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述了丹江口大坝实施监测自动化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发展过程。介绍了其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状况,对大坝监测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枢纽引进的27号、31号坝段监测系统通过验收丹江口大坝27号、31号坝段自动安全监测的引进系统于1996年6月28日,在湖北省丹江口市通过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的验收。参加验收的有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电力部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长江科学院、武...  相似文献   

3.
一项渗流监测新技术——排水孔测温法王志远王占锐(电力部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大坝监测研究所210003南京)(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441900湖北丹江口)王燕(白石水库建设管理局122115辽宁北票市)(上接本刊1997年第4期第7页)5基础温度场概况5....  相似文献   

4.
丹江口大坝101 m高程引张线系统进行大修改造后,自动化及人工监测成果表明在25~31坝段监测值出现异常变化.但与坝体基础水平位移相互印证的其他监测项目成果表明,丹江口大坝基础并末发生异常变化.为保证观测成果能够正确反映坝基水平位移的实际情况,特针对此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最终找出导致监测成果出现异常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防御汉水洪灾是丹江口水利枢纽的首要任务,保证这一任务实现的关键在于准确及时地提供水文预报信息。为此,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从1982年开始,逐年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和各种电子计算机系统,使枢纽的防洪调度工作朝着自动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本文仅对丹江口水利枢纽防洪预报调度自动化技术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安全监测工程中存在的现场测点位置分散、工况区域危险、设备有线通信和供电难以保证、振弦仪器数据不稳定等问题,采用LoRa通信、协处理器和谱分析技术,研发了无线低功耗安全监测采集系统。该系统由低功耗采集单元、数据集中器和设备连接平台组成,实现了自动化采集单元低功耗运行和数据实时无线传输的功能。通过丹江口大坝自动化监测与人工观测的数据对比可知,无线低功耗安全监测采集系统准确性、完整性都与人工采集方式无明显差异,且数据频次和及时性都高于人工采集方式。该采集系统解决了工程建设施工期边坡土石坝等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实施难题,并且已经在一大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获得了成功应用,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特征值分析等方法对丹江口大坝在汶川地震前后渗流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结合监测部位的地质情况及常年监测资料规律,对汶川地震造成的丹江口大坝的稳定性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汶川地震对丹江口大坝渗流产生一定的扰动,但并未超过大坝设计安全要求。并对今后监测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丹江口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投入运行由电力部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和丹江口水电厂合作研制的SSJ-3021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是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行的。最近,该科研成果获得了1992年度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FJZ-02型非电量监测装置的功能、结构以及在丹江口电厂安装、调试和运行的有关情况,该装置第一次在丹江口水电厂应用就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吴瑕  刘德军 《人民长江》2007,38(10):51-53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工程,系在已建成的大坝基础上进行加高施工.初期工程原有监测设施已运行几十年,许多设施已老化,且大坝加高部分需增设一些监测设施进行变形监测.介绍了大坝变形监测网的组成和设置,以及混凝土坝、电站厂房、垂直升船机、土石坝监测系统的具体方案设计,本系统利用和改造了原有大坝的监测系统,并在加高部分布置新的监测设施,从而形成新的丹江口大坝变形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