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王世海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7,24(4):52-56,60
在注蒸汽采油的过程中,油管接箍腐蚀是各油田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对接箍腐蚀的特点、原因和规律等问题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应力突变是发生腐蚀最关键的原因,特别是轴向应力占主导作用。发生腐蚀后,接箍形状不规则更容易发生应力突变,其使用寿命大大减小。分析结果可为今后油田防腐蚀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3.
隔热油管接箍处没有隔热层,在此处形成热点,增大了热损失。为了提高注汽效果,应用中需要对接箍采取隔热措施,因此,在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隔热油管接箍处导热的数学模型,采用内点法对接箍区域进行了网格划分,通过有限体积法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化,并根据点迭代解法进行求解,得出了各节点的温度和研究区域的热损失。计算表明,接箍热损失在整个注汽管热损失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约为30%)。 相似文献
4.
基于失效油井管接箍宏观分析的初步判断,采用扫描电镜微观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对失效的油井管接箍展开了系统分析。但是从EDS分析结果来看,腐蚀产物成分中含有C元素和O元素,该腐蚀区域位于井下166~176m,此处为套管气,湿度较大,具备发生腐蚀的条件,电化学测试,测其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及腐蚀速率,二者电位差为13mV,低于可以激发电偶腐蚀的阀值50mV,说明失效接箍和油管发生电偶腐蚀的概率极低。但是对工况进行分析发现,电缆存在漏电现象。造成局部带电,可以增加电偶腐蚀的阈值,故更容易发生电偶腐蚀。 相似文献
5.
某油田注水井P110钢级油管接箍发生纵向开裂。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从裂纹形貌、螺纹特征、理化性能、腐蚀产物及水质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接箍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均符合API Spec 5CT—2018《套管和油管规范》的要求。P110钢级油管接箍是由于所注入的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等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生了H2S,从而发生了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6.
7.
8.
热采井首次注蒸汽后井筒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有限元法计算了热采井在首次注蒸汽后井筒及周围水泥环和岩石中的应力分布,并分析热采井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为防治热采井套管损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石油热采注汽管线腐蚀破裂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宏观形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观察等分析手段判断出热采注汽管线的最终破裂原因是氢腐蚀造成.但是在氢腐蚀发生前,由于某种原因,注汽管首先发生了不均匀的局部腐蚀,氢腐蚀伴生于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杆式泵在斜井中使用时接箍与油管间的磨损规律。作者利用了一台能精确控制侧向载荷的试验装置,在实验室内对不同侧向力和行程条件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崔新栋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6,23(4):7-9,21
由于不合格水质的长期注入,在近井地带、尤其是环套空间造成水质严重恶化,引起SRB菌、铁细菌及腐生菌大量繁殖,是造成套管严重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加入一种具有缓蚀、杀菌和防垢综合性能的化学保护液,可抑制SRB细菌的生长,减轻环空水的腐蚀性,从而达到保护油套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宝浪油田注水井油管内壁腐蚀产物及注水水质的分析研究 ,得出了宝浪油田注水井油管内壁的腐蚀主要是氧去极化腐蚀 ,同时存在SRB细菌腐蚀和HCO3-腐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从汽蚀、热应力及泵嘴强度等方面,探讨了塔底热油泵在管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优化的解决方法,对今后类似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部分油井管柱遭受严重的内腐蚀。研究了DPC内涂层的主要性能,结果表明DPC内涂层质量可满足控制油井套管内腐蚀的要求。提出了DPC内涂层套管的实施工艺,并累计成功实施了75口井。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稠油注蒸汽热采井套管柱预应力松弛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提拉预应力固井技术是否适合井深小于1 000 m的稠油热采注汽井,在280℃的高温蒸汽作用下,对热采N80H和普通N80Q两种套管进行了应力松弛试验;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地层全井筒平面有限元模型,进一步说明预应力固井技术在浅层稠油热采井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稠油热采井在长期高温注蒸汽作业过程中,因管体应力松弛现象而致使预拉力失效;在高温作用下套管上施加的预拉力经过一定时间后会降低;提拉预应力固井对浅层稠油热采井没有效果,不能预防热应力导致的套管失效,建议在浅层稠油热采井中不采用预应力固井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