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步探讨了桐油酸精制的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桐油酸含量,对影响桐油酸结晶的几个主要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和均匀试验,得出桐油酸精制的最佳条件为以丙酮为溶剂在-12℃下结晶18 h,α-桐油酸含量达到92.55%。  相似文献   

2.
桐油的精制     
<正> 桐油是我国的特产,盛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由桐树果实压榨而得的。桐油不能食用。它在油类中干燥性最快,所得皮膜坚硬,抗水,耐碱。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一直将桐油炼制成熟,涂饰木器、农具、车辆、船只、雨伞、雨鞋等,起防潮、防水等保护作用。此外,桐油在生漆加工精制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精制漆的品种离不开桐油。目前一些改性生漆也常常用到桐油。因此,掌握桐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桐油酸精制的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桐油酸含量,考察了溶剂种类、料液比、结晶温度和时间对精制桐油酸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精制方案:若要求较高的桐油酸纯度时,可控制料液比1/9,结晶温度0℃,结晶24小时,桐油酸纯度和收率各为92.16%和48.53%。当桐油酸收率要求较高时,可控制料液比1/5,结晶温度-10℃,结晶24小时,桐油酸纯度和收率各为90.23%和58.64%;  相似文献   

4.
桐油精制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一次性除去毛油中的水分,游离脂肪酸,悬浮杂质和部分色素的桐油精制新工艺。并对精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生产出清晰透明,无异味,颜色浅,稳定性好,贮存期长的精制桐油。  相似文献   

5.
聂幼华 《湖南化工》1995,25(2):29-33
针对浸出桐油易发生β异构的问题,对桐油浸出主要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止浸出桐油β异构应从三个方面着手:①改进压榨工艺减少桐饼中β桐油含量;②降低浸出溶剂中硫含量;③采用简便可行的精炼工艺及时精制浸出桐油。  相似文献   

6.
研究溶剂萃取法进行脱酸精制桐油的工艺,并分析了精制桐油的理化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生桐油脱酸的萃取介质为无水酒精,萃取温度、料液比和萃取时间分别为15℃、1:3. 5、30 h,在此工艺下生桐油的脱酸率为78. 7%。脱酸后的桐油酸值(KOH)、碘值、皂化值(KOH)和黏度分别为0. 67 mg/g、168. 49g/100g、198. 34 mg/g、309. 4 m Pa·s,均优于行标LY/T 2865-2017。  相似文献   

7.
针对浸出桐油易发生β异构的问题。对桐油浸出主要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止浸出桐油β异构应从三个方面着手:①改进压榨工艺减少桐饼中β桐油含量;②降低浸出溶剂中硫含量;③采用简便可行的精炼工艺及时精制浸出桐油。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我厂生产油漆常用的植物油有亚麻油、豆油、线麻油等,由于油中含有游离脂肪酸等杂质,所以,除桐油外,在制油漆前必须进行精制,以确保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稳定。精制植物油最常用的方法为碱精制法,即用氢氧化钠中和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其反应方程式为: RCOOH十NaOH→RCOONa+H_2O 精制油生成的脂肪酸钠,称为皂脚。我厂  相似文献   

9.
杨文光 《中国生漆》2005,24(1):41-46
生漆又名大漆、国漆等。生漆和白油(未加催干剂的熟桐油 )可制成金漆 (也叫广漆或明漆 ,温州地区习惯叫金漆 ,因为它能漆成透明鲜艳的金黄色而得名 ) ,再加松香可制成明光漆 ,还有用生漆制成推光漆 ,以及其它由生漆精制和改性的品种。我国各地城乡人民群众 ,一贯很喜欢采用生漆  相似文献   

10.
代用桐油是利用二乙烯基乙炔(50%)、二甲苯及天然桐油等多种化合物熔煮合成的。代用桐油应用在油漆工业上,有漆膜坚硬、光亮、防水性强等优点。虽然在经济效益上代用桐油比天然桐油价格便宜50~60%,但聚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竞争力。针对此情况,我们对代用桐油  相似文献   

11.
采用催化水解加成法合成了桐油改性双环戊二烯不饱和聚酯,通过对桐油滴加前后不饱和聚酯的凝胶色谱及红外表征,证实了桐油与不饱和聚酯分子链中的双键发生了Diels-Alder反应。研究了桐油加入量对树脂涂膜的气干性、附着力、柔韧性、硬度、耐磨性及树脂耐热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桐油的最佳加入量。结果表明:较未改性的双环戊二烯不饱和聚酯(DCPD-UPR),桐油基DCPD-UPR的涂膜具有更好的气干性、柔韧性、粘接性和耐磨性,并且桐油基DCPD-UPR的耐热性也优于未改性的DCPD-UPR。  相似文献   

12.
以桐油基酸酐和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及酯交换反应合成了桐油基多元醇,并进一步以制备的桐油基多元醇和/或聚丙二醇为羟基组分,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了桐油基聚氨酯.考察了桐油基聚氨酯的耐水性、耐醇性和漆膜硬度,并讨论了桐油基多元醇和聚丙二醇比例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桐油基多元醇可提高漆膜硬度、耐水性及耐醇性.  相似文献   

13.
桐油和马来酸酐经Diels-Alder反应形成桐油二酸酐(TM2)、桐油三酸酐(TM3),桐油三酸酐与不同比例的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反应,将桐油三酸酐及其与HEMA反应物中的酸酐官能团水解,合成出含3~6个羧基官能团丙烯酸酯改性的桐油衍生物。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测定了桐油基衍生物钠盐的表面张力及CMC值,考察了改性桐油基乳化剂对丙烯酸酯类单体及低聚物的乳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桐油基衍生物中的羧酸钠基团的增加,衍生物的亲水性增强,CMC值呈上升趋势,乳化性能增强。丙烯酸酯改性桐油基衍生物及其复配物可以光固化,可以通过调节光固化体系的组分得到耐水性很好的光固化膜。  相似文献   

14.
<正>天津大学近期以桐油为原料,研制出一种桐油基聚氨酯新产品。该研究是以天然可再生原料替代石化原料,具有重要的节能意义。此外,采用桐油制备或改性的聚氨酯作为涂料时,其漆膜硬度、耐水性等均得到明显提高。首先将桐油甲酯化;然后进行桐酸甲酯酸酐化,再将桐马酸酐和多元醇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即得桐油基多元醇;最后将有机溶剂、桐油基多元醇、通用型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和催化剂等共同反应,生产出桐油基聚氨酯。  相似文献   

15.
<正> 桐油是配制金漆(广漆)和其它一些生漆制品的重要成分之一,如果生桐油质量不好,就不可能煎出质量好的白油来,也就不可能配制成光亮度和成膜性能好的金漆和其它罩光漆。所以拿大漆工艺来说,如何选购新产的生桐油和纯真的生桐油,与选购优质生漆同样重要。生桐油的成分也有真伪纯杂和掺假的现象,而且还有新陈之别。新陈桐油还有同分异构脱象,新桐油属 A 型,陈桐油属 B 型,因存放时间过长,在日光,碘、硫的催化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桐油改性处理木粉,分析了固化剂的组成对桐油固化时间的影响;桐油的含量对木塑复合材料吸水率、力学性能以及防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剂和催干剂的添加明显缩短了桐油的固化时间,当环烷酸钴重量为1份,H_2O_2为14份,固化时间为14 min时,具有较快的固化时间和固化效果;用桐油改性处理木粉可显著降低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随着桐油含量的增加,吸水率明显降低,当桐油含量达到8%时,40 d的吸水率为10.7%;且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率越低,其吸水后强度的变化越小;防霉结果显示,桐油的处理对木塑材料的防霉抑菌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萃取技术对从桐籽中提取桐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物料粒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等对桐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得到适宜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桐油提取率达到55.16%,桐油回收率达到91%.还利用SC-CO_2萃取桐油的实验数据求得了桐油在SC-CO_2中的溶解度,并用Chrastil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在30~50℃和25~55 MPa条件下,桐油在SC-CO_2中的溶解度为0.004~0.026 g/L.Chrastil方程关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41%.  相似文献   

18.
桐油及其衍生物的改性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4种桐油改性方法并且介绍了桐油及其改性衍生物在高分子材料应用中的主要进展.讨论了桐油的Diels-Alder反应、Friedel-Crafts反应、氧化聚合和烯烃自由基聚合改性反应及聚合机理,在此基础上,对桐油的改性方法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桐油改性酚醛树脂及其在刹车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苯酚和桐油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与甲醛反应制得桐油改性酚醛树脂。利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结构和固化过程进行研究,并测试其剪切强度、冲击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剪切强度、冲击强度较未改性树脂大,硬度适中。将桐油改性酚醛树脂制成刹车片,测试其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刹车片的摩擦系数大、摩擦性能稳定、磨损率低。  相似文献   

20.
桐油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桐油改性的应用新进展,介绍了近几年来桐油改性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桐油改性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