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大气中用STM研究了固相反应生长的CoSi2薄膜表面.在Si(100)晶片上用离子束溅射淀积Co/Ti双层膜,经退火处理完成三元固相反应,生成TiN/CoSi2/Si膜,然后经H2SO4和H2O2溶液腐蚀去除TiN膜层得到均匀平整的厚度约为100nm的CoSi2薄膜.AES,XRD等分析表明所得CoSi2膜层是Si(100)衬底的外延生长膜.STM测量结果显示CoSi2薄膜表面结构致密平整,主要由交替出现的平台和台阶结构组成.平台的平均宽度为9nm,台阶高度为2个原子层厚度,分析表明这是由于Si衬底的晶面切割偏离(100)面引起的.平台表面呈平行台阶方向的相距约1.1nm的条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4.
利用常规的LEED和高分辨率的SPA-LEED技术研究了标称(337)的Si表面原子结构.经过反复的离子轰击(700eVAr+)和1300K退火之后的这种表面形成稳定的(5,5,12)晶面,即结构周期为(337)+(225)+(337)的有序的原子排列.这一事实说明:Si(5,5,12)是比Si(337)更为稳定的晶面.LEED和SPA-LEED图像证实,稳定的Si(5,5,12)表面为(2×1)原子再构,即沿[110]方向的周期是体内结构周期的两倍,而沿[665]方向的周期与体内结构周期相同.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综述了我们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低能电子衍射对锗硅表面结构和动态过程进行了系统化和比较性的研究。研究结果除了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外,对半导体异上延生长衬底选择以及量子线和量子点自组织生长模板的选择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The effect of Si (100) surface S passivation was investigated. A thick film with a high roughness value was formed on the Si surface treated by (NH4)2S solution,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physical adsorption of S atoms. SEM and XPS analyses reveal that Si surface atoms were chemically bonded with S atoms after Si surface treatment in NH4OH and (NH4)2S mixing solution. This induces a more ideal value for the Schottky barrier height compared with a diode treated only by HF solution, indicating that surface states originating from dangling bonds are passivated with S atoms.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AES以及HeI(21.2eV)和同步辐射(138.5eV)光电子谱研究了H_2O在Si(100)-(2 ×1)表面上的室温吸附、高温退火效应以及开始氧化的过程.AES的测量结果表明,H_2O在这种表面上的粘附系数很大,在350K下,当曝汽量约为2L时就达到饱和,其覆盖率θ=1/2.价带区域的光电子谱出现三个由于H_2O吸附而引起的特征峰,低于价带顶分别为6.2、7.2和11.5eV.350K下的 H_2O吸附导致Si 2p能级的结合能增加0.8±0.1eV,相当于一个Si原子同一个氧原子键合的情况.在 640K下退火后,出现Si 2p的第二个化学位移峰,其位置比体内Si 2p 峰约低 1.8eV,表明这时的 H_2O已经完全离解,一部分Si原子同两个氧原子键合(可能是桥键方式). 在 870K下退火,得到Si 2p的四个化学位移峰,说明氧已经贯穿进Si的体内,形成SiO_x(x=1、2、3和4).当退火温度进一步提高到T(?)970K时,恢复Si的清洁表面,表明氧被完全脱附.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自己研制的具有分子束外延系统的表面分析联合谱仪研究了氧与Si(100)—As表面的相互作用。本文进一步证实了As层是Si表面的很好的钝化层,并首次研究了Si(100)—As表面的氧吸附全过程。实验表明,氧的饱和覆盖量为0.5单原子层,即Si表面上存在As原子层而使吸附位置减少一半。另外,通过吸附动力学分析得知,Si(100)—As表面的初始粘附系数是5.6×10~(-3),比清洁的Si(100)表面小一个数量级。Si表面上As的钝化作用是Si原子的悬挂键态被As原子的占有孤立对态代替而形成。 相似文献
16.
单分子吸附在Cu(100)表面上的振动谱及其STM图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对乙炔(C2H2),苯(C6H6)和吡啶(C5H5N)及其离解物(CCH,C6H4和C5H4N等)吸附在Cu(100)表面时C-H伸缩振动频率进行了理论计算,同时还计算了H被D替代时的C-D伸缩振动频率,理论计算结果与STM-IETS给出的测量值相当吻合,基于Tersoff-Hamann理论模型,本文还模拟出这些小分子吸附在Cu(100)表面的STM图像,与实验图像的主要特征吻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H_2OSi_(10)H_(12)分子簇模拟H_2O在Si(100)面上的化学吸附,应用ASED-MO方法,计算了总能量面上200个以上点的分子簇总能量.从总能量最小原则得到,H_2O在Si(100)面上是解离吸附(H_(ad)+ OH_(ad)),解离吸附比分子态吸附总能量低5.61eV.解离吸附态的态密度计算结果与 UPS实验也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心键理论计算 Si(111)表面上顶位吸附 H、O、F和Cl原子的键长、电荷分配、力常数和局域振动频率,同时用自治键轨道方法计算价带的电子结构,其结果与ab initio和CNDO理论方法得出的基本一致,同O和Cl原子吸附的实验数据也大致相符,从而表明双心键理论可用于顶位原子吸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a-Si∶O∶H对硅平面三极管表面进行二次钝化,可以使器件正向特性曲线明显变平,饱和区、截止区变窄,反向击穿特性显著变硬,击穿电压有所提高,漏电流有了较大的减小,而且具有较强的Na^+阻挡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