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灵芝菌经过低档绿茶萘汁、茶粉多次驯化后,平板培养时菌丝增殖速率和摇瓶发酵时菌体生物量与胞外粗多糖(EPS)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驯化种在茶汁平板和普通平板上,菌丝平均增殖速率分别提高了30.7%、8.0%;驯化种在茶培养基中发酵时,最大菌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产量分别提高了119.87%、69.39%。显然,驯化种发生了部分遗传特性良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茶叶对灵芝菌菌丝生长、菌体形态及灵芝多糖合成的影响。平板培养时,普通平板和茶叶平板菌丝增殖速率分别是13.5mm/d和6.4mm/d,表明茶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菌丝平板增殖速率。研究了摇瓶发酵时灵芝菌丝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结果表明:与普通培养基相比,茶培养基菌丝球直径较大且结构疏松,菌丝球骨架菌丝较少,生殖菌丝和联络菌丝丰富,锁状联合明显,有利于菌丝球供氧平衡和灵芝多糖等代谢产物的合成;茶培养基中灵芝胞外多糖和菌丝体胞内多糖的含量分别比普通培养基的增加34.4%和25.2%。  相似文献   

3.
采用摇瓶液体发酵法探讨了培养基组成对灵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摇瓶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豆饼粉0.2%、蔗糖2%、KH_2PO_4 0.1%、FeSO_4 0.05%、VB10.005%,其中豆饼粉和蔗糖为显著性因素。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达213.9 mg/100 mL。  相似文献   

4.
不同金属离子对灵芝多糖液态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灵芝多糖含量的影响,发现K+、Mg2+和Fe2+可以促进灵芝多糖液态发酵,其中含Fe2+发酵培养基所产生物量和多糖最多,分别为7.299 g/L和0.720 g/L。在种子液培养基基础上加入0.2%Fe2+更有利于灵芝多糖产量的提高;在整个发酵罐扩大培养过程中,胞外粗多糖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在1 d~3 d时,胞外粗多糖含量呈轻微上升趋势,变化幅度较小。4 d~6 d时,胞外粗多糖含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pH变化幅度较小,利于灵芝菌体产生多糖。在6 d时达到最大值。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发酵罐扩大培养摇比摇瓶发酵培养所得含量略高。说明发酵罐培养比摇瓶培养更利于生产灵芝多糖。  相似文献   

5.
以Cellulomonassp.GJT07作为发酵菌株,对其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发酵温度、通气量等因素对菌种产糖的影响,建立和优化了胞外多糖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及发酵条件,胞外多糖实际产量达15 g/L。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pH值、产物多糖积累量的动态变化。多糖组成分析实验表明,该菌株所产胞外多糖为果聚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黑根霉胞外多糖摇瓶发酵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不同的发酵时间、装液量和转速对黑根霉胞外多糖摇瓶发酵产糖量和真菌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经试验确定黑根霉胞外多糖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6d、装液量150mL、摇瓶转速160 r/min。在EPS浓度为5 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1.65%和76.60%。结论:通过对黑根霉胞外多糖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了发酵的生物产量和效率;同时明确了黑根霉胞外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为黑根霉胞外多糖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晨  王淑珍 《食品科学》2001,22(9):22-25
通过液体摇瓶正交试验研究了灵芝---松茸混菌共酵对胞外活性多糖积累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优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接种量、共酵温度、pH、通气量、共酵时间等参数,为研制功能饮料中以胞外活性多糖积累为目的物的工业化生产最佳共酵工艺条件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毛健  马海乐 《食品科学》2009,30(23):377-382
研究摇瓶灵芝菌体液态深层发酵温度和初始pH 值,在此基础上进行5L 发酵罐批次培养,研究发酵过程pH 值控制、溶氧控制对灵芝菌体生长和灵芝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0℃,初始pH 值为6.0;过程pH 值控制策略:菌体生长前期(0~40h)控制pH 值为5.5,40~48h 控制pH 5.0,48h 后至发酵结束控制pH4.5;溶氧控制策略为:搅拌转速160r/min,通风量0.75vvm。优化后的验证实验结果:灵芝菌体生物量最高达到19.7g/L,胞外多糖最高达到3.23g/L,较优化前灵芝菌体生物量12.8g/L 和灵芝胞外多糖2.39g/L 分别提高了53.9% 和35.1%。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桦褐孔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获得更多的桦褐孔菌胞外多糖,以单因素摇瓶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药用真菌桦褐孔菌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优化培养基(g/L):玉米糖化液21. 1,可溶性淀粉22. 3,酵母浸粉5. 1、蛋白胨4. 1、KH2PO42、MgSO40. 5,起始pH为6. 0.在优化条件下,研究了0~12d,桦褐孔菌发酵pH、还原糖、胞外粗多糖,生物量的变化情况.摇瓶发酵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中pH变化不明显,生物量先增后趋于稳定,于6 d达最大值11. 35 g/L,胞外粗多糖先降后升又降,在7d达最大3. 85 g/L.  相似文献   

10.
甘草对灵芝发酵产灵芝多糖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中药甘草,研究甘草对灵芝发酵产灵芝多糖的影响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甘草添加量在30g/L~50g/L时对灵芝发酵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甘草添加量为50g/L,初始pH4.5,接种量5%,28℃、180r/min摇瓶培养120h时灵芝总多糖产量最高达11.407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