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应用感应加热理论,建立了电磁场与温度场耦合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大型半组合式船用曲轴曲拐感应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随时间变化的工件温度与变形分布图,并分析了感应加热整个温升过程的特点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加热装置的频率、电流强度、加热位置等工艺参数,可以建立优化的曲轴红套加热工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频感应加热器的原理、结构和系统组成,并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磁-热耦合分析功能对中频感应器加热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用顺序耦合的方法计算了热磁耦合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通过对中频和工频温度场的对比说明中频感应加热器的优点。本系统利用单片机的优良控制功能,可以对需加热工件进行时间或温度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3.
我厂自1987年来,转子热套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开始时,采用二次加热法。即在~#1感应圈内把转子预热,然后预热过的转子再送入~#2感应圈内再加热(台面回转60°)。其原来的目的是为了能使转子均匀受热而膨胀,有利于套轴。实践证明二次加热存在转子顶部重复加热,易烧熔铝环、效率低和损耗大等问题。后来,对中频热套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转子一次加热。这种方法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   

4.
《微电机》2017,(3)
在电机电磁感应热套工艺过程中,针对工件温升过快,内外温度不均造成热套失败的常规问题,提出了将现有的一站式加热工艺方法改变为三段式循序渐进梯度式加热。经试验证明,此工艺方法操作简单可靠,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报废率及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技术相对于常规的交流感应加热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有色金属材料的透热处理加热效率,还具有工件加热速度快、工件加热均匀、工件加热过程重复性好等优势,在金属冶炼和压延成型加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对于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原理和主磁体新结构探索的研究现状,综述了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示范样机的研制情况,对比分析了两种感应加热技术,总结出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的优势及形成机理。探讨了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技术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及科学问题,本文相关分析结果将对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厄瓜多尔CCS水电站大功率悬式水轮发电机的转子支架尺寸及热套难点,指出无法采用传统的退火炉加热法进行热套工作.详细地介绍了按转子支架尺寸设计的加热设施、加热过程及温度监测方法,介绍了特制长度可调花篮螺丝,制定了可行的热套方案,加热时转子支架与轴的间隙值、加热温度及升温速度、保温时间等.  相似文献   

7.
中频感应加热温度智能控制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频感应加热工件温度智能控制问题。运用神经网络自学习控制解决温度优化控制问题,采用阶跃响应数据构成辨识感应加热对象的网络训练模式。确定了对象仿真器网络及控制网络结构。设计制作了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经多种现场实验,得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电世界》2015,(3)
<正>感应加热是现代机械制造工厂企业主要的加热方式之一。由于污染小、热效率高、控制方便,因此,感应加热易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的重要生产工艺手段,深受众多工厂企业的重视,并得以广泛应用。感应加热所选用的电源频率通常可分为高频、中频和工频三大类,多用于熔炼、锻造、热处理等工艺。感应线圈的形状结构也因加热对象和工艺要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有单匝、多匝、盘形、圆柱形等。本文就工频加热用圆柱形感应线圈的电感量计算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产品的成熟,感应加热设备所应用的场合越来越多。如商用电磁炉,注塑机炮筒加热,工业冶炼金属,工件表面加热处理等等……感应加热设备功率也越做越大,从早期的三相12kW、15kW、20kW,到目前的30kW、60kW、120kW……感应加热设备市场前景广阔。薄膜电容器作为感应加热设备关键元器件之一,其可靠性及稳定性在设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一款新型的带铝壳散热结构的薄膜电容器模组,应用于感应加热设备上,大大简化了设备内部安装工艺,让机芯可全密封工作。  相似文献   

10.
应用感应加热工艺装配电机的风扇、轴承套等零部件,大大提高电机的装配质量及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谢宏伟 《电气时代》2003,(10):114-114
在单晶拉制、弯管、淬火等热加工场合,需要安静的加热环境。将感应加热电源的输出频率提高至超音频(18kHz以上)是消除噪声的有效措施。以新型电力电子器件IGBT构成的IST系列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其工作频率范围为8~50kHz,跨越音频至超音频两个频段,具有加热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尤其适合于薄壁工件的加热及金属表面的热处理。IST系列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为AC-DC-AC电压型串联谐振式电路。IST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IGBT元件V5、V6构成二重式斩波电路,他们各自工作于9kHz,工作相位差180°时,合成为18k…  相似文献   

12.
半组合式船用曲轴总体积和质量均很大,材料要求特别,加工精度等级高,故有极大的制造难度。红套作为其中的关键工艺步骤,会极大地影响曲轴质量。以形状复杂的曲柄臂为研究对象,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三维空间实体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曲轴温度场进行了定义和求解,在设定加热参数条件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在红套孔内设置圆形线圈,在一定感应加热时间内,红套孔四周温度分布均匀,曲轴具有良好的红套工艺质量,验证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应用于感应加热曲轴红套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杭州发电设备厂生产大中型电机。产品中的磁轭、护环、集电环、推力盘、风扇、联轴器等热套历来使渭132 kW 电炉及电烘房等用电量较大的设备,多年来耗费了巨大的电能。现改进用电磁感应工频加热,使工件作为副边线圈来发热。这样既省时,又省电,同时减轻了劳动强度,也减少了行车起吊过程。该装置分别用边角料及多余材料制成,合算成正料成本约1910元。线路结构上采用2相供电,感应加热电流可以分档调节。现已投入日常产品的工作行列,在使用中显示了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三峡ALSTOM机组转子磁轭热套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三峡电站左岸.11#机转子热套经验,对12#机转子热套工艺进行改进,使热套加热升温时间由原来60h降为40h,热套后转子磁轭圆度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优良标准.  相似文献   

15.
双频感应加热技术利用不同频率涡流趋肤深度不同的特点在齿轮等表面非均匀工件的淬火应用中有着显著的优势,基于双逆变桥结构的同步双频感应加热电源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并解决了双频功率输出、阻频性能等技术要点,设计了同步双频感应加热电源功率合成电路及元件参数,搭建同步双频感应加热电源实验平台,分别对中、高频电源单独工作及联合工作时负载波形进行研究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同步双频感应加热电源中双频各自输出的稳定性及相互独立性,实现了10 kHz中频及200 kHz高频10~30 kW的功率合成。  相似文献   

16.
对定子套感应加热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以高频感应加热机为热源,设计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定子套进行高效和自动化加热。采用了PLC作为其控制系统作为控制元件对高频加热机和外围设备以及各附件单元控制,从而实现了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高效。  相似文献   

17.
张启生 《电机技术》1995,(1):20-20,22
发电机磁轭与主轴的装配多采用热套方法,即磁轭加热后将主轴吊入磁轭进行套装,或将主轴倒置,把加热好的磁轭吊至主轴进行套装,套装后磁轭与主轴凸台不应存在间隙。此工艺常因保温不当而造成主轴套不到位等质量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磁轭套轴的有关工艺进行探讨。1磁轭加热温度的选择及内孔涨量的确定因为加热磁轭,并不希望改变磁轭的组织及性能,为此我们根据金属的最高回复温度和实际热套所需温度,通常选取28o~350℃。此时磁轭表面颜色,靠近热源部分工件应发蓝,其余则呈桔黄色。若发灰则说明磁轭温度过高。内孔涨量的确定应考虑以下…  相似文献   

18.
轴承加热器的主机为一种特殊结构的变压器,可拆卸的轭铁用以直接穿套轴承加热工件。工作时接通变压器电源,工件(即为副绕组)中感应产生工频短路电流而快速升温。产品主要技术数据为:  相似文献   

19.
在对齿轮等具有凹凸结构的金属工件的感应加热淬火中,同步双频感应加热具有加热均匀、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在单逆变桥同步双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电路结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逆变控制系统,实现了数字锁相环、数字化正弦脉宽调制(SPWM)的模块设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并在MOSFET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搭建的实验平台上,对开环电路和闭环电路分别进行试验,验证了逆变数字化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水轮发电机磁轭的热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轮发电机的关键工艺磁轭热套中的加热方法,工艺参数,热套失败的挽回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说明了实际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