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散装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方法根据GB 4789.30-201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规定的方法对散装熟肉制品的加工用原料、生产环境、各加工环节中产品以及不同销售环境下产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原料肉的总体带菌率达到21%;生产环境中第三区(远离食品接触面的区域)检出率为2%,其余区域未检出;各加工环节中产品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结果均小于10CFU/g;不同销售环境下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结果小于10 CFU/g的比例为93%,处于10~50 CFU/g之间的样本占比6%,大于50 CFU/g的占比为1%。结论原料散装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主要来源,蒸煮等加工环节能有效地杀灭单增李斯特菌。销售环境也关系到散装熟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程度,对于未包装的产品,专卖店优于农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吉林省市售餐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管理、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2019年从吉林省9个监测地区采集到的8279件市售食品样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2011年 -2019年从吉林省市售食品中共检测出单增李斯特菌阳性菌株352株,总检出率4.25%;各检测地区间长春市阳性检出率最高(7.63%),其次为四平市(6.03%);12类市售食品中肉及肉质品阳性检出率最高(9.41%),其次为速冻米面食品(6.72%);各类采样地点中超市的阳性检出率最高(6.89%),其次为农贸市场(5.64%)和快餐店(5.08%);散装食品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预包装食品。结论 2019年吉林省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检出率较临近三年呈回升态势;长春市与四平市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较其他地区严重;肉与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其次为速冻米面食品;流通环节中单增李斯特菌阳性检出率较高;散装食品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较预包装食品严重。有关部门应针对地区现状、食品类型和包装类型的不同加强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掌握吉林省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及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科学研究数据。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 4789.30-2010及《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及不同采样地点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监控。结果 2011-2015年在5093件11大类食品中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94株,总检出率为5.77%。九个监测地区中白山、长春及四平的食品污染高于其他地区。肉与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和动物性水产品的阳性检出率偏高,分别为12.43%、5.88%和5.43%。相对餐饮服务环节,流通环节污染率更高。散装与预包装食品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吉林省各地区市售食品存在单增李斯特菌不同程度的污染,需要对存在高污染风险食物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及餐饮服务多个环节加强监督监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米面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米面制品食物中毒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供线索。方法 根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对2011—2019年吉林省九个地(市)级所采集到的米面制品食品样本中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测。结果 2011—2019年共检测米面制品3967份,其中阳性菌株313株,总检出率为7.89%,2015年检出率最高(14.68%);蜡样芽孢杆菌在白山市检出率最高(44.44%),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白城市检出率最高(44.44%),单增李斯特菌在白山市检出率最高(6.21%);餐饮服务环节总阳性检出率为9.72%,流通环节总阳性检出率为5.38%;蜡样芽孢杆菌在炒的米面制品中检出率最高(43.42%),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速冻面米生制中检出率最高,单增李斯特菌也是在速冻面米制品中检出率最高(14.29%)。结论 吉林省各地市米面食品污染的情况普遍存在,白山市最严重,但是近年来污染情况正在逐步好转速,餐饮服务环节需加强管理,小吃店,零售加工店和百货商场应该给予更严格的把控,速冻米面制品生制污染相对严重,需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了解昆明市西山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预防其食物中毒的暴发和流行。方法 采用GB 4789.30—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并结合梅里埃仪器鉴定系统,对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检验。结果 2012年5~9月间,分组随机抽取食品及食品加工工具样品406份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验,从中检出10株单增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2.46%。其中,食品加工工具检出率为2.50%;食品总检出率为2.46%,蔬菜类和生肉类检出率均为5.00%。结论 西山区食品及食品加工工具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较普遍,存在单增李斯特菌引起公共卫生问题的风险,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国零售阶段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方法利用全国污染物监测网中2010—2013年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水平监测数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的膳食消费量数据以及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对李斯特菌病敏感人群通过5大类17小类食品暴露于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结果生食水产品是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水平较高的食品类别,其次是散装熟肉制品。豆腐皮/丝是导致李斯特菌病每年发病风险最高的食品,散装熟肉食品导致的单增李斯特菌健康风险是定型包装的4~10倍。结论生食水产品和散装熟肉制品导致的每餐单增李斯特菌病发病风险最高,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和熟肉制品是可能导致我国每年发生单增李斯特菌病的最主要食品。  相似文献   

7.
针对散装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监测数据普遍存在的零膨胀和过度离散现象,探讨不同左删失数据处理方法对定量暴露评估的影响。2017年2—12月从上海市某区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饮环节采集254 份散装熟肉制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定量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统计分布及其零膨胀模型相结合,利用R 2.0软件进行数据拟合,根据最优分布结果,确定零售阶段散装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暴露情况。对于单增李斯特菌左删失数据的处理,优先构建零膨胀对数正态分布或零膨胀泊松对数正态分布。零膨胀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散装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本研究结果可为单增李斯特菌左删失数据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潍坊市肉与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采集潍坊市市售肉与肉制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多重PCR进行血清分群。结果:271份肉及肉制品中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阳性样本51份,总检出率为18.82%。生肉较熟肉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1,P <0.05)。不同加工储存方式(鲜肉、冷鲜肉、冷冻肉、调理肉制品和熟肉)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743,P> 0.05)。54株单增李斯特菌以Ⅱa血清群为主(51.85%),其他血清群依次为Ⅳa血清群(27.78%)、Ⅱc血清群(14.81%)和Ⅱb血清群(5.56%),未检出Ⅳb血清群。结论:潍坊市肉及肉制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其中生肉及其制品致病风险最大,熟肉制品虽污染程度不高,但仍存在健康风险,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食品中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污染状况,为单增李斯特茵病的监控、检测以及追踪污染源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保定市各大超市及农贸市场的生内、熟肉制品、海产品、速冻食品、水果、蔬菜、奶及奶制品、豆制品、腌制品等9大类食品426份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茵的分离与鏊定.结果:检出了单增李斯特茵79株,英诺克李斯特茵7株,格氏李斯特茵32株,西尔李斯特茵2株,威尔斯李斯特茵1株,绵羊李斯特茼1株.默氏李斯特茵2株.李斯特茵的总检出率为29.1%,其中单增李斯特茵的检出率为18.5%.结论:保定市9大类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单增李斯特茵污染,尤其在生内中该茵的污染率高达32.4%.海产品中的污染率31.0%.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分子分型及耐药情况,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检测肉制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PFGE分子分型并采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聚类。结果显示,111份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为12.61%,生、熟肉制品的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c2=29.09,P<0.05)。药敏试验表明,一株菌多重耐药——所有株菌对头孢西丁均耐药(100%),其次为苯唑西林(21.43%)。PFGE结果表明,LM聚类分析呈整体多态性且无聚集。结论为,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肉制品中,鸡肉类生肉制品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严重,对头孢西丁完全耐药,极个别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率。此外,分型带型存在多态性,为散发污染。因此,应加强对肉制品的安全监测,关注耐药菌株发展趋势,预防爆发性食品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云南省2016~2018年肉类制品中4种致病菌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弯曲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2016~2018年, 在云南省16个地州市采集生肉、熟肉以及动物血液及制品3类肉类制品共2142件, 按照GB/T 4789-2010、GB/T 4789-201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及检测技术要求进行致病菌的监测。结果 2016~2018年, 在4981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致病菌378株, 总检出率为7.59%, 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弯曲菌3年的平均检出率依次为4.45%、8.30%、9.06%、8.97%; 散装样品致病菌平均检出率7.77% (369/4749)高于预包装(3.91%; 9/230); 生肉制品致病平均检出率(5.32%、13.6%、13.00%、9.65%)明显高于熟肉制品(3.88%、2.72%、2.14%、1.94%)。结论 2016~2018年云南省肉类制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最严重, 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最低。为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应加强肉类制品在包装、贮存、运输和烹饪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保障国民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吉林省9274份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6类肉及肉制品样品共9274份,包括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冷冻肉糜制品和动物血液及制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10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全部9274份样本食源性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3.9%(366/9274)。检出率最高为调理肉制品 (13.0%,63/483),其次是生禽肉(5.6%,107/1900)和生畜肉(5.0%,71/1428)。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生禽肉中弯曲菌检出率(7.5%,31/411)和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3.9%,7/180)均高于沙门菌检出率(3.5%,8/231)。生禽肉、生畜肉中未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动物血液及制品未检出单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弯曲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冷冻肉糜制品未检出沙门菌。熟肉制品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志贺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1.3%-4.4%。结论 吉林省市售的肉及肉制品较长时间受到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存在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吉林省餐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餐饮业食品安全的监控和食源性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9年吉林省九个监测地区采集的7451件餐饮食品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2011-2019年吉林省餐饮食品中三种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7.05%,三种致病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24.45%;金黄色葡萄球菌2.72%;单增李斯特菌3.00%;九个监测地区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较严重的重点地区为白山市(35.76%),其次为延边州(33.33%)。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的是白山市(6.90%),其次是松原市(3.68%)。白城市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5.36%,其次为白山市(3.63%);蜡样芽孢杆菌在百货商场中检出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零食加工店检出率较高(6.25%),其次为饮品店(6.14%)和快餐店(5.66%);在监测的9类餐饮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总检出率最高(24.45%),以沙拉和粥类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分别在沙拉(9.72%)和中式凉拌菜(6.13%)中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吉林省近年来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对比以往年间明显降低,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略有回升现象,其中白山市和白城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较吉林省其他地市严重,餐饮服务环节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高,尤其是沙拉和凉菜等未经深加工的食物。相关部门应针对重点地区和食品类型,加强管控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吉林省3121份水产品及其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 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样品共3121份,包括鲜活产品、生食产品、冷冻鱼糜制品和熟制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10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全部3121份样本食源性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2.3%(72/3121)。检出率最高为生食产品(4.6%,25/540), 其次是冷冻鱼糜制品(2.5%,23/938)和鲜活产品(1.5%,24/1556)。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生食产品和鲜活产品,检出率分别8.9%(16/180)和6.0%(18/299)。单增李斯特菌主要污染冷冻鱼糜制品,检出率为8.6%(21/244)。熟制品致病菌检出率为0%。其他致病菌检出率很低,甚至为0%。结论 吉林省市售的水产品及其制品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 存在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张园园  周聪  郭依萍  叶可萍 《食品科学》2022,43(11):293-30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食源性病原菌,常因污染肉品而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其中交叉污染是引起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并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肉及肉制品污染单增李斯特菌引发的流行病学情况、家庭厨房和肉品加工厂的交叉污染情况、交叉污染模型构建、交叉污染的预防与控制等,为维护家庭食品安全以及保障工厂食品加工卫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6-2009年江苏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检测技术要求,2006-2009年在江苏省的13个监测点采集食品样品3865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弯曲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3865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490株,总检出率为12.68%。生肉、生奶、水产品、速冻米面、熟肉制品、蛋糕以及蔬菜沙拉样品的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7.93%(242/814)、18.87%(10/53)、17.49%(89/509)、16.18%(56/346)、9.24%(56/606)、4.79%(7/146)和0.98%(5/509);2006-2009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6.92%、14.05%、15.32%、7.06%;13个监测点中,泰州、南京、扬州、徐州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结论生肉、生奶和水产品是江苏食品的主要污染品种,作为直接入口食品的熟肉、生食水产品和蛋糕,可能导致较高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有效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6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采集5类市售肉及肉制品共10 927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9种食源性致病菌检验。结果 10 927份样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5.0%(548/10 927),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按样品种类依次为调理肉制品(33.3%,33/99)、生畜肉(24.5%,73/298)、生禽肉(24.2%,67/277)、冷冻肉糜制品(14.4%,14/97)、熟肉制品(3.6%,361/10 156)。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禽肉中未检出弯曲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调理肉制品中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熟肉制品中未检出志贺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0.9%~4.9%。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受到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且污染持续多年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 的检测技术要求,2011 - 2015 年在延边地区的几个监测点采集食品样品1069份,对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定量)、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铜绿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 【结果】 1069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15株,总检出率为10.76%.熟肉制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凉拌菜、熟制米面制品、婴幼儿食品、乳及乳制品、速冻米面品、特殊膳食用食品、饮用水、三明治以及流动早餐样品的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7.65%(3/17)、15.79%(3/19)、11.76%(4/34)、34.48%(10/29)、33.80%(24/71)、40.00%(12/30)、6.67%(1/15)、42.86%(6/14)、58.33%(7/12)、10.00%(1/10)和71.43%(10/14);2011-2015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0.94% 、1.87% 、6.83% 、0.65%、0.19%。 【结论】 乳及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饮用水和流动早餐是延边地区食品的主要污染品种,作为直接入口食品的熟肉制品、凉拌菜、熟制米面制品和婴幼儿食品可能导致较高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