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水泥颗粒分布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灰色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了颗粒分布对水泥强度影响程度的整体性研究,建立了28d抗压强度与4-32μm颗粒含量的GM(1,2)灰色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普通硅酸盐水泥,4-8μm颗粒含量对水泥3d抗压强度影响最大,8-16μm对28d抗压强度影响最大,16-24μm对90d抗压强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该文建立了两相流随机颗粒轨道模型中颗粒雷诺应力的拉格朗日方程,及两相耦合脉动量的拉格朗日方程,并探讨模型中的各种时间尺度。将新的理论运用于各向同性的湍流衰减的流场中,模拟颗粒运动特性,特别是颗粒的湍流扩散特性,并与文献1中的模型和实验结果作比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模型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基于两流体模型,建立了固液两相流中K-ε的双方程湍流模式。模化了连续方程、动量方程、K方程及ε方程,在这些模化方程中,考虑了固液两相间速度滑移,颗粒同的作用及相间作用。使用本文所发展的湍流模型和颗粒磨损模型,可预测固液两相湍流中的流动特性和颗粒对过流部件的磨损率。数值模拟了一水轮机蜗壳含沙水流中的流动特性及磨损分布。其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4.
从固液两相流管中流动的伯努利方程,出固液两相流泵的汽蚀基础理论主程及其装置汽蚀余量和泵的汽蚀余理的理论表达式;在两相流不发生汽蚀时,出两相流泵的理论吸泥高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两相流泵输送两相流中的固体颗粒体积分数ψ和两相流的密度ρm增加,两相流泵的装置汽蚀余量减少,泵的汽蚀余量增加,两相流泵容易发生汽蚀破坏。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化工中多相流管道系统的冲蚀磨损问题,运用Fluent软件构建流体动力学模型,获得磨损速率与管道位置的关系,用来预测磨损减薄的主要区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管道直径的增加,其最大磨损速率降低;曲率半径为3倍公称直径时,弯头的磨损率较小且均匀;颗粒形状越接近于球形,磨损率越低;当磨损颗粒粒径小于200μm时,磨损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粒径超过200μm,磨损率几乎不再变化。对原管道系统进行设计改造,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改进方案,计算模拟结果显示优化方案可使其磨损率减小为约原来的1/2。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颗粒空间位置及间距对显微全息测量结果(颗粒位置和粒径)的影响,分别考察了颗粒在平行和垂直光轴方向上,电荷耦合元件(CCD)平面内不同间距和不同粒径情况下的颗粒重建结果,讨论了灰度阈值对颗粒识别的影响,并结合实验对实际拍摄得到的颗粒全息图进行重建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光轴方向上,当记录距离分别为5、50、100μm时,可以识别出粒径均为1μm的双颗粒的最小间距分别对应为1、2、2μm;在平行光轴方向上,记录距离分别为5、50、100μm时,可以识别出粒径均为1μm的双颗粒的最小间距分别对应为2、8、16μm;在重建过程中,灰度阈值应设定为不小于0.5.  相似文献   

7.
采用SediGraph5100X射线自动粒度分析仪,对天津滨海地区不同深度的34个土样进行了颗粒粒度分析,应用AR法计算了不同地层土颗粒的分形维数,其结果是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分形雏数的平均值依次递增.回归分析表明,土粒分形维数与粒径250-50μm和50-25μm颗粒含量关系显著负相关,与25-10μm颗粒含量关系不显著,与10~5μm、5-2μm、2-1μm、1-0.5μm和〈0.5μm颗粒含量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的相对体积质量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的塑性指数关系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静力触探参数关系显著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两流体模型,建立了固液两相流中K—ε的双方程湍流模式。模化了连续方程、动量方程、K方程及ε方程,在这些模化方程中,考虑了固液两相间速度滑移,颗粒间的作用及相间作用。使用本文所发展的湍流模型和颗粒磨损模型,可预测固液两相湍流中的流动特性和颗粒对过流部件的磨损率。数值模拟了一水轮机蜗壳含沙水流中的流动特性及磨损分布。其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磷渣粉比表面积对其胶凝活性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其粒径分布与活性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径30.2μm以上的颗粒对磷渣粉的活性起削弱作用,粒径0.00~30.2μm的颗粒对其活性起增强作用。其中,粒径5.0~10.0μm颗粒的含量是影响磷渣粉7d活性指数A7的关键因子,粒径10.0~20.0μm颗粒的含量是影响28d活性指数A28的关键因子。为提高磷渣粉的胶凝活性,其比表面积不宜低于397m2·kg-1,同时,应尽可能提高磷渣中粒径为5.0~30.2μm,尤其是粒径5.0~20.0μm的颗粒含量,并减少或限制粒径大于30.2μm的颗粒含量。  相似文献   

10.
气溶胶颗粒影响紫外光通信和红外光通信。选取0.28μm、1.55μm和3.8μm三种波长激光,沙尘、霾、煤烟、雾四种气溶胶颗粒,研究不同种类气溶胶颗粒对激光大气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折射率虚部较大的颗粒对入射光能量的吸收不受激光波长影响;复折射率虚部较小的颗粒对0.28μm波长激光有强烈的散射作用,几乎不存在吸收作用。颗粒尺寸影响散射光能量分布,大尺寸颗粒前向和后向散射光能量之差为103~104。在待测颗粒的侧向90°和后向120°散射角位置,探测器便于区分不同尺寸颗粒的散射光能量。该研究有助于理解气溶胶颗粒对激光大气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