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两个主要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海拉尔盆地勘探主要领域。从构造演化各个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分析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生储盖的配置关系,探讨了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对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了油气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特征,进而控制着生储盖的配置关系;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决定了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构建了构造沉积耦合控制油气成藏的3种模式,即复式箕状断陷凹中隆起带成藏模式、大型缓坡断阶带成藏模式和深小稳定洼槽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虽然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目前勘探程度较低,但它是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区域。目前对呼和湖凹陷重要沉积物源体系南屯组认识薄弱,因此,精细刻画该区物源体系对该区域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运用轻重矿物、砂岩厚度及砂岩百分含量、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分析、古地貌、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资料,精细研究了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古物源体系。结果表明,东部锡林贝尔凸起和西部巴彦山隆起是呼和湖凹陷主要物源供给区,由湖盆四周向中央汇聚,其中主要物源来自缓坡带和陡坡带,次要物源来自南部隆起。南屯组时期的沉积体系分布及其砂体展布规律是由物源分布格局所决定。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大磨拐河组煤层主要发育褐煤,是中国低阶煤层气资源重点勘探目标区.由于该区受多期构造运动控制,煤层发育条件比较复杂,煤层气成藏条件与富集机理认识不清,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部署增加了难度.为了研究呼和湖凹陷大二段煤层气分布规律并指导勘探部署,在煤层发育及含气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HM2井大二段已发现煤层...  相似文献   

4.
利用二、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成果,对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的构造层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不整合界面、构造发育特征及地层组合情况,将研究区沉积地层由下至上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层,经历了晚侏罗世断陷发育阶段、早白垩世断陷发育阶段、早白垩世断坳发育阶段、晚白垩世坳陷发育阶段4个阶段.不同构造层构造特征不同:中—上侏罗统构造层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形成箕状结构火山岩断陷;下白垩统构造层以伸展构造样式和伸展—走滑构造样式为主,形成箕状结构断陷;上白垩统构造层以反转构造样式为主.该研究结果对明确红旗凹陷地质结构及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拉尔盆地煤层气成藏机理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海拉尔盆地是中生代白垩系含煤盆地,煤层气总资源量约2×1012m3。为确定该盆地煤层气勘探潜力,通过研究该区煤层厚度、埋深、煤岩煤质特征及演化程度、煤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煤层气保存条件和资源分布等因素,弄清了该盆地煤层气的分布特征。结果认为,海拉尔盆地具有很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其中尤以盆地东部呼和湖凹陷的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为最好。该凹陷具有煤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储层孔隙发育、顶底板封盖性能好的特点,煤层气资源量达1.25×1012m3,占全盆地煤层气总资源量的62%,是今后首选的煤层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海拉尔盆地现今地温场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海拉尔盆地68口井试油测温资料及30口井连续测温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海拉尔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地热梯度及地温平面变化,探讨现今地温场的控制因素及现今地温在油气生成中的作用。海拉尔盆地现今平均地热梯度为3.0℃/100m,大地热流值为55.00m W/m^2,现今地热梯度和大地热流值分布具有南高北低的特点。盆地现今地热梯度和大地热流值低于松辽盆地,现今地温场受地壳厚度、基底结构及盆地构造的控制。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为持续埋藏增温型凹陷,现今地温场对有效烃源岩区的分布和油气生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凹陷内沉积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烃源岩现今地温为烃源岩经历的最高温度,烃源岩现今处于持续生烃阶段,而贝尔凹陷、呼和湖凹陷的古地温高于现今地温,烃源岩生烃过程受古地温控制而不是现今地温。图6表1参21  相似文献   

7.
呼和湖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外围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广泛发育暗色泥岩、煤和炭质泥岩3种烃源岩,其中水进体系域的暗色泥岩最发育.综合分析呼和湖凹陷烃源岩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等指标表明3种烃源岩均达到了中等一好烃源岩级别.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平行一级反应生烃动力学模型,对研究区的暗色泥岩和煤样品分别进行生烃模拟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对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及生烃潜力进行了恢复.研究认为呼和湖凹陷烃源岩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研究海拉尔盆地外围凹陷的油气地质条件,加快勘探进程,立足乌尔逊—贝尔凹陷与外围凹陷已有的油气勘探资料和认识,从石油地质特征人手剖析了二者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相似性为都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凹陷内具有"分块、分带、分层"的特点,南屯组及以下地层是主要烃源层,储集相带类型、有机质丰度、油气聚集受断裂带控制明显;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凹陷结构、构造演化、构造带类型、油气性质、烃源岩及其热演化、沉积储层、成藏组合和成藏模式等8个方面。石油地质类比表明,外围凹陷的油气勘探需要利用乌尔逊—贝尔凹陷的勘探成果与经验,结合自身石油地质特征,构建新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和南屯组的油气分布,应用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通过盆地构造建模恢复古地貌特征,明确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及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铜钵庙组沉积期,塔南凹陷具有"泛洼槽多物源"的特征,物源主要来自NW-SE向扇三角洲和WS向凹陷古隆起。南屯组沉积期全区发育4个规模较大的沉降中心,从西次凹逐渐向凹陷中心发生迁移。②铜钵庙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凹陷内部古隆起控制了冲积扇的形成与分布。南屯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湖相沉积,古隆起、古坳陷分别控制了近岸水下扇的形成与烃源岩的展布范围。③塔南凹陷古地貌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古隆-坡控储、古坳陷控源、古断-坡控藏"。西部为"源-储对接"、"古断-坡"组合控运聚的构造油藏,东部为陡坡控制下以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为储集体的岩性油藏,古地貌演化特征和"古断-坡"组合对源、储空间配置及油气运聚起决定性作用。该成果对认识塔南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浅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琼东南盆地为一新生代含油气盆地。通过对南海扩张、红河断裂及太平洋板块等琼东南盆地区域构造演化主控因素的分析,结合其内部层序及断裂特征将琼东南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分为晚白垩世-晚渐新世多幕裂陷、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区域热沉降和晚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 3 大构造演化阶段。在构造演化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储盖层及其圈闭形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琼东南盆地中部构造调节区域(崖北凹陷、松西凹陷、陵水低凸起、松涛凸起、陵水凹陷、松南凹陷、中央低凸起及北礁凹陷)为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