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湖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影响力与感应度的定量分析发现,该产业在本区域的产业关联效果不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其产业影响力与感应度低于本区域内其他产业,表明该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生产诱发额与总产出之比远远高于其他产业,这说明该产业的生产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最终需求对其生产的需求额,该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湖北省应加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与本区域产业的关联,加强该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提高主导产业与新生支柱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培养区域汽车一电子产业集聚体,从而实现本省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北省1992—2003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规模过小,从而导致规模经济效益无法发挥。同时对影响生产效率值的外部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湖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与湖北省的开放程度和科技竞争力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为基础,采用构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指标体系及Z-score对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测算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协同度。通过对产业内部创新主体子系统和产业外部创新环境子系统有序度和协同度的测算,得出两个子系统的有序度都呈一定上升趋势,但并不协调,创新系统整体协同度较低;产业集群创新主体子系统对整个系统协同度的演进起主要作用,外部创新环境系统起辅助作用的结论。需从调整创新主体资源投入结构、加强金融环境建设以及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着力提升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经济理论的多层次性与多维度性,运用协同理论构建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并以广东省2011—2019年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广东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弱度协调等级上升为中度协调等级,但发展程度仍然不高,其中先进制造业子系统和现代物流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呈现交替上升的变化趋势,先进制造业是二者复合系统协调的主要驱动力。据此,建议优化产业布局、整合产业资源及推动交流平台合作,以有效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协调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四项基准:收入弹性、技术进步、比较优势和关联效应。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结合湖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选取了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设备制造业作为用于分析的高新技术产业,应用大量详实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找出符合湖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6.
运用DEA评价方法,对2000-2010年陕西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效率及其变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效率逐步提高,规模效率是影响陕西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创新价值链及制造业知识创新与成果转化两阶段创新过程,从创新激发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创新扩散能力等维度,构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选取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2016年的截面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创新人才投入是影响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实现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一体化联动转型升级、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规范出口市场秩序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创新生态系统中产学研的创新协同度问题,从创新生态系统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视角出发,对创新生态系统中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划分了4个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子系统,包括战略协同、组织协同、知识协同和文化协同子系统,揭示了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协同度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测度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度,验证了该系统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一、辽宁产业群发展试评估 1、辽宁优势产业及其集聚特征(1)优势产业。经研究认定,辽宁省现实的优势产业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耐火材料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炼钢、钢压延加工)、通用设备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的制造;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等工业产业)。其中,优势工业产业主要集中在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原材料开采加工业;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炼钢、钢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钢铁业;以通用设备制造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就全国比较而言,辽宁产业群的发展有一定优势,2002年列第六位。产业集聚特征明显的行业分别是:石油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从产业角度分析,辽宁以全面开发的资源型产业为优势,凭借较好的工业基础,形成了产业空间集聚;而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集聚度较高的产业多是新兴机电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传统的轻纺工业(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以及化学工业等。但是从集聚程度分析,广东省的产业集聚度值为26.18%,高于辽宁产业空间集聚度19.49个百分点。与发达省份相比,辽宁产业群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
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建立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优势与不足、发现技术创新问题以及提高创新能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为创新投入与产出和创新效率两部分.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存在相当大的不一致性,缺乏自主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效率低下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