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置于电渗析器工作隔室中的网,起着支撑膜面和搅拌液流的作用。在电渗析过程中,由于隔网对液流的搅拌作用,使界面扩散层的厚度减薄,从而强化了传质过程,即呈现  相似文献   

2.
电渗析技术自问世以来,降低能耗、减少总的制水成本,一直是该技术与其他淡化技术竞争的关键问题。为此,国内外相继提出了提高装置性能的不同方案与措施。如在工艺方面,Sonin等人提出,对于数千毫克/升的苦咸水来说,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将水力学设计再加改进,产水成本还可降低30%;本课题组试验研究结果也表明,隔室框网厚度配比适当,极限电流可提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31种隔板网的水力学特性及其对传质的影响。在同样的隔室内,无网体系的临界雷诺数是有网体系的50倍左右,后者的极限电流密度约为前者的3倍。临界雷诺数较小的网呈现出较高的极限电流密度。网厚度越薄,极限电流密度越高,极限电流密度反比于网厚的1/2次方。网、框厚度匹配是非常重要的,在最佳配比条件下,传质效率显著提高,并能获得较好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隔板网结构对电渗析水力学和传质特性的影响。在相同厚度隔室里,双层网比单层网呈现出较低的临界雷诺数和较高的极限电流密度。网眼尺寸有一最佳值,在该最佳条件下操作,传质效果好,能量消耗低。溶液温度每升高1℃,极限电流密度平均约增加2%。适宜的网丝直径有利于提高极限电流密度和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电渗析是一项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它利用离子交换膜和直流电场,使溶液中电介质的离子产生选择性迁移,从而达到使溶液淡化、浓缩、纯化、或精制的目的。在制取工业纯水的工艺中电渗析已被普遍应用,并且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初脱盐手段之一。我所使用的电渗析器是无锡杨市纯水设备厂生产的400×800离子导电网电渗析和400×600冲模式电渗析。在使用中我们对这二种电渗析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6.
电渗析与萃取耦合技术分离Ni(Ⅱ)与Co(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混合溶液中Ni(Ⅱ)与Co(Ⅱ)的分离,设计了电渗析与萃取耦合的集成分离技术,借助自行设计的设备,在选P507为萃取剂后,考察了电流密度、酸用量、体积流量、萃取剂皂化率、原料与萃取剂摩尔比、萃取方式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电流密度3.8 mA/cm2,酸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3倍,体积流量60 L/h、皂化率60%,原料与萃取剂摩尔比1∶1.7为优取的操作条件;料液循环重复萃取,能显著提高分离效果。由此表明,电渗析与萃取耦合的分离技术,可分离混合体系中的Ni(Ⅱ)、Co(Ⅱ),且无需溶剂参与。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乙丙橡胶止水带的老化试验 ,对使用寿命进行估算 ,其结果能达到工程设计上 5 0年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由于许多工业的电渗析膜是有柔性的,所以在膜与膜之间用各种型式的隔板,组成具有刚性的膜堆。但问题在于这些隔板网对流体的混和与电渗析作用有影响。若网选择得不适当,则液流有停滞区,那么就会减少液体的有效分散面积。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各种隔板对流体  相似文献   

9.
马康铭  李英 《精细化工》1991,8(6):16-20
丁醇醚化改性的胺树脂鞣革,成革粒面细致、丰满柔软,能促进对油脂、铬的吸收。紫外—可见光扫描,电子探针及电子扫描分析发现,树脂与铬生成了新的化学键。纯树脂鞣革,树脂在革内填充紧密,成革板硬;Cr—树脂结合鞣,铬在革断面分布趋于均匀,树脂包裹在纤维四周。鞣剂用量为削匀革重3%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靖远凹凸棒石对Mn(Ⅱ)进行了吸附性能的研究,确定了Mn(Ⅱ)的吸附平衡时间、pH值大小及吸附速率方程,讨论了凹凸棒石用量和Mn(Ⅱ)初始浓度与吸附率和吸附量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靖远凹凸棒石对Mn(Ⅱ)有着良好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卷式膜隔网通道数值模型。针对四种异形隔网,探讨了膜面剪应力和通道压降等卷式膜性能。分析表明:流体流经网丝时流速局部上升,流经粗网丝时上升幅度更大;混合型隔网通道传质性能最强,同时该型隔网中的粗网丝数量占比最小,其通道压降最小。综合考虑隔网通道的传质性能和压降,混合型隔网通道性能整体较优。  相似文献   

12.
寻甸褐煤腐植酸对Ni(Ⅱ)的吸附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云南寻甸褐煤提取的腐植酸对Ni(Ⅱ )进行了吸附性能试验。试验研究了该腐植酸对Ni(Ⅱ )的吸附平衡时间 ,吸附速率 ,吸附量随pH值不同、初始浓度不同及吸附剂用量不同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用云南寻甸褐煤提取的腐植酸对Ni(Ⅱ)进行了吸附性能试验。试验研究了该腐植酸对Ni(Ⅱ)的吸附平衡时间、吸附速率、吸附量随pH值不同、初始浓度不同及吸附剂用量不同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Cu2+、Cd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温度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对Cu2+、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竹炭能有效吸附水溶液中的Cu2+、Cd2+,且单位吸附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均在14 h左右达到平衡,吸附速度快于活性炭;相同pH值条件下,竹炭的单位吸附量明显高于活性炭,吸附效果最佳的pH值分别为3.8左右和7.5左右;当吸附温度为15,25,45℃时,竹炭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13,4.45,4.23 mg/g,而竹炭对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81,1.05,2.01 mg/g。竹炭对Cu2+、Cd2+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NEPE推进剂在不同贮存条件下的自燃行为,得出样品贮存条件与自燃时间有如下关系:当试样尺寸、贮存条件相同时,温度升高,推进剂最小自燃时间缩短。敞开和密闭的贮存条件对推进剂自燃影响显著。贮存在敞开条件下的样品因尺寸不同最小自燃时间不同。比较敞开与密闭贮存时硝酸酯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认为,推进剂在敞开和密闭条件下最小自燃时间的差异与硝酸酯挥发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化工二厂动力车间脱氯水工段于一九七五年在有关单位的协作下,设计并建立了大型电渗析水处理装置。经试车及较长时间的运行,发现在工艺流程、电气及自动控制的设计上有很多问题,装置不能达到原设计要求。为此,对该装置进行了如下三阶段的改进试验研究:①电渗析本体的改进研究;②电渗析器最佳工艺条件等的研究;③长期运行考察试验。本文仅  相似文献   

17.
立体传质塔板(CTST)水力学性能与吸收塔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大通量新型高效塔板--立体传质塔板(CTST),该塔板与F1浮阀塔板相比,处理能力提高80%以上,塔板压降比F1浮阀低40%,具有极好的消泡性能.应用该塔板技术,仅将原液化气吸收塔的浮阀塔板更换为立体传质塔板(CTST),原塔外壳及塔内固定件不变,就将吸收塔尾气中C3以上组分含量降至3%以下,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辣木籽吸附Cu(Ⅱ)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庚华 《广东化工》2013,40(3):48-49
研究了辣木籽吸附Cu(Ⅱ)的性能,实验结果如下:随着吸附剂用量增加,Cu(Ⅱ)的去除率从70.84%增至79.66%;当pH由2至6逐渐增加时,去除率由35.7%增至76.9%,去除率的增加都是先快后慢;随着Cu(Ⅱ)浓度5 mg/L增至500 mg/L,去除率从80.4%减少至20.4%;随着Cr6+浓度由10 mg/L增至50 mg/L,Cu2+的去除率从72.1%增加至83.6%。  相似文献   

19.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微波处理制备出改性的吸附材料,用于吸附Pb2+、Cd2+的实验,探讨了溶液p H、搅拌时间及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等对吸附平衡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讨微波处理后的稻壳吸附Pb2+、Cd2+等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的稻壳对Pb2+的最佳吸附p H=5,在60 min内建立吸附平衡,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为0.232 4 mmol/g;在相同条件下对Cd2+的最大吸附量为0.185 2 mmol/g。  相似文献   

20.
<正>采用天祝褐煤中提取的腐植酸对Ni(Ⅱ)进行了吸附性能的研究,确定了Ni(Ⅱ)的吸附平衡时间、pH值大小及吸附速率方程,讨论了腐植酸用量和Ni(Ⅱ)初始浓度与吸附率和吸附量的关系,以便充分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