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可控震源高效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控震源同步滑动扫描方法是将滑动扫描技术、同步扫描技术和交替扫描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地震成像质量和采集施工效率为目的的一种高效地震采集方法。为了更好地应用这项技术,2013年在我国西部HS地区开展了观测系统设计、高效采集方法试验、高效采集特征噪声压制等几个方面的应用研究,取得国内最高日产、最高时效、最高平均日产3项记录。将该方法应用于HS地区复杂山前带三维地震勘探,有效提高了该地区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沙特物探高效采集项目中,应用动态滑动扫描技术,平均日效较常规三维项目显著提高。为满足高效采集项目日产量高的要求,采用无桩号施工技术,较传统施工方式,从施工顺序和炮点测量数据处理流程都有一系列变化,原有处理软件和处理方法已经不适用于新的状况。本文通过研究无桩号施工中不同来源的数据特点,设计了时间匹配算法,继而对数据处理流程规范化,开发了模块化数据处理软件,实现了高效采集项目的炮点测量数据的数据提取、质量控制和结果文件生成。  相似文献   

3.
交替扫描、滑动扫描和距离分离同步扫描是现今最常用三种可控震源高效扫描技术,且各有其优势和适用条件。由于三种扫描方式的技术特点、施工组织方式和资源需求量差别较大,以往采集施工时只能单独选用其中一种方式,制约了优势技术应用范围和施工效率的提高。为此,研发了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技术,它突破了以往可控震源激发仅考虑时间域变化的局限,首次引入空间域理念,通过建立时空关系联合时间域与空间域,从而将交替扫描、滑动扫描及距离分离同步扫描等方式综合考虑并运用,即可根据预设时空关系自由编组并切换扫描方式,使采集作业方式更灵活,施工效率显著提高,且进一步拓展了可控震源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简介及对装备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井富  徐学峰  关业志 《物探装备》2010,20(2):106-109,116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方法对仪器装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配合高效采集技术,要求采集仪器具有更大的带道能力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以及方便施工、系统稳定、操作便利等性能;震源要求故障率低、震源本身技术性能稳定、行进通过能力强;同时对采集设计、测量方法、资料处理等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本文介绍了滑动扫描、ISS、DSSS、高保真高效的基本原理及施工方法,同时提出了这几种方法对装备的具体需求。  相似文献   

5.
可控震源高效交替扫描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可控震源电控箱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可控震源交替扫描技术在西方地球物理公司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国内该项技术应用较少。在常规交替扫描的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可控震源高效交替扫描(交替扫描)技术,该技术与常规交替扫描作业方式相比可提高效率30%,与单套震源施工方法相比可提高效率67%,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是高密度地震勘探中的一种高效采集技术,但它在大幅度提高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作业效率的同时,其固有的谐波干扰也严重地影响了地震资料品质。目前常用的滑动扫描谐波干扰压制方法是模型法,即基于震源力信号设计谐波预测算子,求取相关后记录中的谐波干扰,将求得的谐波干扰从被干扰区域中剔除。然而在实际地震数据采集中由于设备等原因往往缺失震源力信号,因此无法应用模型法压制谐波。本文基于准噶尔西北缘玛西1井三维震源力信号的实际数据,尝试应用独立同步扫描邻炮干扰压制方法滤除滑动扫描资料上的谐波干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目前国内外成熟的交替扫描激发、滑动扫描激发、滑动扫描同步激发和独立同步扫描激发这4种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方法以及国外应用进展,深入分析了我国陆上可控震源常规采集现状;针对目前国内陆上地震采集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难点,从采集效率、采集成本、地震资料效果等方面对已经实施的交替扫描、滑动扫描等高效采集技术应用进行了剖析,对今后我国陆上不同地表、不同地下地质条件区域如何应用高效采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已逐步成为勘探市场所关注、推广的一项核心技术。文章从地震仪器的角度,介绍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实现机理,分析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气田的进一步开采,如何解决深层地震资料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偏移成像难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行业焦点。为了能获得更深和更为复杂地层结构的高品质资料,同时又可避免采集脚印,地震勘探已逐渐向高密度、大道数、宽方位、无桩号、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混采技术方向发展,随之带来采集周期的延长和成本的上升同样成为物探公司发展的瓶颈。本文将结合实际地震项目中508XT仪器与DSS系统的配合使用,并介绍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DNA检测技术及其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专题论文。第一节简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特点、原理及在微生物采油中的作用。第二节介绍了菌种16S rRNA基因碱基序列分析的操作程序,包括基因扩增及精翻、16S rRNA基因克隆、荧光标识基因序列PCR扩增、基因碱基序列及微生物属种确定,给出了2个MEOR菌的基因碱基序列及属种。第三节介绍了多酶切和混合酶切两种PCR.RFLP基因检测技术(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后一种方法使操作减少l/4。第四节介绍了直接DNA扩增基因检测技术,包括平板菌落法(检测时间2d)和最大可能数法(当天得检测结果),DNA模板制备及其反应体系,电泳法检测及菌种检出。第五节介绍了DNA基因检测技术在吉林油田多项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中的应用,包括常在菌对微生物采油影响分析.微生物单井吞吐、微生物清防蜡、微生物调驱效果分析,多功能案采油菌构建的实验探索。图2参9。  相似文献   

12.
榆林气田南区上古生界山2段气藏属于低孔低渗河流三角洲砂岩隐蔽气藏,2000年以来在勘探阶段摸索出的榆林区上古生界山2段砂岩储层地震横向预测技术系列基础上,筛选并推广地震地质综合分析布井的实用经验,并使其在2001年天然气产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和过去相比,不单纯追求技术上的新、奇,而注重研究各种方法的适应性、实用性,然后针对不同开发井位的具体部署,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波形特征分析和STRATA反演技术在储层厚度定量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储层物性的定性一定量预测,综合过井测线AVO特征分析最终预测储层的含气性,多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用,提高了钻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Radon变换理论,结合平面映射、推导了双曲Radon正反变换公式,从而使Radon变换沿直线倾斜叠加推广到双曲Radon变换沿双曲线叠加。双曲Radon变换更加有利于地震数据处理,可减少变换噪音和能量弥散,从而提高资料处理质量。文章还阐明了双曲Radon变换可用于处理垂直地震剖面的上、下行波场分离及提取地面地震资料不同速度波型的波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简单的射线模型资料进行了计算,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从地层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局部构造形变、断裂作用等多方面分析了ZJD地区裂缝的成因机理。利用地震资料确立了该区地层层速度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运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地层曲率和相干体等技术对该区裂缝性储层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预测了该区主要的裂缝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部分注水开发油藏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率高,采收率低,而新增及剩余储量可动用性差。地下的剩余油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具有巨大的潜力。文章简要介绍了剩余油的形成条件、分布形式、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剩余油研究的关键技术则是其含油饱和度的确定。所以文章重点介绍了针对裸眼井或套管井的中子寿命测井(NLL)、碳氧比(C/O)能谱测井等核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电阻率测井等电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并分析了孔隙度、胶结指数、地层水、储层温度、压力等地层参数对阿尔奇公式的影响,提出了消除地层水高矿化度影响的方法。在对剩余油饱和度的各种测量与监测手段比较分析后,文章阐述了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三次采油,对利用剩余油饱和度测量和监测手段进行剩余油挖潜的工艺技术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后铝化合成方法制备了Al/BMMs双模型介孔分子筛催化剂;采用XRD、BET、FT-IR、TG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且考察了不同硅/铝摩尔比的催化剂在异丙苯催化裂化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反应后Al/BMMs催化剂仍然保持了双介孔结构;同时随着Al含量的增加,异丙苯的转化率增加,当n(Si)/n(Al)=20时,转化率达到最大(约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