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将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国标方法GB 85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作一些改良,以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用产气荚膜梭菌CICC22949人工污染的水样通过孔径为0.22μm的无菌滤膜过滤,分别将胰胨-亚硫酸盐-环丝氨酸琼脂(tryptose-sulfite-cycloserine agar,TSC)培养基和亚硫酸盐-多黏菌素-磺胺嘧啶琼脂(sulfite-polymyxin-sulphadiazxine agarr,SPS)培养基采用双层培养基覆盖法进行试验。改良后的方法在滤膜上有黑色可疑菌落,而国标方法滤膜上的菌落无黑色。TSC培养基上目标菌计数值显著高于SPS培养基计数值(P<0.05)。用新鲜配制的TSC培养基经双层培养基覆盖改良后的方法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现象更明显,结果更可靠,更适合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4种方法对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测量审核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测量审核作业指导书、GB 85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为依据,GB 4789.1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为参考,分别采用两标准中的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sulfite polymyxin sulphadiazine,SPS)琼脂培养基和胰(?)-亚硫酸盐-环丝氨酸(tryptose sulfite cycloserine,TSC)琼脂培养基,再以以滤膜法倾注上层培养基与不倾注上层培养基的方法同时检测测量审核样品和模拟水样。比较2种培养基的产气荚膜梭菌回收率,运用方差分析测量审核样品、运用配对t检验模拟水样,进而评价4种方法对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计数结果一致性的影响。结果 4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但是经不倾注上层培养基培养后目标菌难显黑色,经倾注上层培养基培养后目标菌显黑色。3个厂家的SPS培养基、TSC培养基产气荚膜梭菌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98%。采用TSC培养基和滤膜法倾注上层培养基这一方法的标准差最小,最为稳定。测量审核样品|Z|2、空白样品为0 CFU/50 mL,结果满意。结论采用滤膜法倾注上层培养基的方法更适用于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并建议优先采用TSC培养基,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产气荚膜梭菌质控菌株质控样品.方法 将产气荚膜梭菌菌悬液于36℃厌氧培养至浓度为107 CFU/mL,以10%(m/m,下同)脱脂奶粉、5%海藻糖、5%蔗糖、1%谷氨酸钠、0.5%抗坏血酸钠为菌体保护剂,使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冻干菌剂.依据CNAS-CL03-A001:2019《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准则在微生物领域...  相似文献   

4.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是真空包装熟肉制品中最常见的一种厌氧污染菌。研究表明,ε-聚赖氨酸对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最适抑菌pH下(pH6.5),ε-聚赖氨酸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025%;高价金属阳离子对ε-聚赖氨酸的抑菌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EDTA则可以络合高价金属离子,增强其抑菌作用。将0.01%的EDTA和0.01%的ε-聚赖氨酸复合使用时可完全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5.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是真空包装熟肉制品中最常见的一种厌氧污染菌。研究表明,ε-聚赖氨酸对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最适抑菌pH下(pH6.5),ε-聚赖氨酸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025%;高价金属阳离子对ε-聚赖氨酸的抑菌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EDTA则可以络合高价金属离子,增强其抑菌作用。将0.01%的EDTA和0.01%的ε-聚赖氨酸复合使用时可完全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6.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是人类和家畜重要的厌氧性病原菌,产生肠毒素的CP是人类食物中毒病原菌。本研究用地高辛标记肠毒素基因制备探针,并建立了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直接检测肠毒素基因(cpe)。这是继PCR检测方法后又一项特异性基因诊断技术。由于利用了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形态学上比较直观,增加了实验的准确性。与PCR、乳胶凝集相比,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辽宁省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状况、血清型及毒素基因携带特征。方法 在辽宁省6个市采集生畜肉和冷冻鱼糜制品样品260份,依据GB 4789.13—2012方法进行产气荚膜梭菌检测,同时采用生化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菌种鉴定;提取菌体DNA,采用PCR方法进行毒素基因分型检测;并针对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 260份不同食品样品中检出15株产气荚膜梭菌,总检出率为5.8%,其中生羊肉检出率最高,为29.0%(9/31)。所有菌株均检出α毒素,其中仅检出α毒素的菌株占66.7%(10/15),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同时检出α毒素和β毒素菌株占33.3%(5/15),为C型菌株。总计6株菌检出β2毒素,包括4株A型菌和2株C型菌;肠毒素CPE基因的检出率为6.7%(1/15);16S rRNA进化分析得出携带同一毒素基因的菌株遗传关系较近。结论 辽宁省生畜肉和冷冻鱼糜制品中均检出产气荚膜梭菌,其中生畜肉污染较严重,且主要为A型菌和C型菌,引起食物中毒风险高,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应加强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8.
《肉类研究》2016,(6):45-51
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可以形成芽孢,是导致肉类食物中毒和气性坏疽等的主要病原菌。本文综述了肉类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情况、生长影响因素以及控制其生长的方法;指明了利用食用安全的天然物质,研发高效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技术与方法,对保障肉制品安全和促进肉类工业健康发展的现实意义,旨在为人们选择适合肉类食品中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动物坏死性肠炎的食源性病原,在动物产品生产过程中引发疾病并通过加工环节传播,威胁人类健康,同时给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随着耐药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2020年"饲料端全面禁抗"的实施,利用生物防控技术进行产气荚膜梭菌防治将在养殖业中发挥巨大作用。本文针对目前产气荚膜梭菌的耐药特性,详述了产气荚膜梭菌的防控现状,总结了全面的综合防控策略,为产气荚膜梭菌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荧光多酶恒温快速扩增(MIRA)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方法。方法 利用产气荚膜梭菌共有α毒素编码基因plc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探针,并建立和优化荧光MIRA方法;提取17种非目标菌基因组DNA进行方法特异性验证;梯度稀释目标菌基因组DNA和菌液用于方法灵敏度评价;选取4种食品进行基质干扰试验,评估方法的稳定性;检测实际样品并与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比较,以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强,检测多种非目标致病菌均呈阴性反应;灵敏度高,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和菌液为模板时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5×101 fg/μL和7.5×100 CFU/mL;该方法不受基质影响,抗干扰能力强;耗时短,约20 min即可完成检测。结论 本研究中的荧光MIRA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饮用天然矿泉水中微量元素锑进行分析,通过在线加入内标校正基体效应和接口效应,测定元素校正曲线相关系数在0.9995以上,元素检出限0.009μg·L-1,RSD%10(n=12)加标回收率在94.0%~106.0%之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饮用天然矿泉水无菌生产的关键问题。对矿泉水的正常生产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威 《饮料工业》2014,17(8):24-26
采用美国Dionex公司ICS-1100型离子色谱仪,应用IonPac AS22型阴离子分析柱,4.5mmol/L Na2CO3+0.8mmol/L NaHCO3淋洗液等度淋洗,在ASRS300(4mm)阴离子抑制器后加装CRD300二氧化碳去除装置,温控电导检测器,进样量300μL,通过计算峰面积测定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校正曲线系数r=0.9998,检出限为4.54μg/L,RSD为0.42%~1.90%,加标回收率在96.2%~101.3%之间。  相似文献   

14.
The role of hydration in the maintenance of health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Hydration requirements vary for each person, depending on physical activit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dietary patterns, alcohol intake, health problems, and age. Elderly individuals have higher risk of developing dehydration than adults. Diminution of liquid intake and increase in liquid losses are both involved in causing dehydration in the elderly. The water used for drinking is provided through regular public water supply and the official sanitary controls ensure their quality and hygiene, granting a range of variation for most of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eing sometimes these differences, though apparently small, responsible for some disorders in sensitive individuals. Hence,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bottled water, either natural mineral water or spring water, are required by law to specify their composition, their major components, and other specific parameters. It is essential to take this into account to understand the diversity of indications and favorable effects on health that certain waters can offer.  相似文献   

15.
王菀  邱军  赵国华 《食品科学》2009,30(23):460-464
溴酸盐是用臭氧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时产生的一种副产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 级的潜在致癌物。研究溴酸盐检测方法对控制该污染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对比介绍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电化学检测法在检测饮用水中溴酸盐的原理、参数和优缺点,同时也提出对饮用水中溴酸盐检测及研究需要近期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瓶装矿泉水异物检测旨在查找出矿泉水中的异物杂质,在矿泉水制造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传统的机器视觉检测精度较低,受背景的干扰较大、且漏检率和误检率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小尺度特征提取的瓶装矿泉水异物检测算法。该算法主要包含判别性特征学习模块,数据增值模块以及细粒度信息获取模块。在判别性特征学习模块中,针对矿泉水异物,利用聚类的方式设计合理的先验框尺寸并对特征图进行处理,通过对网络的输出结果进行损失约束以赋予模型提取判别性特征的能力。样本数量的增加能够对算法检测性能的提升起积极作用。为此,构建数据增值模块。在该模块中,利用通道随机打乱和重组的方式对自建数据集进行扩充。进一步,在细粒度信息获取模块中,采用小尺度特征学习的机制对异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研究提出算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瓶装矿泉水异物检测平均准确率可达96.22%,m AP值为83.84%,召回率为86.31%,检测速度为50 f/s。因此,该研究能够为瓶装矿泉水异物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方法。方法:以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的α毒素全基因序列为保守序列,设计内、外、环引物,肉眼观察白色沉淀并判断检测结果。结果:LAMP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灵敏度为2.92×102CFU/mL,人工污染产气荚膜梭菌的全脂乳的检测限为15.7CFU/mL,耗时仅1h。对照PCR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灵敏度为2.92×105CFU/mL,人工污染产气荚膜梭菌的全脂乳的检出限1.57×105CFU/mL。采用同样的方法提取DNA,耗时3h。结论:建立LAMP快速、特异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方法,该方法灵敏度是PCR的1000倍,为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8.
在改良克氏 (Pringsheim’s)液无机盐组分中 ,添加适量的土壤提取液、微量元素、抗生素等 ,通过比较小球藻、栅藻等藻类的生长情况和实际样品的测试 ,研制出藻类 2 # 培养基。采用液体大样法或琼脂平板法 ,2 5~ 2 8℃光照静置培养 5~ 10d ,可对饮用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中污染的藻类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低温灭菌技术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天然饮用矿泉水生产中灭菌工艺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矿泉水生产的工艺实践,提出了实用有效的矿泉水生产新工艺,实践证明,按此新工艺,配合严格的生产管理,可以确保生产出绝对无菌的饮用矿泉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