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择自然调温元素相变材料,将其与消防服隔热层复合制备调温织物,并对附加相变材料的消防服多层织物系统的热防护性能及热湿舒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附加相变材料多层织物系统的热防护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总散热量均符合NFPA 1971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蒋璐璐  邓梦  王云仪  李俊 《纺织学报》2021,42(9):187-194
为了促进气凝胶材料在消防服领域的应用,提升消防服的综合服用性能,从而推动新型消防服的开发,评估了近年来气凝胶材料应用于消防服的优缺点.分析了气凝胶材料的热学性能,包括隔热性能和热稳定性;从作为涂层材料和直接嵌入多层织物系统2个方面,综述了其在消防服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分析了气凝胶型消防服热防护性能和热湿舒适性能的优劣....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消防服的热防护性能,文章分析了阻燃耐高温纤维、阻燃整理的热防护材料、相变微胶囊涂层整理的热防护材料、纳米多孔气凝胶涂层整理的热防护材料的热防护机理及研究现状,概述了织物组织结构及织物物理参数对热防护性的影响,综述了热防护性能测试与评价体系,旨在为消防服的功能优化及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火灾、爆炸等事故频发,消防人员的安全也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消防服是保障消防员安全的重要装备。本文论述了材料和测试方法的发展概况,重点说明了相变材料及气凝胶在消防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燃烧假人在消防服整体性能测试方面的应用,最后指出了消防服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评述了消防服阻燃性能、隔热性能等热防护性能。总结了消防服热湿舒适性能、服用性能等舒适性能。分析、论述了热防护性能评价、热湿舒适性能评价、工效性能评价等消防服性能交互平衡评价现状,为消防服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消防服外层用Nomex~111A面料、PI面料、PI/Kevla~混纺面料及PBI/Kevlar混纺面料等的阻燃性能和热防护性能进行测试,并就它们在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高温燃烧及热防护性能测试中的测试值进行对比,分析这些面料用于消防服外层的优势与缺陷。  相似文献   

7.
朱晓荣  何佳臻  王敏 《纺织学报》2022,43(4):194-202
为深入了解和提高附加相变材料热防护服的热防护性能,对现阶段相变材料在热防护服中的应用、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类型和特点,阐述了相变材料基于密封袋法、纺丝法和微胶囊技术的织物后整理法在热防护服中的应用;其次回顾了附加相变材料热防护服传热模型的发展过程,重点从相变材料的类型、相变温度、添加量...  相似文献   

8.
周琦 《国际纺织导报》2021,49(5):37-40,44
介绍了消防服的性能要求、消防服用高性能材料、消防服结构、消防服性能评价标准与方法,总结了现存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消防服衣下空气层对消防服热防护性能的影响,从衣下空气层的厚度与位置、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 3个方面综述了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研究的发展过程及最新进展,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衣下空气层的厚度和位置影响衣下热传递机制,从而影响消防服的热防护性能;织物的硬挺度和悬垂性、服装的合体度以及人体动作影响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的分布;目前主要使用三维人体扫描技术获取燃烧假人裸体及着装状态下的三维图像,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衣下空气层厚度。基于当前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的研究现状认为,未来研究需深入分析衣下空气层的作用机制,建立多层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的测量方法,提高衣下空气层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把一种相变材料应用到皮革中,达到调温以提高皮革服用性能的目的。主要研究了相变材料的热性能、加入到皮革中合适的量以及相变皮革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相变材料焓变达85.09J/g,相变温度在人体舒适范围内。4%左右的相变材料用涂刷法加入到皮革中的效果最好。在环境温度过高时,相变皮革比空白低2~3℃,起到凉爽作用,持续时间能达到0.5h左右。在降温时,环境温度过低,相变皮革能比空白高2~3℃,起到保暖作用,作用时间能达到0.5h左右。  相似文献   

11.
消防服着装热应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蒙蒙  李俊  王云仪 《纺织学报》2012,33(3):145-150
 摘要 消防服在达到其防护性能要求的同时却给消防员带来了热应力的影响。与其防护性能相比,其着装热应力的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课题。本文总结了消防服热应力的研究进展,分别从热应力的定义,热应力对人体工效性、热湿舒适性、人体生理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总结了目前消防服常采用的降温方法,最后提出基于人体生理解剖传热学,应用相变材料等新材料技术,结合消防服面料、款式结构设计,研发新型降温系统,降低热应力,提高消防作战效率。  相似文献   

12.
郑晴  王宏付  柯莹  李爽 《纺织学报》2020,41(3):124-129
为缓解井下作业人员的热应激,利用相变材料设计降温矿工服。通过模拟高温高湿环境(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80%),采用真人着装实验,获得人体着装时的皮肤温度和主观热湿感受,对该相变降温矿工服的降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穿着相变降温矿工服能显著降低局部皮肤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和躯干皮肤温度;不同部位的降温效果存在差异,后腰和腹部皮肤温度降低幅度最大,腿部降温持续时间较短;平均皮肤温度和躯干皮肤温度最高分别下降约0.91 ℃和1.70 ℃;主观热感降低,热舒适感升高,但湿感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调温纺织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拓宽相变材料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开发具有调温性能的新型智能纺织品,研究了2种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热性能,将理论计算与实际测试相比较,筛选出复合物的最佳配比。采用涂层法将复合相变材料用于调温纺织品的研发。详细探讨了涂层量、焙烘温度以及水洗过程等因素对织物调温性能的影响;对处理后织物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处理后织物具有较理想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相变焓,调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固-液相变材料已在空调服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类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形变过大,不易控制.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几种聚乙二醇(PEG)作为基体相变材料,选用聚丙烯(PP)作为辅助骨架材料,制备了PEG/PP复合定形相变材料.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外观和微观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测试该定形相变材料的熔融温度与潜热,并确定其适用范围,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实际探测了该定形相变材料的温控效果.结果表明:定形相变材料在布样上的实际温控效果良好,克服了纯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形态改变过大,不易控制的缺点,是一种新型的固-准固类的相变材料.  相似文献   

15.
张海霞  张喜昌 《纺织学报》2013,34(8):52-55,67
为了解相变纺织品的调温性能及其检测方法,分别设计了降温和升温2个实验方案,采用温度变化速率和温度变化时间2种方法对几种相变纺织品的调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降温实验和升温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温度变化速率法得到的信息更全面,温度变化时间法较为简便快速,2种方法得到的测试结果与规律基本一致,可根据需要选用;与普通纺织品相比,相变纺织品在降温和升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均较缓慢,调温性能较好;厚度、紧度等织物规格参数对相变纺织品的调温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不同相变温度的2种石蜡及石墨进行复合,得到新的相变材料,并将它们应用于服装面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导热性测试获得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焓及导热速率等;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测试面料的控温效果。结果表明,复合的含石墨的相变材料保留着高相变潜热的优点,同时传热效率有所增高,应用于服装面料可实现控温效果。  相似文献   

17.
纳米石墨烯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热物性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纳米石墨烯片为填料,通过机械法和化学改性法,得出在纳米石墨烯片—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分散体系中聚酯型超分散剂的最佳添加量为2%。试验通过沉淀、分离得到复合相变材料的稳定均匀分散液,分析研究得出纳米石墨烯片的添加量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起始点、终止点以及相变峰值等温度参数并没有太大影响,但纳米石墨烯片的添加量过多过少都会使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降低,当纳米石墨烯片的添加量为1.5%时,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较纯石蜡升高0.7%。同时纳米石墨烯片—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相变材料微胶囊PCM采用浸轧法对纯棉和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用DSC法和织物透气仪测试调温织物的储热和透气性能。最优整理工艺为:采用两次一浸一轧的方式、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用量为250 g/L、烘干温度为110 ℃,烘干时间为120 s。DSC热分析表明:调温织物的升温和降温速率较普通织物显著减缓,具有智能调温功能,且调温织物的透气性有所增加。通过此方法可以制备得到具有调温功能的织物,具备一定的耐洗性能,且在涤纶织物上效果略佳。  相似文献   

19.
选用季戊四醇(PER)作为相变蓄热材料,玻璃纤维毡作为相变材料基材,采用热压复合法研制用于高温热防护的轻质柔性蓄热材料——PER复合毡片,并通过缝制的方式与玻璃纤维针刺毯复合制备复合织物。对PER的相变行为进行测量,发现PER具有高相变温度(177.9℃)和高相变焓(308.1 J/g),但直接暴露在210.0℃以上的高温空气中会发生老化,颜色泛黄,且其相变焓下降20%;在同样的热空气环境中重复5次升降温循环后,相变焓仅为94.1 J/g。采用织物防火隔热可靠性评价装置对复合织物进行测试,重复3次燃烧发现,不含PER的复合织物的正、反表面中心绝热温差平均为193.0℃,而含PER的复合织物的正、反表面中心绝热温差平均为264.0℃,后者的绝热温差比前者高71.0℃,提高了37%。热压复合法制备的PER复合毡片可用于高温防护服装内,实现对热冲击流的耗散与限温作用,从而达到隔热延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