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研究了八面河油田低渗疏松砂岩油藏面14区沙四段主力含油层4,5,6砂组层间应力差,通过优化压裂规模和控制缝高沟通主力含油小层,提高水平井压后产能。针对面14区沙四段低渗疏松砂岩油藏特点,采用低交联度低温破胶压裂液体系,实现端部脱砂压裂,适当增加支撑剂用量减少因支撑剂嵌入对疏松砂岩人工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现场应用产液量和产油量显著增加,水平井压后产能是同区块定向井压后产能的3倍。  相似文献   

2.
针对鄂南地区难动用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形态复杂、直井压后效果差、易形成水平缝等技术难点,通过施工排量、平均砂比、加砂量、前置液比例等缝网压裂施工参数优化,开展了水平井缝网压裂工艺研究。泾河13井长8油层的现场应用表明,压裂后均形成了缝网,从实践上验证了缝网压裂施工技术的正确性。该技术的成功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低渗砂岩储集层易形成水平缝的问题,实现了鄂南地区水平井缝网压裂工艺的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3.
堵老裂缝压新裂缝重复压裂技术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老井重复压裂是石油开采领域面临的重大技术课题。分析了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油田生产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重复压裂技术,即堵老缝压新缝重得压裂,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和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开发一种满足性能要求的老裂缝堵剂。该套技术在长庆油油田应用取得了十分显的经济效果,证明了重复压裂可以形成新裂缝。  相似文献   

4.
复杂裂缝压裂工艺是针对致密油油藏储层改造提出的新技术。以新86井区致密泥晶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复杂裂缝压裂技术研究和试验,从地层天然裂缝是否发育,储层的脆性指数是否符合产生网络裂缝的条件,水平应力系数差是否满足形成缝网条件等方面,对其产生缝网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进行现场试验,并从影响措施效果的地质因素着手,对比工艺差异,进一步对复杂裂缝压裂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认为针对低渗透致密油藏,复杂裂缝压裂工艺的改造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挖潜能力。  相似文献   

5.
江陵凹陷薄互层为低渗透储层,是勘探的主力区块。平面上断层分布复杂,纵向上砂泥交互隔层差,储层纵向上应力差异小,导致压裂缝高易失控、加砂困难。特殊储层特征影响压裂施工规模与裂缝匹配性,通过对薄互层裂缝延伸方向及压裂缝高扩展影响因素分析,结合压裂缝高扩展规律形态,开展缝高预测及综合控制技术研究,认为影响缝高的主要因素为缝内净压力,采用组合压裂液、组合排量,支撑剂段塞配套工艺,以及增效压裂液和防盐敏压裂液两种低伤害压裂液体系等压裂改造技术,可增强压裂效果。江陵凹陷薄互层7井次的压裂实践验证了这一认识,为预计控制储量1 150×10~4 t的有效动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低渗透油田,水力压裂技术可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改造技术,而在一些多产层、产层间距较大的油田,常规水力压裂技术进行逐层压裂难以实现。水力喷射压裂技术与常规水力压裂技术有所不同,该技术是高速水射流技术与常规的水力压裂相结合的产物,其具有自封隔的特点,无需其他机械封隔,能准确造缝,并能与常规酸化技术相结合,实现定点酸压。因此,水力喷射压裂及其相关配套技术正成为低渗透油田经济开发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7.
对于低渗透薄差层的改造,控制缝高是影响改造效果的关键因素。华北油田路44区块薄差层砂泥互层严重,上下隔层应力较弱,常规的加砂压裂工艺适应性较差,因此决定采用二次加砂压裂工艺。通过建立裂缝沿缝高扩展模型,论述了二次加砂压裂具有控制缝高的作用。并根据路44区块油井的地质参数和施工参数,利用FracproPT软件进行二次加砂压裂施工模拟,将其与常规加砂压裂对比,结果表明在加砂量相同的情况下,油井在二次加砂压裂后裂缝高度较小。最后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对加砂量、第二次注入前置液的比例、停泵时间和排量4个施工参数进行分析,确定出最佳的施工参数范围。研究对于油田现场二次加砂压裂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将研究结果应用于现场其他井中,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为低孔低渗油藏,46.2%的油井都进行过压裂改造,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易沿人工压裂缝快速窜入油井,导致压裂井采出程度低。通过对压裂井见水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施工案例,总结出地质选井原则及最优施工参数,形成压裂井堵水技术。该技术在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应用效果好,成功率达66.7%,累计增油3.3×104t。  相似文献   

9.
江汉油田潜4^3油组普遍具有油层薄、隔层薄的特点,属于低渗透油藏的第二、三类差储藏,压裂控制缝高难度较大。统计现场压裂施工效果,结合储层岩性特征并应用交会图图版法分析压裂因素,发现影响缝高控制的因素很多,除地应力、储层的杨氏模量、断裂韧性等地质参数外,施工排量、压裂液黏度、前置液量、支撑剂量等因素也可影响裂缝高度的增长。不能仅考虑地质因素或工程参数某一个影响因素,应综合多种因素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裂缝高度影响因素分析及控缝高对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力压裂和酸压过程中,裂缝会沿着缝高方向延伸.当裂缝延伸超出产层进入上下隔层时,不仅造成压裂液资源的浪费,而且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研究压裂过程中控制裂缝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诸因素,分析了单因素条件下的裂缝高度变化趋势.针对不同因素对裂缝高度的影响,调研了针对这些因素的控缝高压裂技术.  相似文献   

11.
控缝高压裂技术在安塞油田长2底水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油田长2油藏为典型的底水油藏,储层改造难度大,采用常规压裂工艺易导致底水上窜,甚至水淹。安塞油田在底水油藏“三低一小”储层改造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控缝高压裂技术,现场试验证明,该工艺能达到底水油藏储层改造控水增油的目的,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2.
新沟嘴组低渗透油藏早期大多采取多层小规模笼统合压,储层平面及纵向改造极不充分,整体动用程度较低。优选老新油田,通过统计分析井温测试等动静态资料,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注采井网优化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压裂工艺,对动用不充分的储层实施针对性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提出了低渗透油藏高含水开发阶段"细分层全支撑压裂工艺"提液增油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压裂工艺是低渗透油气田增产的主要措施手段。针对江汉油田马王庙作业区毛场斜坡带断层发育,地层破碎,液体滤失大的地质特征,采取了提高油溶性暂堵剂(KD-C9)浓度,提高施工排量,优化降滤失剂类型等对策;针对油井纵向油水关系复杂可能压串的施工风险,应用地应力剖面分析软件,采用控缝压裂工艺技术,提高了压裂施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对于遮挡层(隔层)较差的低渗透储层,采用人工隔层控制压裂缝高非常必要.分析了影响人工隔层阻抗的因素,对岩芯流动装置进行了改造.用Malvern激光粒度测试了一种上浮剂的粒度分布,对岩芯进行沿轴向剖分2/3的特殊处理,通过岩芯流动实验来模拟人工隔层的形成.按正交设计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岩芯流动实验行业标准进行实验.应用非线性处理后的逐步回归方法得到了人工隔层强度与携带液黏度、上浮剂浓度和岩芯渗透率的统计公式.为指导现场控制缝高的压裂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油藏类型多样,低孔低渗储集层较多,岩性差异大,岩石致密,产层较多但较薄,并且还有顶、底水,试油低产,不经过压裂改造很难形成工业油气流,为了解放这些储集层,采用了优化射孔层段与压裂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对储层进行了压裂改造。射孔层段优化和压裂工艺相结合技术不仅使各个薄油层都得到了较好的改造,并且防止了压裂时压窜目的层上、下水层或应力较小的夹层,以免影响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电位法裂缝监测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J23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应用为例,利用监测结果对压裂效果、裂缝产状等进行分析评价,同时结合井口压力监测可获得闭合压力、液体滤失系数、液体效率等数据,为该类油藏压裂优化设计,措施方案优选,注采单元的整体治理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立体裂缝实时监测技术在油藏水力压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立体裂缝实时监测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J23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应用为例,利用监测结果对压裂效果、裂缝产状、转向压裂等进行分析评价,同时结合井口压力监测可获得闭合压力、液体滤失系数、液体效率、裂缝宽度等数据,为该类油藏措施方案的优选,注采单元的整体治理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华庆X油藏为典型的超低渗油藏,为了提高单井产量,采用以水平井为主的开发方式。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和生产过程中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部分水平井单井产量递减快,开发效益逐渐变差,急需要通过二次压裂恢复或提高单井产量。目前,国内水平井二次压裂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在通过对国外水平井二次压裂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华庆X超低渗油藏储层特征和水平井低产原因,开展了二次压裂增产潜力分析、工艺优化及配套管柱研发,形成了以“体积复压为主、加密布缝为辅”的老井二次压裂工艺技术。现场试验表明,6口井的增产效果明显,为超低渗改造水平井提高单井产量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海拉尔盆地大部分井隔层/产层应力差小,有效控制压裂裂缝高度是保证施工成功的关键技术.假定浮式、沉式控缝剂在裂缝端部分别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应力强度(梯度)的人工隔层获得了裂缝剖面上的应力分布.应用线弹性断裂材料的I型裂缝静态延伸准则,首次建立了人工隔层条件下的裂缝高度延伸控制方程,可以定量描述缝流体压力对裂缝高度的控制作用和人工隔层对裂缝高度延伸的影响.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模拟,研究了控缝剂对裂缝高度延伸的控制作用,模拟表明使用控缝剂形成人工隔层可以有效控制压裂缝高度.现场应用证明了采用人工隔层遏制海拉尔盆地压裂裂缝高度延伸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以用于现场控缝高压裂设计.  相似文献   

20.
“应力阴影”效应对压裂人工裂缝扩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对多缝内压力变化对应力干扰影响的研究较少。以弹性力学虚功原理为基础,利用有限元法自行编制程序模拟得出,在给定裂缝尺寸、缝内流压等条件下最优裂缝间距为140 m,模拟了最优裂缝间距的应力阴影分布状态,两裂缝尖端处主方向变化较大;在两缝之间存在特定的区域主应力值较小,并根据缝内压力反求出在排量约为4.8 m3/min下,可利用此区域的“应力阴影”促使两主裂缝沟通,形成复杂缝网。最后分析了各条裂缝内的流压比值及每条裂缝流压等因素对应力阴影的影响规律,可通过多级交替改变排量、液体黏度及加人工转向剂暂堵裂缝等措施实现多缝内流压变化,控制两缝流压比值在0.5~2.0区间内,增强缝间应力干扰,促进水力压裂过程中复杂缝网的形成,因此细致研究复杂裂缝间压力分布对“应力阴影”的分析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