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研究憎水剂与浸渍剂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复合影响,向透水混凝土中掺入不同量(0、0.1%、0.3%、0.6%、1.0%,有效成分与水泥的质量比)的憎水剂,再用硅烷浸渍剂进一步处理,研究憎水剂和硅烷浸渍剂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透水性能、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憎水剂可延缓水泥的水化反应,降低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经硅烷浸渍剂处理后,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一步降低,有效孔隙率提高;硅烷浸渍剂和憎水剂可显著提高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憎水剂在透水混凝土孔隙壁形成膜结构,可显著降低透水混凝土的吸水率,与未添加憎水剂和硅烷浸渍剂相比,透水混凝土的吸水率最大可降低50%。综合评价透水混凝土各项指标,憎水剂和浸渍剂不宜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2.
酸性介质中萃取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综述了在不同的酸性介质中,用不同的萃取剂萃取铟的研究。指出在硫酸介质中,萃取铟常用的萃取剂是酸性磷型萃取剂,如P204、P538、P5708、D2EHMTPA等;在盐酸介质中常用的萃取剂有胺类萃取剂、亚砜类萃取剂、中性氧磷萃取剂,如:N235、TOPO、石油亚砜等,并指出在萃取铟的过程中,影响萃取率的因素主要有:酸度、萃取剂浓度、水相中铟离子的浓度、VA:VO、萃取级数等。  相似文献   

3.
锡的溶剂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大量资料,论述了中性络合萃取剂、酸性及螯合萃取剂、胺类萃取剂及冠醚萃取剂从含锡溶液中萃取锡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铝合金制备了新型结合剂金刚石磨轮,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结合剂组成分别为Al-Sn-Ti、Al-Sn-Ti-Ni-Co、Al-Sn-Ti-Ni、Al-Sn-Ni-Co的金刚石磨轮的相对密度、硬度和使用寿命的影响,观察并分析了不同结合剂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显微组织,测试了铝基结合剂金刚石磨轮的使用性能并与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磨轮、铜基结合剂金刚石磨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组成为Al-Sn-Ti-Ni-Co的结合剂性能较好,最佳烧结温度为300℃左右;在300℃下烧结,结合剂组织致密,对金刚石的把持力强;在修整效果达到要求的同时,铝基结合剂金刚石磨轮的使用寿命是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磨轮使用寿命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对中间包覆盖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中间包覆盖剂的绝热保温、防止氧化和吸收夹杂物等冶金功能进行了论述,并对酸性、中性、碱性三种类型的覆盖剂的划分标准、原料组成、使用效果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无碳中间包覆盖剂、高碱度中间包覆盖剂及双层中间包覆盖剂的开发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化学抑尘剂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抑尘是一种比较新颖、有效的粉尘防治方法。按照化学抑尘剂的抑尘机理,可将其分为润湿型化学抑尘剂、粘结型化学抑尘剂和凝聚型化学抑尘剂三类,从抑尘机理、应用类型等方面对这三类化学抑尘剂进行了综述,并对国内外抑尘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连铸中间包覆盖剂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综述连铸中包覆盖剂的作用,不同钢种、不同功能覆盖剂的特点,指出覆盖剂的研究难点是无碳碱性中包覆盖剂的保温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近年来溶液中镍钴分离技术研究状况及可用于各种溶液,如硫酸、盐酸、硝酸溶液中镍钴分离的萃取剂、萃取工艺及协萃体系。对于成分复杂的溶液,采用单一的萃取剂很难将镍、钴与其他杂质金属离子有效分离,而利用协萃体系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介绍了几种协萃体系,如螯合萃取剂-有机羧酸萃取剂体系,羟肟萃取剂-羧酸萃取剂体系,羧酸萃取剂-有机磷类萃取剂体系,羟肟萃取剂-有机磷酸类萃取剂体系,羧酸萃取剂-吡啶羧酸酯体系,有机磷酸萃取剂-有机磷酸萃取剂体系,对镍钴萃取分离的效果。比较了这些协萃体系较单一萃取剂的优势,指出协萃体系将成为镍钴分离提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应用蒸馏法再生废旧钯萃取剂,不仅实现了钯萃取剂的再生,还能有效回收其中残留的铂族金属。主要考察了蒸馏温度、蒸馏时间对于废旧钯萃取剂萃取性能及其铂族金属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馏回收废旧钯萃取剂效果明显,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的特点。蒸馏温度控制在135~140℃,蒸馏时间为8 h时,废旧钯萃取剂再生率为92.94%;对再生后萃取剂与新萃取剂进行红外光谱(IR)分析和萃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再生后的萃取剂性能稳定,主要官能团与新萃取剂完全一致;再生后的萃取剂总萃取率在99.92%~99.96%,而新萃取剂总萃取率在99.47%~99.90%,完全满足铂族金属萃取分离工艺的要求。通过经济分析,蒸馏1 L废旧钯萃取剂可节约成本600元,并且其中的铂族金属总回收率可达94.8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采用传统冶金工艺制备的错基吸气剂在不同激活温度下的吸气性能,对比了锫基吸气剂对H2,N2,CO的吸气性能,同时对吸气剂的孔隙度、孔径、比表面积、表面形貌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激活温度为500℃时,吸气剂就具有吸气性能,随着激活温度的升高,吸气剂的吸气性能越好;吸气剂对H2的吸气性能远远好于N2和CO.对吸气剂在不同激活温度下吸气性能差异的原因做了深入的探讨,并初步分析了吸气剂对于不同气体的吸收性能,从而使人们对锆基吸气剂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概况H 系列水处理剂包括 HM 钼系水处理剂、HW 钨系水处理剂和 HSP 磷硅系水处理剂等若干品种,是华东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近几年来研究和开发成功的一系列多功能缓蚀、阻垢水处理剂。HM 钼系水处理剂于1983年通过化工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内外浮选起泡剂的研制和应用情况;并对具体矿石开发的起泡剂、使用易得原料合成新型的起泡剂及特殊类型的起泡剂作了概括评述。  相似文献   

13.
向萃取剂Mextral204P中加入萃取剂Mextral336A构成混合萃取剂来萃取稀土元素,考察了混合萃取剂的配比、萃取时间、萃取相比、水相pH以及料液中稀土的浓度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合萃取剂中Mextral204P的摩尔分数为0.74时,混合萃取剂之间具有最大正协同作用,并且在萃取时间为4min、相比1∶1、料液pH=4时,萃取效果最好,最大钐负载高达23g/L。  相似文献   

14.
对离子型稀土矿进行原地浸矿模拟试验,研究了浸出剂类型、浸出剂浓度、浸出剂pH值、浸出剂流速、固液比和温度等因素对RE、Al浸出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以硫酸铵为浸出剂,在硫酸铵浓度为2%、pH值为4.50、流速为10 mL/min,固液比为1∶0.66,室温浸出的条件下,RE、Al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94.56%、45.1...  相似文献   

15.
模铸钢锭由表面向中心、由下向上凝固,为防止钢锭产生缩孔等冶金缺陷,均在钢锭冒口部位添加合适的保温材料,以提升钢液凝固后期的补缩效果.在对进口、HB、DA-F三类发热剂及碳化稻壳进行钢锭冒口保温试验对比及研究中发现,相同条件下等量使用三种发热剂时,根据发热剂燃烧温度,DA-F属于快热型发热剂,进口、HB属于慢热型发热剂;根据钢锭成材率情况,三种发热剂的使用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进口、DA-F、HB,但考虑到生产实际中的性价比,效益由大到小为DA-F、进口、HB,因此甄选DA-F作为生产用主要发热剂.生产实践表明,使用DA-F发热剂后,钢锭冒口部位收缩平整,钢锭冒口缩孔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提高了钢锭成材率.  相似文献   

16.
微波预处理废触媒剂提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工艺从废醋酸锌触媒剂回收锌效率低和不经济的问题,研究了微波辐射预处理废触媒剂和草酸浸出预处理的废触媒剂的新工艺,并探讨了不同浸出剂、传统加热及微波辐射对Zn浸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钛基非蒸散型吸气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成分经相同工艺制成的钛基烧结体非蒸散型吸气剂的性能。测试了钛基吸气剂在3种激活工艺下的室温吸氢性能,并将它们与传统同类型高温激活Zr-C吸气剂的室温吸氢性能作了对比。同时对钛基吸气剂进行了形貌观察、孔隙度测试和强度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钛基吸气剂在低温激活时的室温吸氢性能优于高温激活的传统Zr-C吸气剂,随着激活温度的升高,新型吸气剂的性能更好。此外,新型吸气剂抗振动性能很好,解决了传统吸气剂的掉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增塑粉末挤压成形用新成形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出了一种适用于增塑粉末挤压成形技术的新成形剂体系。通过优化成形剂配方设计与制备方式及工艺条件,制得了性能优良、分布均匀的成形剂。研究了成形剂的热脱脂机理,考察了成形剂的挤压、脱脂特性。用新开发出的成形剂制备出了高质量的大直径硬质合金挤压棒。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碱性中包化渣剂的工业应用试验情况,结果表明碱性中包化渣剂的化渣效果、减少钢水增碳、净化钢水、保温性能和减缓耐材侵蚀方面均好于普通覆盖剂。  相似文献   

20.
有机磷萃取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磷萃取剂广泛应用于湿法冶金、原子能工业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在金属萃取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介绍和评述了国内外已商品化的有机磷萃取剂的合成工艺,展望了有机磷萃取剂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未来有机磷萃取剂的设计和合成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