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微波处理油料对油脂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分析了微波处理油料对出油率、原料本身结构、油脂主要理化指标、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微量成分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指出微波处理油料可提高出油率和油脂氧化稳定性,增加营养成分含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油脂储存条件、消费习惯、转基因油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降低油脂产品危害健康的措施,如避光、低温储存,添加抗氧化剂,避免油脂过度加热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和检测仪器的进步,油料检测技术已经向着快速、简便、灵敏、准确,主观检测指标客观化,以及多项指标同时测定等方向发展.主要从转基因油料检测技术,油料主要成分如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灰分与油料有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出发,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油料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油脂油料供求、贸易、政策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近十年来中国油脂油料生产供给、消费需求和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变动特征以及相关政策,分析预测了未来国内油脂油料供求、贸易发展变动趋势。分析表明,受粮食安全底线约束,油料种植面积增加潜力有限;受刚性需求支撑,油脂消费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中国油脂油料进口仍将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将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王柄淇  王永强 《中国油脂》2023,48(10):101-108+121
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以及俄乌冲突激化的背景下,保障油料油脂进口稳定对中国食用油供给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运用进口依赖性风险指标、进口安全度评价模型以及出口产出弹性对中国油料油脂进口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中国油料油脂的进口进行全面分析,为进口多元化寻找可行路径。结果表明:中国油料油脂存在进口依赖风险,棕榈油、大豆、葵花籽油进口安全度最低,风险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巴西、乌克兰等国;结合出口产出弹性,提出中国油料油脂进口多元化的可行策略为增加乌克兰、加拿大、巴拉圭的大豆,乌克兰、澳大利亚的油菜籽,印度、阿根廷的花生,俄罗斯的大豆油,哥伦比亚、洪都拉斯、泰国的棕榈油,土耳其的葵花籽油等油料油脂的进口。通过实施油料油脂进口多元化策略,提高国内产量、构建双循环格局及积极引导居民油脂消费结构转型等策略提高中国油料油脂的进口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油脂工业企业存在部分油料没有规模化经营,特色油料没有形成品牌,成套设备存在技术差距,环境保护投入少和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预计未来油脂工业将在油料蛋白、油脂化工产品、生物质能源、油脂副产品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瑞元 《粮油加工》2006,(11):11-15
一、我国油脂工业的基本情况 中国不仅是一个油料生产大国和油脂加工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油脂消费大国和油脂、油料的进出口大国.  相似文献   

8.
一、战略意义 油脂油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民生产业,其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极为重大.我国油脂油料产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间,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油脂油料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加工大国和进出口大国,在世界油脂油料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1目前国内油脂油料市场走势特点国内油脂油料市场一直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加之国内油脂油料消费对国际市场依赖度较高,所以,市场呈现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联动性强、期、现货走势联动性强、各油脂油料品种间价格联动性强等特点。进入2009年,国内油脂油料市场在上述特点基础上又出现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首先阐述分析了油脂油料质量检验方法的分类,进而说明了油脂油料的质量检测方式,最后对油脂油料检测的一般规则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油脂油料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油脂油料品质保障规范。我国是最大的油脂油料生产国、进口国和消费国。作为中央油脂油料仓储与加工企业,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是首要任务,也是国家使命。而油脂油料在储藏和加工过程中及时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Nutrient content of whole cottonseed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the nutrient and gossypol contents and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3 typ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whole cottonseed differed from traditional whole cottonseed. Samples of seed from traditional (no genetic modifications)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varieties of cotton grown in 1999 and 2000 were analyzed. Genetic modifications included the insertion of genes to protect cotton from insect pests (Bt), and damage from glyphosate herbicides (RR), and from both (Bt/RR). Year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 for in vitro dry matter (DM) digestibility, gossypol, DM, crude protein (CP), fat,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acid detergent fiber (ADF), and ash. Higher rainfall resulted in higher CP, fat, and ash and lower NDF and gossypol.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among seed types for ground or whole seed digestibility, DM, CP, fat, NDF, ADF, ash, lignin, net energy for lactation, amino acids, total fatty acids, or seed index. Overall, the nutrient content and digestibility of varieti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eed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varieties of traditional whole cottonseed.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大国,由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的大豆油成为进入消费者生活的食用油,判定食用的大豆油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是国家监管部门和公众消费者密切关心、关注的问题。大豆油在制备精炼过程中破坏了大豆的DNA,造成检验时DNA富集难度增加,严重影响了大豆油转基因成分检测的准确度。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颁布的标准中没有涉及转基因大豆油的检测标准。本研究利用高灵敏度、精确度的数字PCR技术,并通过优化大豆毛油DNA提取方法和PCR反应体系,对大豆毛油样品进行外源转基因成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大豆毛油外源转基因成分被成功检测到。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大豆毛油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吕瑞 《中国油脂》2021,46(8):25-29
抗冻性是成品一级大豆油质量指标之一,评价方式为冷冻试验。受油料、原油品质以及加工情况等的影响,有时一级大豆油的抗冻效果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对大豆油抗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不同精炼工序大豆油的抗冻性;其次,选取5种市售一级大豆油,使其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比较分析结晶成分与非结晶成分的脂肪酸组成以及甘油酯组成差异,并分析其理化指标差异,考察大豆油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及理化指标对抗冻性的影响;另外,通过反添磷脂与白土探究其对一级大豆油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精炼工序大豆油表现出不同的抗冻性,随着精炼程度的加深,大豆油抗冻性逐渐变差。一级大豆油中饱和脂肪酸、甘一酯、甘二酯含量为影响其抗冻性的重要因素;磷脂会提高一级大豆油的抗冻性,但磷脂含量过高,其抑制油脂结晶的效果降低;大豆油的抗冻性随着白土残余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大豆油的安全性研究--动物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转基因大豆油为原料,对其在急性毒性实验、长期毒性实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几方面进行安全性的研究,结论显示转基因大豆油在中长期内食用是安全的,但还需要对慢性毒性实验以及不同加工工艺下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正> 据中国调味品协会介绍,在食用油市场"健康"、"绿色"、"非转基因"、"制作工艺"等概念成为各大企业争夺市场的又一砝码。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新型食用油目前已经占到了两成的市场份额。而各大企业也把高端食用油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花生和葵花籽源油脂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油脂体结构、组成、蛋白质分子质量大小、Zeta电位、粒径分布和乳化性质差异,并对油脂体蛋白质进行圆二色性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源油脂体具有相似的组成和结构;大豆油脂体中蛋白质与脂肪比例(0.086∶1)显著高于花生油脂体(0.018∶1)和葵花籽油脂体(0.028∶1)(P<0.05),而大豆油脂体的平均粒径((0.93±0.07)μm)却显著低于花生油脂体((2.58±0.06)μm)和葵花籽油脂体((1.64±0.03)μm)(P<0.05);大豆油脂体疏水氨基酸总量最高,而花生油脂体疏水氨基酸总量最低;大豆油脂体Zeta电位、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高于花生油脂体和葵花籽油脂体(P<0.05);大豆油脂体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含量((43.58±0.12)%)显著高于花生油脂体((35.43±0.06)%)和葵花籽油脂体蛋白质((37.00±0.09)%)(P<0.05);而花生油脂体蛋白质的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含量最高。不同源油脂体虽然具有相似的组成和结构,但性质存在差异,这为未来油脂体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山茶油掺入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掺伪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作为鉴别山茶油中掺伪大豆油和菜籽油的特征脂肪酸,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可作为鉴别山茶油中掺伪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特征脂肪酸;回归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2)较高(> 0. 99),可分别检出掺伪量4%的大豆油和菜籽油,掺伪量8%的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回收率在96. 56%~112. 88%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为掺伪山茶油纯度鉴别及调和山茶油配比的定量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酚类物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鉴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导入的基因表达的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影响的主要是植物的次生代谢,本研究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及其亲本和两个常规品种为材料,从大豆油、脱脂豆粉中提取酚类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比较了4个材料的酚类物质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其亲本和两个常规品种在多酚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说明采用酚类HPLC图谱法可用于鉴定不同大豆品种及其制品的来源,包括转基因大豆。这些初步研究结果有可能为转基因大豆鉴定找到一条直接、简便的方法,同时为评价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奇亚籽资源,主要从奇亚籽的生物学性状、物候学特性及生长习性、种植分布及育种情况、营养成分、奇亚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活性物质,以及其在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奇亚籽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特性,作为一种新型食品原料和新型油料作物,其在食品、保健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一种适合于煎炸的调和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钊  赵敏生 《食品科技》2007,32(3):192-194
选用一级棉籽油和棕榈油为原料,制成熔点较低的调和油,经实验证明,可以代替大豆油,用于普通煎炸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