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软件系统的流程、功能特点进行了探讨,通过CAD/CAM在光仪零部件加工中的应用,说明CAD/CAM技术是NC加工中最有效的设计制造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
UG/CAM是UG的计算机制造模块,与UG的CAD模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具有二维几何图形设计、三维曲面设计、刀具路径模拟、加工实体模拟等功能,并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从而实现了从产品的几何设计到加工制造的CAD/CAM一体化。随着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并广泛用于产品设计和机械制造中,使用CAD/CAM产生的NC程序代码可以代替传统的手工编程,运用CAD/CAM进行零件的设计和加工制造,可为企业提高设计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讲述传统加工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对加工质量控制参数进行了修正。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加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即计算机辅助加工质量控制系统。简述了该系统其硬件和软件的组成。这个系统可作为CAM的一个环节,用于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中。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设计制造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三维CAD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甩掉图版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三维需求,真正地利用CAD/CAM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加工。  相似文献   

5.
数控机床是机械制造加工行业的基础设备。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在数控机床的应用和改进升级其控制系统,基于CAD/CAM的机械数控集成系统日益成熟,对机械制造加工的精度、柔性、效率、质量等有显著提升。因此,研究分析基于CAD/CAM的机械数控集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应用,以期展现出数控集成系统的智能化、现代化和自动化应用优势,提高机械制造加工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目前CAM在中国的应用现状是怎样的?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李名雪: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加工等行业,由于加工难度高,与国际接轨比较早,CAM的应用也比较早,也是目前应用水平相对比较高的行业。然而,CAM目前并没有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很多的企业都是被动地选择和使用,在没有CAM的支持,生产就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下,不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目前CAM在中国的应用现状是怎样的?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李名雪: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加工等行业.由于加工难度高.与国际接轨比较早.CAM的应用也比较早,也是目前应用水平相对比较高的行业。然而.CAM目前并没有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很多的企业都是被动地选择和使用,在没有CAM的支持,生产就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数控设备都带有专用的通讯接口,都可实现机床与计算机的联接通讯。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的10台数控车床通过通讯网络改造以及改造实训教室与CAD/CAM仿真教室的电脑网络联接,实现了在CAD/CAM仿真教室应用CAD/CAM软件完成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并通过仿真软件的检验,把正确的程序传到机床上,实现自动编程的加工。  相似文献   

9.
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应用于飞机钣金加工,促进了航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钣金零件的设计与展开、坯料排样、数控指令编写等三个方面分析CAD/CAM技术在飞机钣金零件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 CAM的含义 CAM是英文"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的缩写.广义的CAM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从毛坯、加工、装配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的全部活动.包括工艺准备、生产作业计划、物流过程的运行控制、生产控制、质量控制、数控机床、机器人、其它计算机控制的设备及由数控机床等组成的生产单元、生产线如FMC、FMS、FTL等直到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等.也即涵盖了整个制造过程中所有一切运用计算机的领域.狭义的CAM常指工艺准备或其中某个活动的计算机的应用,如数控程序的辅助编制.在集成的CAD/CAM中的CAM一般均是指数控程序的编制.  相似文献   

11.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是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计算机应用技术。按该技术系统的功能范围,它可分为通用系统和专用系统两类,通用的CAD/CAM系统功能全面,适用范围较广。例如,CATIA、I—DEAS、CADDS5、Pro/Engineer和EUCLID等系统均属此类。这类CAD/CAM系统通常包括线框、实体和曲面造型模块、绘图模块、装配与零件设计模块、有限元分析模块、数据交换与传输模块和NC加工模块。专用的CAD/CAM系统指的是那些为特定的应用而开发的系  相似文献   

12.
对于在配置西门子数控系统的机床上加工具有比较复杂的轮廓轨迹的零件来说,现在一般的做法是在计算机上利用CAD/CAM软件,首先用CAD作出零件的立体模型,接着用CAM进行后处理,在计算机中先生成适合数控机床的NC程序,然后利用数控机床的DNC功能,让计算机中的NC程序直接控制数控机床各坐标轴的运动来完成加工.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各行业的工作理念和模式都在转变和发展,计算机在机械设计和加工领域的应用促进了行业发展。本文对CAD/CAM技术在我国机械设计加工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CAD/CAM软件在电工电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AD/CAM软件在制造领域的普遍应用,使得模具的加工效率、质量有了质的改变。在电工、电器行业,CimatronE软件在加工上有其独到之处。近年来随着CNC机床、刀具等硬件的迅速发展,以及CAD/CAM软件的发展,使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真正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的生产、制造模式。而且这种趋势正在日新月异地的向更高阶段迈进。CAD/CAM软件在电工电器行业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吴军 《机械工程师》2011,(1):100-101
随着机加工行业的发展,多轴加工已渐趋潮流,在多轴加工中,普遍应用CAD/CAM软件进行自动编程加工。文中介绍了应用CAD/CAM软件来进行加工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6.
朱舜 《机械》2006,33(5):43-45
介绍了攀钢板坯连铸机大包回转台中非标准参数小齿轮的加工方法。通过该齿轮的加工积累了一些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在加工运用中的经验,为今后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加工中的作用,拓展设计新思路,提高加工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数控加工中计算机辅助编程(CAP)越来越普及而手工编程逐渐被忽略的问题,在数控机床的实际加工应用中对两种编程方式的加工效果进行了验证和比较。找出了两种编程方法在原理上存在的差异性,对5种程序通信方式的应用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比较及评价,以半球铣削加工和螺旋铣削内圆孔加工为例进行了工艺分析和实例验证,讨论了采用CAD/CAM软件对编程进行优化的具体方法,最后得出了两种编程方式在应用中的优势与缺陷,以寻找两者在实际应用中最适合的载体。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熟练掌握手工编程,灵活地运用宏程序,也能在实际的加工应用中编出短小、精悍而加工精度能与计算机辅助编程相媲美的程序。  相似文献   

18.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6,(4):580-583
计算机辅助编程中,不同CAD/CAM软件的后处理器是不同的。借助于UG后处理构造器,根据FANUC 18i系统极坐标编程和圆柱坐标编程原理,分别针对轴向端面加工和径向圆周加工两种工况,研制了两套适用于FANUC 18i系统的车铣复合加工后处理。为了考证后处理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针对一中等复杂程度的车铣复合零件,在UG CAM环境下进行了前处理、计算机加工仿真和后处理,在Spinner PD型车铣机床上进行了铝合金切削实验。考证试验表明,针对FANUC系统开发的后处理器可靠性好,在轴向端面加工和径向圆周加工两种不同工况下能够无差错的进行NC代码转换,特别适合实际生产中复杂零件的计算机辅助编程,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CAD/CAM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的简称,其核心是利用计算机快速高效地处理各种信息,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铸造金属型的设计与制造就是充分运用CAD/CAM各种优势软件实现产品设计、设计分析、工艺分析直至加工出产品,从而使机械类专业人员掌握先进的三维CAD/CAM技术,全面认识设计与制造的实践过程,培养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Mastercam和Pro/ENGINEER都是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于一体的系统软件,都是利用CAD在计算机上进行图形设计和造型设计,然后运用CAM编制刀具路径,最后通过后处理转换成NC程序,再传送至数控机床进行加工。以我个人的体会,Mastercam与Pro/ENGINEER相比较,Mastercam在CAD方面功能没有Pro/ENGINEER强大,造型没有Pro/ENGINEER方便快捷;而在CAM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