究了梯级粉磨时间组合、材料配比和助磨剂对TSBC粉料粒度分布与浆体强度的影响,通过压汞、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TSBC浆体的亚微观结构及水化产物,探讨了利用TSBC和铁尾矿砂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合理的梯级粉磨时间组合有利于TSBC粉料的颗粒分布宽化和亚微米级铁尾矿颗粒含量的增加,可改善TSBC浆体的孔结构和提高强度;材料配比主要通过影响TSBC的水化活性而影响浆体早期强度;掺入适量助磨剂使TSBC粉料粒径细化,增强组分的胶凝活性和填充效应,利于改善TSBC浆体的孔结构和提高强度;TSBC和原状铁尾矿砂可用于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