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邹锦阳  张雅婷  丁欣  姚建铨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52(1):20220306-1-20220306-10
激光致声混凝土内部空洞检测技术是一种针对混凝土脱空鼓包现象的遥感检测技术,具有检测快速,非接触等特点,满足了在一些不方便进行接触式检测的场景下对混凝土内部空洞进行识别的需求。该技术的实现主要分为声波的激发以及声波的探测。文中聚焦声波激发这一部分,用加速度传感器替代激光测振仪,搭建了一套激光致声混凝土内部空洞检测系统,并对内部预制空洞的混凝土试块进行了检测。实验发现混凝土内部空洞的存在会改变空洞上方结构的抗弯刚度,当存在外部激励时,空洞上方的结构将会出现弯曲振动的现象,该振动的频率接近于振动结构的一阶固有频率。使用高功率密度的脉冲激光器可以方便地激发出缺陷区域的弯曲振动,当空洞缺陷较浅时,可以根据弯曲振动在频域的特征响应判断内部是否存在空洞。随着空洞深度的增加,空洞上方结构的抗弯刚度逐渐增强,弯曲振动的振幅减小,仅凭特征频率将难以实现内部空洞的识别。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表面振动信号的加速度能量谱来表征振动能量,通过振动能量的高低判断混凝土内部是否存在空洞。基于上述理论,成功探测到了混凝土内部深度为150 mm的空洞,验证了利用激光致声技术检测混凝土内部空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激光致声水中辐射声场的方向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针对现有声纳技术探测水中小目标的实际困难,从激光致声辐射声场的线性模型出发,应用声纳基阵的波束形成原理,建立了等离子体圆盘模型,对激光致声水中辐射声场的方向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此声场的方向性图,进而分析和比较了功率不同的激光束所激发的辐射声场的方向性,并得出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李秋实  罗洪  胡永明  倪明 《激光技术》2010,34(3):409-412
为了研究激光脉冲波形对其在液体中致声特性的影响,基于激光致声的热膨胀机制机理,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对三角波形激光脉冲激发声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激光与液体媒质通过热膨胀机制作用激发平面光声源的理论;推导了激光脉冲为三角波形时在约束边界和自由边界下产生声脉冲的解析解,并通过仿真得到了声脉冲剖面;然后通过模拟得到了不同边界下激发光声脉冲的波形;最后分别推导了约束边界和自由边界下的光声转换效率,分析了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对不同边界下的转换效率进行了求解和对比。结果表明,该研究对激光致声技术的工程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激光等离子体声信号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激光声实验系统。使用波长1.06 mNd:YAG 脉冲激光聚焦击穿水介质产生激光等离子体声信号,使用水听器对信号进行接收,通过高速摄像机对信号产生过程进行了记录。分析了激光等离子体声信号的时频域特征。从理论上研究了激光等离子体声信号的指向性和传输特性,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等离子体声信号时域脉宽为15 s 左右,频带宽度为200 kHz,主频在70 kHz 左右。信号在不同传输角度上的幅度差异很小,按照近似1/r 的规律衰减,传输过程中主频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分析激光声与激光空泡运动的对应关系.采用Nd:YAG激光器和消像差透镜系统等产生激光空泡和激光声信号,利用50000f/s甚高速摄影系统、水听器和示波器测量并记录激光空泡和激光声信号.从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激光空泡的运动与激光声的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范东洋  张明敏  彭水 《激光技术》2013,37(3):371-375
单个激光声脉冲具有脉宽窄、频带宽的特点,不适于远距离水声通信。为了改善激光声通信声源的频谱特性,提高通信性能,采用对激光声进行调制的方法,建立了调制激光声码元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一种调制激光声源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使调制激光声码元频谱的能量集中体现在调制特征的频率上,降低了信号的频谱宽度,更利于激光声信号在水声信道中远距离传播;推导了在热膨胀机制和光击穿机制下调制激光声码元的调制参量,利用实验获得的热膨胀和光击穿激光声脉冲,仿真了该方法下的调制激光声码元,并分析其频谱特征。结果表明,该声源调制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液体激光聚焦击穿声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激光与水介质相互作用时,在不同激光聚焦位置情况下,光击穿辐射声信号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研究激光聚焦位置对辐射声波的影响,构建了激光声测量系统,实验研究了激光聚焦位置对光击穿辐射声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声信号脉冲宽度主要与激光脉冲宽度相关,与激光聚焦位置无关;激光聚焦位置影响声信号的时域波形及信号强度;应避免激光在空气中聚焦击穿。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激光声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1.064μm脉冲激光致声水声通信系统,依据激光致声机理,研究激光脉冲能量与声能量关系,分析水下致声信号特征和传输特性,针对水下噪声信号与致声信号的频谱特性,采用滤波方法从频域进行了有效分离。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声波转换能量与激光脉冲能量成正比,选择不同的光学结构可获得不同的致声能量,采用基频可调的ASK编码方式可实现数字信息的有效传送,为海洋通信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鹏  赵扬  周志权  张鹏辉  白雪  马健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5):20200310-1-20200310-9
跨空水介质间的探测技术是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热点研究问题。为研究空中平台与水下的激光致声探测技术,文中在光击穿机制下采用纳秒脉冲激光与水听器之间的光声信号转换来进行空-水跨介质探测模拟实验研究及验证工作。搭建了激光致声空气-水下实验测试系统,采集了激光声扫描探测数据,对典型实验数据在时域内进行分析得出了激光激励声波的传播特性,根据时间互易原理实现了水下激光声信号的三维探测成像。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激光在水下激发声波及传播的数值仿真,据此对实验进行了验证。此外,从仿真中发现通过提高脉冲能量至2.8×1010 W/cm2所激励的声波在传播400 m后仍能观测出明显的信号,信噪比约为11.3 dB,证明了百米级传输及探测的可能性。此研究结果为采用激光致声技术进行跨空-水介质探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激光焊接等离子体声信号的付里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快速傅里叶分析手段对激光焊接热导焊、溶熔焊的稳定焊接过程以及溶熔焊时未熔透、溶透、过熔透的等离子体声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发现热导焊时由于没有等离子体存在,相应声信号频谱主要集中在低频范围,溶熔焊时等离子体产生后的声信号频谱主要集中在6kHz附近的高频范围,并且随着深熔焊接溶的逐渐加大,熔透情况由未熔透,熔透向过 熔透转变时,相应的频谱表现为6kHz附近谱线峰值经历了一个逐渐增大然后减小的过程,并且在刚好熔透时6kHz附近谱线峰值最大。  相似文献   

11.
程元丽  李思宁  王骐 《激光技术》2004,28(6):561-564
对激光等离子体和气体放电两种EUV光刻光源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各种激光条件和放电方式的特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各种方案的特点、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气体放电装置较高能激光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低,故气体放电EUV光源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以椭圆面的声场为例,分析线声源曲面声场特性.通过理论建模,并进行仿真计算,得出椭圆面声场特性,亦即频率、椭圆面声场位置、椭圆性质、线声源长度等参数对声场性质影响.通过调节椭圆面位置和形状,可以在一定长度和频率下的声源下获得最佳声场.对影院、剧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开发了一套基于声音定位的激光武器系统,能快速、准确地将狙击手定位.本方案中适用了麦克风阵列,利用声音到达麦克的时间差计算出声源位置,然后控制激光照射声源,完成了基于声音定位的激光武器系统.  相似文献   

14.
吴鹏  秦水介  徐宁 《激光与红外》2018,48(11):1337-1340
声音检测技术是振动模态分析、声场可视化、噪声识别与控制和远程侦听等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基于固体微片激光回馈效应和外差移频相位测量方法,本文利用微片Nd∶YVO4激光器构建了声音检测系统,很好地实现了不同频率声音信号的检测。同时开展了音频信号的识别与检测,重构得到的信号清晰可辩。该系统无需在声场中设置特殊目标或物质,可以实现非接触的声音检测和远距离测量,能够满足多种场合的声音检测工作需要,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激光诱导化学沉积(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妙良  林建明 《激光杂志》1996,17(5):249-251
利用514.5nmA^+r激光作诱导光源,研究了激光功率、辐照时间、镀液组份等化学沉积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镀斑形成过程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与普通化学镀相比,激光诱导化学沉积所形成的镀层其表面平滑,颗粒分布均匀,致密。文中还初步探讨了有关激光诱导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激光深熔焊接光致等离子体行为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激光深熔焊接过程中,小孔上方的等离子体会影响激光和工件之间的耦合效率。本文在叙述激光深熔焊接光致等离子体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致密的光致等离子体对入射激光的屏蔽行为和对焊接的影响。并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光致等离子体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高分子聚酯材料的音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中频失真、发声性能有缺陷等问题,针对音膜在发声器件中的作用和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分子音膜材料激光改性工艺。采用不同功率,固定波长为975 nm的半导体连续激光辐照音膜表面,在保证其表面完整性的情况下获得不同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经激光辐照后,音膜试样材料表面完好,无破损、变形;音膜表面粗糙度降低,有利于提高音膜振动的一致性和均匀性;音膜失真、谐振频率等声学性能得以改善,产品的发声品质显著提高。试验所得结果对于当前采用高分子聚酯材料作为音膜的发声器件快速、高效地提升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的元素分析技术,是元素分析领域重要的研究手段。作为LIBS分析的激发光源,紫外激光具有光子能量大、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可以提高烧蚀效率、减少分馏效应,在地质检测和生物医药检测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也可从提升元素分析的效果,扩大LIBS技术的应用范围。介绍了紫外LIBS技术的原理与特点,讨论了国内外紫外LIBS技术的应用,总结了紫外LIBS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用激光诱导BaCl分子热助振动荧光光谱测量燃烧温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江波  王仕康 《中国激光》1992,19(11):825-831
本文提出了利用分子体系的激光诱导热助振动荧光光谱(LITVy)实现燃烧温度测量新技术。建立了分子激发态振动能级粒子碰撞能量弛豫模型,研究了BaCl分子的LITVF光谱特性,通过517nm波长选择激发C~2Π_(1/2)(υ′=1)←→X~2Σ(υ″=0)跃迁,对液化石油气/空气预混层流火焰温度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对BaCl分子,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可达σ_T=30K。  相似文献   

20.
Laser doping offers a promising method to define selective emitters for solar cells. Its main advantage is the localised nature of the laser beam, which allows melting of the surface area without heating the bulk. The ability to perform this process over a dielectric film offers further benefits, such as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self‐aligned metallisation pattern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selective emitter formation. However, laser induced defects, contaminations and discontinuities in the selective emitter can reduce solar cell performance. In this work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ielectric films on defect formation i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a thin oxide beneath the SiNx improves the implied open circuit voltage of the solar cells for a wide range of laser output powers. Fewer defects were observed when using this SiO2/SiNx stack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single SiNx anti‐reflection coating layer.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recrystallised silicon layer grows epitaxially according the substrate orientation. No dislocation or stacking faults were observed in deeper areas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lthough some defects were observed near the surface. Electron beam induced current images revealed discontinuities in junctions formed with high laser powers. We conclude that micro‐cracks create these discontinuities, which can potentially induce shunts. Finally, laser doped solar cells with a standard SiNx and with a double SiO2/SiNx stack layer as anti‐reflection coating were compared. An efficiency of 18.4% on a large area commercial grade p‐type CZ substrate was achieved.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