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物探方法在隧道勘查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若干隧道的物探勘查表明,合理的运用高密度电法、地震折射波法和瞬态瑞雷波法以及声波测井法,可以有效的查明隧址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基岩垂向分带情况,推定断裂等构造破碎带的位置和产状,计算岩体波速、划分围岩级别,为隧址区的工程评价和隧址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指出目前折射波法勘探存在的局限性,强调综合物探的合理性。提出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声波测井法和瞬态瑞雷波法的综合勘查方法进行隧道工程物探勘查,期望能为今后的隧道物探勘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运用工程物探勘查技术,方便、快捷地获得采空塌陷区的空间信息,了解采空塌陷区的范围及地层变形破坏部位,以及采空区地层稳定性及塌陷发展趋势,为后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提供重要基础资料信息。采用综合物探手段能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可明显地提高物探资料的准确度。本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方法,对凤台县采空塌陷区进行勘查。勘查的实例表明,与传统勘探技术相比,工程物探勘查技术在采空塌陷区地质灾害勘查中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勘探效率和较低的勘探成本。每种方法均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工作区的实际地质情况,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边坡卸荷岩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质边坡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往往会被多组结构面所切割,形成复杂的卸荷裂隙岩体,而高边坡中的卸荷岩体直接影响到整个边坡的稳定性.依托西南某拱坝右坝肩高边坡工程,从地质分析的角度,对边坡卸荷岩体进行分区节理统计,进而划分出可能的局部不稳定块体,并定性评价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分别采用强度折减法和关键块体理论分析并评价了该工程高边坡卸荷岩体的局部稳定性,并提出了在地质勘察、安全监测、加固处理和施工控制等方面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该高边坡卸荷岩体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局部存在潜在不稳定块体.该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岩石高边坡分步开挖稳定性反馈分析模型,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岩体爆破松动及卸荷的影响.对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各开挖步进行了相应的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叶巴滩水电站为双曲拱坝水电站,坝区岩体结构复杂,坝高高,拱坝坝肩抗滑稳定性是关键的工程地质问题,位于坝肩50m以里的深卸荷岩体,在大坝的作用力下将形成滑动面,这对拱坝的稳定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划分出新鲜岩体中的深卸荷岩体,并圈定深卸荷岩体的空间展布,采用平硐声波、平硐地震波CT成像综合物探手段对坝肩深部卸荷岩体进行划分、圈定。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手段对划分深卸荷岩体、了解其空间分布效果显著。综合物探手段为拱坝坝肩抗滑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整个拱坝设计及基础处理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并行网络直流电法因可在工作面任意布设电极,可快速实现三维电阻率探测,地震反射共偏移法原理为反射波勘探原理,采用多次覆盖观测系统开展井下数据采集;为了探查华北某煤矿西六采区陷落柱发育特征及其赋水性,确保回风上山掘进安全,基于这两种物探方法在皮带巷和轨道巷布设了两条测线,经过井下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与分析,得到了电阻率反演剖面和地震反射剖面,结合地质资料,对陷落柱的电性特征及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陷落柱岩层连续性差,岩体较破碎;陷落柱底界发育深度超过底板60 m;陷落柱探查范围内及周围赋水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岩石高边坡开挖稳定性反馈分析模型,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岩体爆破松动及卸荷的影响,对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各开挖步进行了相应的预报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综合物探方法在大宝山矿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的采空区,尤其是不明采空区对矿山的采矿施工构成严重的安全隐隐,对矿山的不明采空区进行全面勘查是保证矿山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大宝山矿已知采空区和勘查区的几种物探方法的测量结果,提出了高密度电法和浅层地震纵波反射法对采空区的勘查具有较好的勘探效果。通过对物探成果资料和地质资料的对比研究,总结了采空区异常的识别方法,最后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今后对采空区勘查工作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钻孔密度低、分布不均、揭露深度浅的地区,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取得物探资料建立三维含水层模型是一种快捷经济的方法。基于此将物探数据与钻孔数据结合,把200m深与60m深两条高密度物探校准测线的第四系含水岩体视电阻率的变化规律与已有钻孔资料进行比对,显示物探成果能准确反映研究区第四系含水岩体黏土、淤泥质黏土、砂层、含砾砂以及基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岩层电性特征与含水岩体岩性对比机制。对于整个研究区,布设5条贯穿全区的高密度物探测线,与已有的钻孔资料相结合,利用UGIS三维地质建模软件进行三维数据处理,建立了彭场镇幅三维含水层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将物探资料作为钻孔资料的补充来建立三维含水层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可为进一步进行地下水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是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中广泛应用的地震探测方法之一。尾矿与下层岩(土)层存在较大波速差异,为折射波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球物理条件。本次勘察采用折射波法的相遇追逐系统进行观测,探讨其在尾矿物探勘查中的成功应用,说明其的可行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the west slope in Buzhaoba Open-Pit Mine and determine the aging stability coefficient during slide mass development, the deformation band of the west slope and the slide mass structure of the 34,600 profile are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hydrology, geology, and monitoring data.The residual thrust method is utilized to calculate the stability coefficients, which are 1.225 and 1.00 under sound and transfixion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rock damage and fragment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mechanical parameter degradation, the mechanical models of the slide mass development of the hard and soft rock slopes are established. An integrated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slope stability coefficient is built considering water, vibration,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that pertain to the structural plane damage mechanism and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sliding mass. The change curve of the stability coefficient in the slide mass development is obtained from the relevant analyses,and afterwards, the stability control measures are proposed.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cracking stage of the hard rock, the slope stability coefficient de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length Lbof the hard rock crack zone. The linear slop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rock cohesion c. In the transfixion stage of the soft rock, the decrease speed of the stability coefficien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residual strength of the soft rock. When the slope is stable, the stability coefficient is in a quadratic-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creased height Dh of the side slope and in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anchoring force P.  相似文献   

12.
三维岩体质量的多重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体质量是工程岩体性态和边坡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岩体中不连续面的存在大大地恶化了岩体的工程性质,往往使得岩体质量显著降低.由于传统的岩体质量指标RQD具有明显的缺点,其确定意义难以反映出岩体本身结构的变化性和复杂性.因此,以白云鄂博铁矿主矿边坡岩体为例,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利用蒙特卡洛(Monte Cado)法绘制出岩体结构网络图,从多重分形几何的角度出发,计算和绘制出其表征岩体结构分布和复杂性的多重分形谱,对岩体质量作出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在边坡稳定性概率分析中,把岩体强度参数视为随机变量,考虑到边坡工程的风险,用工程类比法确定出整体边坡允许破坏概率和目标可靠性指标,从而选择最佳边坡设计方案。认为破坏概率与安全系数是不同范畴的概念。可靠性概率分析法充分考虑到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其结果更为可靠,并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岩质高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确定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某露天矿采场岩质高边坡工程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岩体力学参数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重要性,因原位试验对于坚硬岩体或极软岩体的不适用性,对坚硬岩体,以室内试验得出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和岩体质量评价RMR评分值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岩体中节理裂隙、岩体结构、地下水的影响,运用霍克-布朗(Hoek-Brown)强度准则将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折减修正后换算成岩体力学参数,并与现场原位试验所得软弱岩体力学参数结果相结合得到最终岩体力学参数.在上述调查、研究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数值分析软件)对现状边坡进行静态的稳定性分析,提出合理的最终边坡角及总台阶高度,保证矿山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岩质高陡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是水电工程关注的重点。如何有效识别控制高陡边坡稳定的关键因素,并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支护设计与施工,以确保边坡的稳定,一直是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以长河坝水电站进水口高陡边坡为依托,对水电工程岩质高陡边坡的设计与施工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前期勘察结果分析了控制边坡稳定的关键因素,即J3、J7裂隙与其它结构面组合所引起的破坏,并依据地理位置分区设计了相应的开挖支护方案;伴随边坡施工,分部位分高程进行了岩体结构复核,发现边坡主要的破坏模式为滑塌(移)破坏、倾倒拉裂破坏、多条裂隙切割导致的岩体松动破碎所引起的破坏。以岩体等级为基础进行了边坡重分区,并以此进行了支护设计修正。讨论了控制边坡稳定的最关键因素即顺坡向J3裂隙,对比了前后期设计的差异及作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信息化施工对边坡稳定控制有效,边坡没有出现工程问题,已处于稳定状态。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高陡岩质边坡狮子山F9断裂带西侧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总结分析该地段工程概况、边坡地层岩性、岩石变形破坏模式、岩体结构特征,并运用ANSYS数值建模法验算该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和饱水情况下该剖面均处于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以成兰铁路某隧道出口斜坡为例,将地层岩性、岩体结构与地质构造、工程开挖、震动作用和地貌条件确定为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运用巴顿模型,获得主要结构面等效抗剪强度参数并应用于赤平投影分析;分别采用有限元和离散元软件对斜坡洞口开挖及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综合多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作出稳定性评价。最后给出了基于影响因素的隧道洞口岩质斜坡稳定性评价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岩体卸荷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岩体卸荷裂隙是影响边坡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文章介绍了边坡工程中卸荷岩体的形成机理、裂隙类型、分带依据及卸荷岩体加固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拟动力法推导出不同工况条件下临河岩质边坡地震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不同岩体放大系数下,水平和垂直地震力、张裂缝积水深度、边坡超载、锚固效应、流水淘蚀等对岩质边坡地震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工况下,张裂缝积水深度、水平地震力、流水淘蚀不利于岩质边坡地震抗倾覆稳定,但竖向地震力、锚固力、锚固高度、坡顶超载等有利于岩质边坡地震抗倾覆稳定;随着岩体放大系数的增加,水平地震力、竖向地震力对岩质边坡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增大,坡顶超载、张裂缝积水深度、锚固应力、锚固高度、临河水位对岩质边坡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减小,而锚固倾角、坡脚淘蚀高度对边坡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高速公路边坡上部为土下部为岩,整体稳定状态良好,为对在开挖后及支护前后出现局部滑塌现象的岩土边坡进行快速、准确的稳定性评价,基于极限平衡法,提出一种适合于岩土边坡岩土体质量评价的方法,首次综合岩和土的质量评价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扩充了边坡岩体分级的范畴.用该法评价福建省7条高速公路的102个边坡,结果与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