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汽车领域中的电子设备逐步向数字化、多样化方向转变,车载CAN总线的测试等工作任务逐渐增多,对于传统的总线检测运行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车载电子设备的检测效率。因此,根据自动化测试系统对汽车CAN总线进行开发,实现自动化测试,以此来提高CAN总线整体的运行效率。文章结合某企业的汽车项目,以汽车CAN总线为研究对象,对CAN总线路测技术的发展现状、自动化检测系统建立以及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电子设备电路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维修难度逐渐增加。汽车内部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故障,高效率的汽车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在维修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汽车检测维修的要求,智能检测诊断技术逐渐成为汽车诊断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针对汽车故障检测诊断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详细介绍不同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优缺点,提出构建完善的汽车检测体系,使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能够实现准确、高效完成维修任务。  相似文献   

3.
禾贝 《运输机工程》2000,(5):38-48,F003,37
阐述汽车电子技术及设备的现状和发展,介绍有关汽车电子设备的特性,提出和讨论有关技术发展和商业运营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李晶 《机械管理开发》2012,(6):155-156,158
随着汽车电子设备的应用和不断增多,导致了汽车布线越来越复杂、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故障维修难度增大等问题,由此,人们选择了网络技术。叙述了在各种汽车网络技术中,CAN总线和LIN总线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进步,智能汽车电子设备故障智能诊断和检测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自动化检测和识别智能汽车电子设备的故障和问题,并将之反馈给工作人员,提高电子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智能汽车电子设备故障智能诊断和检测系统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能为汽车制造以及检修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4月20日,在2014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全球领先的电驱动系统供应商西门子携手中国主要汽车制造商之一的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署协议,双方组建合资公司——北京西门子汽车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共促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技术发展。合资公司将生产包括电动机和电力电子设备在内的电驱动动力总成,汽车电动机的功率范围为45~  相似文献   

7.
由于汽车逐渐演变成了我国人民平日工作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交通工具,现有的汽车技术不仅无法适应当前汽车数量的增长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化技术的兴起使得汽车维修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在汽车维修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随后探究了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分析了促进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工作中应用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汽车也逐渐成为了日常生活的重要出行工具。汽车经过长时间的行驶,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如果不能及时将汽车故障排除,不仅会影响到汽车各项功能的发挥,甚至会危害到车内驾驶人员及其他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汽车维修工作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尤为重要。在实践中开展汽车维修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更加相对应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来判断、排除故障,从而保证汽车安全行驶。对此本文首先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的主要品牌,电子设备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特别是在现代汽车中,电气化和自动化组件的数量越来越多。随着现代汽车电子设备的增加,汽车电路和电器的故障越来越复杂。发生故障后,选择适当的诊断方法是顺利消除故障的关键。为此,本文介绍了几种解决汽车电气系统电路故障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故障处理预防措施,使检修工作能够很好地进行,从而达到良好的检修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汽车数量明显增加,但由于受到人为操作、质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汽车故障问题也呈现出高发趋势,这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检测与维修技术逐渐无法满足汽车故障诊断修复需求,因此创新优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其次分析了提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水平的对策;最后探讨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破坏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多半是短路故障引起的,如大的短路电流使元件破损,电压的骤降造成系统解裂甚至崩溃以及对周围设备的电磁干扰等。发生短路时,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并伴随复杂的电磁暂态现象。所以,有必要对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的电磁暂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机载电子设备结构轻型化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情况恶劣 ,如何合理地解决机载电子设备的结构总体设计 ,特别是结构轻型化设计的问题尤为重要 ,在达到减重目的的同时 ,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和设备的抗振、抗冲击能力。本文结合具体实践 ,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 《汽车零部件》2012,(8):44-44
2012年2月27日至3月1日,第57届全国汽车保修检测诊断设备(春季)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作为国内最大的汽保行业盛会,本次展会吸引了来自全国以及全世界众多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博世汽车售后市场检测设备业务携旗下博世及百斯巴特品牌参展,引起行业同行及参观者的关注.在本次展会上,博世展示了其汽车检测设备全系列解决方案.博世新一代汽车诊断仪KT400与VCI/VMI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大家纷纷询问该新产品的详细信息,观看产品演示,对该新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中,新一代的博世汽车诊断仪KT400/KT700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这是博世公司推出的一款新的汽车诊断产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与竞争环境的变化,汽车交流发电机的噪音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各交流发电机制造厂家的重视。从噪声产生的3个方面(即电磁噪声、通风噪声、机械噪声),叙述了噪声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噪声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一度的两会已顺利落下帷幕,但代表委员们热议新能源汽车的景象却令人记忆犹新.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迟迟未能出台的背景下,代表委员们提交了十五件相关议案提案.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助推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即便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绝对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产业化仍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目前,消费者和汽车经销商都认为,配套设施不足,价格偏高,技术不及传统燃油汽车受信任等等,依然是阻碍新能源汽车走入千家万户的几大“拦路虎”.其中,汽车电子配套技术的成熟度也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环节之一.事实上,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还处于尾随阶段,并没有达到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水平.目前,各大汽车电子生产企业都将战略重点放到了新能源汽车方向上,并积极参与国内相关展会,展现其新型成熟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其目的是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的目标.它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应对危机、避免经济下滑,各国不断调整经贸政策.欧美少数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新的形式和特点,对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汽车井喷欣欣向荣下"暗流涌动" 事实上,对于饱受环保以及交通压力而前景不明的国内一线汽车市场而言,遭遇限购的广州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们在广州如何突围?对于国内的车市而言,具有明显的示范意义. 而新能源汽车是车企在本届广州车展上,针对这一问题给出最为明确的答案.本次广州车展,各个厂商都在积极试水这一新兴市场,大有井喷之势.  相似文献   

18.
何菊 《机械》2010,37(11):17-19
电磁屏蔽效能表征电子设备的屏蔽能力,为了在设计阶段评估设备的屏蔽性能,利用Ansoft HFSS软件对某小型电子设备进行屏蔽效能仿真分析计算。在分析时引入转移阻抗值等效设备的微小接缝同时利用偶极子天线模拟辐射源,将仿真分析所得的电场强度数据处理得到设备的屏蔽效能值。为了验证仿真分析数据,利用等效测试法测试设备的屏蔽效能值并将仿真与测试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和误差分析,证明仿真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并可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9.
钟世友 《机械》2014,(12):39-42
弹载电子设备安装空间严重受限,且所处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对设备的小型化和可靠性提出较高要求。在狭小空间内,需要安装完所有必需的功能模块,实现既定的各项性能指标;同时必须满足恶劣的弹载环境条件要求;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很难满足成品协议要求。基于将恶劣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的原则,介绍了一种采取模块化、高度集成的设计思路,对弹载电子设备进行微小型化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将车载电子设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运动视为支承不规则运动所引起的强迫振动,以新型压电材料所具有的双向压电特性为基础,将压电材料分别作为传感器和隔振作动器,并结合相关数值分析方法,对车载电子设备自适应隔振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