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涤Sirofil复合纱的开发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赛络菲尔纺的纺纱机理及其意义。重点分析了在传统棉纺细纱机上,通过设备改造,生产棉/涤赛络菲尔复合纱的工艺关键,并对棉/涤赛络菲尔复合纱及其织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毛纺科技》2021,49(9)
为探讨纺纱工艺对不锈钢纤维/粘胶纤维混纺纱成纱质量的影响,分析纱线中最佳不锈钢纤维含量,采用环锭纺纱工艺与赛络纺纱工艺条件纺制不同不锈钢纤维含量的不锈钢纤维/粘胶纤维纱线,并利用条干均匀度、纱线毛羽指数与纱线力学指标表征成纱质量。测试表明:2种纺纱工艺制纱的条干均匀度、纱线毛羽指数与纱线力学性能随着混纺纱线中不锈钢纤维含量升高而下降,且在同等不锈钢纤维含量条件下,采用赛络纺纱工艺条件纺制混纺纱的条干均匀度、纱线毛羽指数与纱线力学性能优于环锭纺纱工艺。认为:采用赛络纺纱工艺条件纺制不锈钢纤维含量12%的不锈钢纤维/粘胶纤维混纺纱线能够保证纱线的质量与可织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磁性纤维混纺纱、不锈钢纤维混纺纱,设计了4种织物,对其电磁屏蔽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组合使用两种纱线的织物其电磁屏蔽性能相比单一使用这两种纱线的织物电磁屏蔽性能好,并以磁性纤维混纺纱和不锈钢纤维混纺纱按1∶1米通方式设计织造的织物屏蔽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毛/粘胶/涤纶喷气涡流纱的开发及成纱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18.5 tex毛/粘胶/涤纶20/60/20三组分喷气涡流纱,深入研究了各组分的性能特点及在纺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定了前纺的工艺过程及主要参数,并对喷气涡流纺机的主要纺纱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对所纺纱线的成纱强度、毛羽、耐磨性、抗起球性等指标作了测试,与毛/粘胶/涤纶三组分环锭纱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三组分喷气涡流纱的断裂强度较低、毛羽少、耐磨性较好、粗节较多、棉结较少,条干较差.  相似文献   

5.
开发了罗布麻/粘胶/棉50/30/20 18.2tex三组分喷气涡流纱,并对其成纱强度、毛羽、耐磨等指标做了测试,与罗布麻/粘胶/棉三组分环锭纱作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罗布麻/粘胶/棉50/30/20 18.2tex三组分喷气涡流纱的惭裂强度较低,毛羽很少,耐磨性较好,细节、棉结很少,条干较差。  相似文献   

6.
阻燃粘胶/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线的开发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表观直径12μm×45mm的不锈钢纤维与1.33dtex×40mm的阻燃粘胶纤维的基本性能及其混纺纱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并研制了不锈钢纤维含量1%-40%的10种混纺纱线。对不锈钢纤维含量与混纺纱力学、燃烧、电学等主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所用方法及所得结论可为集成阻燃、永久性抗静电乃至抗电磁辐射的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电磁屏蔽织物,采用芳纶/不锈钢纤维混纺纱,通过改变组织结构、厚度、叠合角度的方法来织造电磁屏蔽织物,并分析其电磁屏蔽性能。结果表明:三原组织中,平纹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最佳,缎纹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最差;织物厚度增加,电磁屏蔽效能随之增强;织物叠合角度为45°时明显优于叠合角度0°和90°时的电磁屏蔽效能;芳纶/不锈钢纤维混纺机织物还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机械性能和耐水洗性能。  相似文献   

8.
刘贤淼  傅峰 《木材加工机械》2008,19(5):22-26,30
为了赋予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功能,在脲醛树脂胶中加入不锈钢纤维(SF)导电单元,制备三层结构的落叶松复合胶合板,研究不同施加量和不同长度的导电单元以及涂胶量对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SE)和胶合强度(ST)的影响.结果表明,除SF25-80外,胶合强度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涂胶量增大对电磁屏蔽效能有不利影响.在不锈钢纤维长度相同(6~7 mm)的条件下,胶合板的电磁屏蔽效能为13.63~21.14 dB,电磁屏蔽模型显著,胶合强度模型不显著;在不锈钢纤维施加量相同(40g/m2)的条件下,胶合板的电磁屏蔽效能为13.40~21.37 dB,电磁屏蔽模型和胶合强度模型均显著.不锈钢纤维的加入一方面有利于导电网链的形成,但另一方面对胶合强度有不利影响,进而不利于胶合板的导电性,因此电磁屏蔽性能是这两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不锈钢纤维长度的增加可以使胶层中不锈钢纤维的搭接率增加,有利于电磁屏蔽效能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牛奶纤维与棉混纺纱产品的开发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牛奶纤维的特点,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工艺等因素对牛奶纤维混纺纱质量的影响,探讨了提高纱线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TENCEL纤维纱的开发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TENCEL纤维又叫“绿色环保纤维”,学名“LYOCELL”,注册商标“TENCEL”,陶尔兹(Courtaulds)公司研制开发,属人造纤维素纤维。由于TENCEL纤维具有天然纤维的所有舒适性能,同时强度接近合成纤维强度,目前国际市场销售形势很好,因此开发其后工序的产品会具有广阔的市场。我公司于1997年7月开发了TENCEL纤维纱(简写代号TN,以下同),深受用户欢迎,现介绍如下。1 TENCEL纤维的特点及物理指标TENCEL纤维为圆形截面,表面光滑。细度:1.4dtex;长度:38mm;卷曲数:20个/cm;强度3.8cN/…  相似文献   

11.
基于棉纺设备的不锈钢短纤维/棉混纺纱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金属纤维的性能,采用与不锈钢短纤维伸长相对差异较小的棉纤维混纺,使用棉纺普梳设备,对纺纱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调整。结果表明,在棉纺设备上纺金属纤维/棉混纺纱是可行的。虽然金属纤维强力较高,但因为其伸长太小,所以制成率较低,只有70%,金属纤维损伤也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不锈钢纤维/涤纶特种花式线及其电磁波屏蔽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锈钢长丝和有色涤纶丝等为芯纱原料,纯棉纱线及彩色涤纶丝为饰纱原料,在HKV151B型花式捻线机上纺制出具有电磁波屏蔽特殊功能的23种花色的花式线;用SL7900剑杆小样织机进行小样试织,设计织制了10个规格系列的电磁波屏蔽功能织物小样。电磁屏蔽性能和常规性能测试的结果显示,花式线织物具有突出的抗电磁屏蔽性能,并可满足常规家用休闲防护服面料的基本服用性能和外观风格要求。  相似文献   

13.
纯不锈钢纤维区别于常规纺织纤维的特性,使得其纺织加工过程困难,尤其是不锈钢纤维的摩擦性能使得编织过程中送纱条件不能满足编织要求。在对不锈钢纤维进行动、静性能测试及其与常规纺织纤维摩擦性能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纯不锈钢纤维的摩擦性能特点,研究纯不锈钢纤维造成编织加工过程困难的主要因素,并对编织送纱过程中的退绕条件、送纱机件材质选择、送纱工艺等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电磁屏蔽织物常用机织方法实现,其服用性较差且功能单一,因此,开发出舒适性好且具有阻燃性能的电磁屏蔽织物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文章采用芳纶不锈钢复合纱进行针织面料设计,通过改变织物组织结构、层次配伍的方法,使用电脑横机编织了不同的针织组织,测试并分析织物电磁屏蔽效果及影响因素,同时测试织物的阻燃性和耐水洗性。实验结果表明:芳纶不锈钢复合纱针织物具有优良的阻燃性和耐水洗性,织物的结构是影响电磁屏蔽效果的主要因素,且通过结构优化的织物其电磁屏蔽效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5.
竹浆纤维/棉/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锈钢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蚀、耐高温等特性,其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磁、防辐射、防静电等特性,可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医疗、通讯等领域.文章以29.5 tex 40/40/20竹浆纤维/精梳棉/不锈钢纤维混纺纱为例,介绍了纺纱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及采取的技术措施.竹浆纤维和棉纤维分别成条,再与不锈钢纤维条混,针对不锈钢纤维特性在并条工序采取了合理措施,成功开发生产了具有功能性且质量稳定的竹浆纤维/棉/不锈钢纤维混纺纱.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纤维比重大、纤维无卷曲度、抱合力差,生产难度大.通过对原料的分析、工艺参数的选择,对不锈钢纤维与羊毛、涤纶混纺精纺纱线生产的工艺进行探讨,确定了最佳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并对重点工序及生产难点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不锈钢纤维与羊毛、涤纶混纺纱线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成功开发了不锈钢纤维与羊毛、涤纶混纺的精纺纱线.  相似文献   

17.
香蕉纤维是一种未被开发利用的天然纤维,文章介绍了香蕉纤维的制取、性能特点及其与棉混纺纱开发的工艺技术和指标,香蕉纤维/棉混纺纱的开发对非棉天然纺织原料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高了纺织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8.
从金属化织物屏蔽材料的角度主要介绍了圣麻纤维与不锈钢纤维以68∶32(质量比)的高比例进行防辐射混纺纱线的开发与研究,分析了圣麻纤维与不锈钢纤维的主要性能特点,探讨了纺纱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配置,讨论了提高成纱质量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竹纤维与棉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竹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工艺等影响纱线质量的因素,探讨了提高成纱质量所采取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