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油脂工业采用浸出法取油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全国已建成三百多个浸出厂,为国家增产大量的油脂。浸出粕是浸出厂的主要付产品,如果粕中残留溶剂过高,不仅影响饲用品质,增加溶剂损耗,提高生产成本,而且也会造成在贮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的危险,因此浸出厂必须加强生产管理,严格控制出厂粕的溶剂含量。为了了解国内浸出厂生产粕中溶剂残留情况,我们请各省粮食局工业处协助收集粕样,并要求注明生产条件与日期,迄今共收到样品50个,经气相色谱测定其结果如附表,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各地的浸出粕残留溶剂量除了广西南宁粮油综合加工厂和山东鱼台县粮食加工厂的粕样,溶剂含量超过700ppm(一般控制指标),其余均未超过。从糠粕和菜籽粕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万县地区桐子年产量曾高达一亿斤,一般产量在八千万斤左右,用压榨法榨过油的饼中残油率平均约为8%(湿基),以8千万斤桐子产量和40%出饼率(湿基)折算,每年的饼中油分损失达2560,000斤。 采取浸出法可把饼中的残存油分提取出来,粕中残油降至1%。因此如把全地区榨过油桐饼全部浸提一次,可为国家增产桐油两百多万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国普遍推广溶剂浸出法制取油脂,目前国内已建立了300多个浸出厂,浸出法比压榨法多出油3~5%,对我国增产油脂起了重要的作用。浸出法取油带来了一个问题是浸出油、粕中残留一定量的溶剂,对于浸出厂的溶剂损耗,贮运过程中的安全及油、粕品质均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严格地控制浸出油、粕的溶剂残留量,需要一个较简便而准确的测  相似文献   

4.
无论从经济效益的观点看,还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合理地利用油料下脚都是十分重要的。 油脂精练后白土中的残油含量约为28~30%,回收白土中的食用油有许多方法,一般可提出下述三种: (1)借助表面活性物质用热水分离油脂。 (2)把废白土添加入饼或油料中,用浸出法同时提取油脂。 (3)使用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以浸出法提取油脂。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茶饼提取茶油、脱脂茶粕提取茶皂素的工艺流程,并以15 t/d脱脂茶粕加工规模为例,介绍了脱脂茶粕提取茶皂素的生产过程、工艺技术参数、采用的设备、达到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6.
酱油渣中油脂的提取及其质量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酱油后剩余的渣中含有30.9%~36.5%的油脂(干基计)。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从酱油渣中提取油脂,比较其提油效果。同时结合油脂的质量指标评价各种提油方法的优劣。分析结果显示,压榨法不能从酱油渣中提取到油脂,而应采用浸出法。压榨浸出法的提油率为33.4%,直接浸出法为26.1%,压榨浸出法提取的油脂其过氧化值比直接浸出法高26.09%。另外,从酱油渣中回收的油脂已发生酸败,不宜作为食用油,只适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或生产脂肪酸等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7.
茶籽的综合利用已经引起世界各主要产茶国重视。我国已利用茶籽生产茶籽油、茶皂甙和糠醛等。茶籽提取油脂后得到茶籽饼粕、常用作肥料或燃料,也有通过发酵脱毒后作饲料的。本试验试用茶籽饼粕代替部分大豆饼粕制作酱油,已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缓解世界性蛋白质资源紧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下沉的艾维因公鸡,应用Sibbald“TME”方法,测定了湖北省内热处理程度不同的花生粕、棉籽粕和菜籽粕(饼)的氨基酸真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加工处理对于提高饼粕类饲料的氨基酸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复光  余丽萍 《中国油脂》1991,(1):18-22,60
加拿大菜籽协会报道菜籽粕的分析材料中均只报道ITC和OZT含量,而不报道其粕中是否有腈及其含量。但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喂养试验发现,目前高芥子甙品种的菜籽用预榨浸出法所制得的粕中,存在有相当数量的腈。 本文采用GC-IR联用和GC-MS联用技术,对菜籽加工后的粕中的芥子甙所分解产生的不同腈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发现在我国高芥子甙菜籽中一个品种的菜籽,经预榨浸出加工所制取的粕中存在着两种腈,即1-腈基-2-羟基-3-丁烯和1-腈基-2-羟基-4-戊烯。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测定了菜籽粕中腈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产油脂,我国近年来正在普遍推广溶剂浸出法制取植物油脂。仅以我厂为例:全年加工大豆3万吨,采用浸出法即可增产油脂1000多吨。从全国的范围看,增产的油脂数量就非常可观了。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使用的6~#溶剂油馏程范围宽,一般为60~90℃,其组分又较复杂参见表一。呈经蒸馏回收溶剂,但残留在油中的高沸点组份很难去除干净。致使油脂残溶较高,给油脂精炼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一种用油脂浸出法或螺旋压榨法来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加工方法。游离棉酚达到的含量按照美国联邦政府的规定(0.045%)要低于食用粕中的最大允许量。此加工方法包括挤压、干燥、精磨、空气分级,最终粗粒产品粒度大于84μm,产量按原料重量计为67~80%蛋白含量为36.6~45.2%。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油脂浸出工艺中菜籽粕的物理及生理特性,阐述对菜籽粕入库前温度与水分调质的具体实践措施,为贮藏创造有利条件,直至给用户提供优质菜粕。  相似文献   

13.
花生粕是花生仁经压榨提炼出油脂后的一种副产物。长期以来,花生粕在我国很多花生油脂生产厂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一般仅将其作为饲料来使用。我们结合本厂多年生产的实际情况,共同研究了对花生粕开发利用这一课题。我们从花生粕中提取出蛋白质来生产纯天然花生蛋白奶粉,并利用花生粕经过提取蛋白质后的副产物制备专用配合饲料。另外,我们还研究利用花生粕做各种辅料已获成功。  相似文献   

14.
分析研究了水产饲料生产中,豆粕部分替代菜籽粕、棉籽粕及鱼粉的利弊:在试验期市场价格下,豆粕部分替代鱼粉、菜籽粕和棉籽粕后,保持相同蛋白水平,水产饲料的原料成本可下降3%,并使水产饲料的氨基酸组成更趋合理,饲料蛋白利用率更高。本试验条件下,当最终饲料产品为膨化颗粒时,豆粕部分替代菜籽粕、棉籽粕及鱼粉后,产品加工质量无明显变化。当产品为硬颗粒时,替代后颗粒坚实度变化不大,但耐水性变差。  相似文献   

15.
油料成分对油脂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齐玉堂 《中国油脂》2004,29(2):17-18
毛油中所含的饼(粕)屑、蛋白、磷脂,加热后对油脂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采用单组分与纯净的油脂混合加热,探讨油料中的主要成分对油脂色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油脂的色泽越深.影响最大的成分为磷脂,其次为蛋白,淀粉影响较小.低温下制取油脂及油脂加热前除去饼(粕)屑、磷脂,油脂色泽更好.  相似文献   

16.
菜籽浸出各阶段浸出油量、油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现行菜籽制油工艺,对经机械预榨菜籽饼(含油量17%左右)连续进行间歇式浸出。 测定各阶段浸出油量、油质。浸出13次,每次15分钟,粕饼残油率可达1.0%。前6次浸 出,可使粕饼残油率达到2.0%左右;后7次浸出,使粕饼残油率由约2.0%降至约 1.0%。可浸出油量的95%已在前6次浸出中提取出来;后7次浸出,仅提取出可浸出油 量5.0%。浸出油脂质量,愈在浸出后期愈差;表现为色泽加深,酸价升高,不皂化物含量 增多,因而毛油精炼回收率也愈往后愈低。浸出过程后半期,获得油量很少,油质愈来愈 差,增加后续精炼工序的工作量,如考虑能源(电力、蒸汽)与溶剂消耗、人工等成本因素, 现行的油脂浸出工艺,过多地着眼于降低粕饼残油率,浸出时间过长,是否经济合算,值得 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棉籽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油料,含油量几乎与大豆相同。美国产的棉籽含油量较高,约为19%;东南亚产的棉籽含油量较低,约为16%。 一般来说,用压榨法取油后称为饼,用浸出法取油后称为粕。日本棉籽粕的标准是,水分13%以下,粗蛋白33%以上,粗脂肪2%以下,粗纤维16%以下,灰分6.5%以下。美国是按棉籽饼粕中的蛋白质含量分等,有36%、41%、43%几个等级。 棉籽饼粕的主要用途是生产配合饲料,其中多数是生产牛饲料和鸡饲料。  相似文献   

18.
候克勤 《中国油脂》1994,19(5):43-43
双门关风器在饼粕气力输送中的应用甘肃省武威市植物油脂厂(733000)候克勤在预榨浸出法制油生产过程中,需要把饼、粕及时运送到浸出工序和粕库,按照工艺要求和贮存条件,进入浸出器的预榨饼的温度应控制在50~55℃,成品粕应控制在4O℃以下,然而从榨油机...  相似文献   

19.
永寿县粮油加工厂的“预榨——浸出”制油车间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建设中发扬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采用了国内比较先进的制油技术,本着“产地加工,中小为主,配套成龙”的原则,选用了九五型螺旋榨油机与罐组浸出器配套,建立了一个日处理9吨菜籽的“预榨——浸出”车间,为发展农村城镇和社办油厂的油料加工,树立了一个样板。该车间投产四年来,生产运转正常,产量达到和超过设计要求,予榨饼残油9%,浸出粕残油1%,溶剂损耗9公斤/吨饼,每年可为国家增产油脂12多万斤。这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是开门办科研、科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压榨法作历史最悠久的制油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实际生产中企业会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浸出法和压榨法制油,压榨法既可在生产风味油脂时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浸出法补充和辅助,有效提高出油效率,完善制油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