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出了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流程,由车身A级面及整车总布置方案建立了车身简化几何模型,确定了22个车身主断面位置,并以主断面属性为设计变量,基于梁单元理论与传递矩阵法得到模态坐标系下的车身动态刚度链数学模型,建立了主断面属性与车身固有频率的关系。以车身轻量化为目标函数,以车身静刚度与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对车身进行优化,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确定优化后的各主断面属性参数。通过对比近似标杆车的静刚度与模态分析结果验证了动态刚度链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汽车车身骨架结构由薄壁梁构成,因此将薄壁梁理论运用到车身正向开发设计中。改进文献中的车身刚度设计方法,推导了包括双力矩和翘曲函数等在内的薄壁结构的14个状态向量与15个截面属性之间的力学关系;建立了包含主断面属性的车身梁单元刚度分析模型和以车身接头为耦合点的整车刚度链力学模型。通过对比相同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以及文献中的刚度链计算结果,验证了提出的薄壁结构车身刚度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最后,以车身弯曲和扭转刚度为约束条件,以车身质量为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比对应文献更好的车身轻量化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3.
轻型客车车身刚度灵敏度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胡志远  浦耿强  高云凯 《机械强度》2003,25(1):67-70,94
建立某国产轻型客车车身刚度有限元分析模型,确定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及分析载荷,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利用ANSYS软件就该车的车身骨架及车架各部件对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灵敏度进行分析,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选择设计变量,以车身的总质量和车身构件的最大应力为状态为量,以车身弯曲刚度和车身扭转刚度为目标函数,对该车的车身刚度和车身扭转刚度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LifeDrive纯电动汽车模块化结构形式,通过拓扑优化得到一款纯电动汽车车架结构;建立了基于梁单元的车架结构回传射线矩阵计算模型;由模型得到车架梁单元尺寸以及车身与车架之间的多个耦合力,以更合理的刚度链方法优化了车身简化模型的主断面参数;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车身与车架的承载度。结果证明设计的车架与车身结构满足目标承载度和刚度性能的要求,该方法为非承载式电动汽车车身及车架的概念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7):1080-1084
在汽车车身概念设计阶段,针对轻量化设计及优化白车身刚度问题,建立了某款纯电动铝合金汽车车身骨架基于真实接头的简化力学模型。运用灵敏度分析筛选出灵敏度较大部件,然后利用元模型的优化方法(hybrid and adaptive meta-modeling method,HAM)对灵敏度较大部件进行截面厚度优化,使优化目标车身质量得到了降低,同时改善了车身的模态和刚度,根据研究的数据制造了电动车车身。  相似文献   

6.
以某国产轿车车身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运用Radioss求解器对该模型进行刚度分析,计算白车身扭转刚度及弯曲刚度,绘制车身扭转刚度曲线、弯曲刚度曲线并计算车身主要开口部分的变形量,分析比较刚度的分配情况,然后对车身结构件进行优化,使车身刚度有所提高,白车身质量减少8.2kg。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汽车理论的范畴内对悬架系统或车辆振动模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常将簧载质量视为刚体,忽略其柔性,这种模型误差导致分析结果与实车试验出现偏差。通过"刚度分配法"得到一种将车身扭转刚度向四分之一车身分配的计算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可用于反映四分之一车身刚度情况的线刚度计算方法,理论可延伸至优化车身单质量振动模型或车身与车轮两自由度振动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车身扭转刚度计算和评价方法反映的是车身整体刚度以及大梁或门槛的扭转曲线,无法评价刚度匹配特性和各区域对车身的贡献。针对这一问题,将各区域的应变能及应变能密度作为分析对象,提出基于区域贡献量的刚度匹配评价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可视化方法,将区域贡献量数值可视化。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某国产商用车,建立车身框架贡献量可视化模型并分析车身的刚度匹配特性。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车身扭转刚度匹配更加合理。结果表明,通过贡献量可视化模型可以直观形象地分析评价刚度匹配特性和各区域对车身的贡献,指导车身结构刚度匹配设计。  相似文献   

9.
对某铝合金电动车车身进行了正向概念轻量化设计,建立了静动态工况下的车身拓扑模型,进行了基于动静态性能驱动的整车拓扑优化,确定了车身框架结构,并对拓扑优化结果并进行了工程修正,建立了几何结构初始模型。根据车身结构和截面特点,建立了车身简化力学模型,应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截面参数优化,基于优化后的参数建立了车身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接头区域灵敏度分析和优化,直至满足刚度要求。最后完成了样车试制和车身刚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出的铝合金车身结构满足了车身刚度要求,并达到了较好的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非承载式车身实际上也承担载荷,它对整车刚度的影响不可忽略.以某非承载式车身及车架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试验确定有限元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与载荷,计算分析其在扭转及弯曲工况下的刚度,得到非承载式车身及车架对整车刚度的贡献率,研究表明,对于车身与车架多点连接时车身对整车扭转刚度有较大的贡献.对车架与整车的刚度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车体垂向弯曲刚度优化方法,对车体结构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关键设计变量与系统响应的关系,从而得到了结构设计变量(车体结构关键参数)对目标约束函数(车体一阶垂向弯曲振动频率)影响的变化梯度。首先,由欧拉-伯努利梁垂向振动微分方程,结合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得到了自由梁的一阶垂向弯曲振动频率方程;然后,结合车体结构特征,推导和修正了车体的一阶垂向弯曲振动频率解析方程,并以某地铁车体对解析方程进行了有限元的验证;最后,选取车体的6组设计参数进行了车体一阶垂向弯曲振动频率的灵敏度分析。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车体关键参数对其一阶垂向弯曲振动频率影响程度的排序,为列车车体设计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铁路客车车体轻量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卢耀辉  曾京  邬平波 《机械强度》2005,27(1):99-103
在车辆轻量化的过程中,车体承载结构的轻量化显得尤为重要。车体承载结构的轻量化,要保证车体的强度、刚度和动态特性等满足提速客车的要求。文中利用ANSYS软件建立25K型硬卧客车车体轻量化前后的有限元模型,计算车体的强度、刚度和模态,并对轻量化前后的车体作对比分析;然后,用NUCARS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25K型硬卧客车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弹性振动对平稳性的影响,并就刚性车体模型和轻量化前后的弹性车体模型对平稳性和加速度响应的影响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产品概念解产生之后,应正确处理和表示设计过程中众多的设计信息。为此,建立了用于概念产品拓扑结构抽象表示的设计特征层次关系模型,提出了设计特征属性依存关系网模型。在这两个模型基础上,构造了用于表示概念产品设计信息的关系网。简要介绍了多色集合的主要思想,将概念解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单元与多色集合的成分相对应,建立了概念产品设计信息基于多色集合的数学描述,以便于产品设计信息的存储、管理和随后设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面光滑有限元的复杂三维结构拓扑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强拓扑优化计算对任意复杂模型的适应性,改进基于线性四面体有限元的拓扑优化结果,引入了一种新型高精度的基于面光滑有限元模型(FS-FEM)来进行拓扑优化,通过每次迭代时提供很好的梯度解及位移解,从而达到改善拓扑优化结果的目的。在基于面光滑有限元模型的拓扑优化中,以柔度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基于固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插值(SIMP)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通过最优准则进行求解。多个不同载荷的拓扑优化数值算例说明,采用基于面光滑有限元进行拓扑优化,结果都能够单调收敛,且采用该方法建立的拓扑优化模型能抑制棋盘格现象。与商业软件OptiStruct的计算比较表明,该方法相比有限元方法能得到更合理的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5.
陈伟  钟健 《光学精密工程》2007,15(8):1253-1256
提出了一种基于精度成本控制的系统可靠度优化配置法。该方法采用网络系统的优化原理合理调配系统精度、可靠度与成本的关系,结合精度、可靠度指标,建立了合理有效的系统可靠度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并应用混合递阶协调法进行求解。求解结果较好地实现了对精密传输机器人系统的可靠度配置。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可靠度优化配置方法对更加复杂的大系统的可靠度优化配置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林献坤  李裴祥  朱琳 《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8):2501-2505
优化直接进给轴伺服参数对提高进给轴抗干扰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数控系统中应用伯德图优化伺服参数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动刚度评价的直接进给轴伺服参数优化方法。通过建立直接进给轴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基于脉冲激励的动刚度测量方法,依据测量方法确定进给轴动刚度频谱图,建立了直接进给轴伺服系统动刚度模型,分析得到影响动刚度的主要因素,结合动刚度频谱图,给出了伺服参数快速优化策略。优化策略中依据动刚度频谱图判断共振点所在频段,应用电子滤波器抑制共振频段。以驱动系统为SINUMERIK 840D的自构建直线电机进给轴实验平台为对象,进行了伺服参数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避免误判共振频段,可直接确认共振点,与应用伯德图优化伺服参数方法相比,优化后使速度环伯德图0dB频段增加58.6Hz,且首个尖峰延后11.7Hz。  相似文献   

17.
设计指标最优分配的协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指标最优分配是飞机顶层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借鉴协同优化思想,发展了一种新的设计指标最优分配方法———协同分配法(collaborative allocation),用于处理飞机顶层设计中的大规模设计指标最优分配问题。给出了协同分配法的分配思想并建立了该方法的数学模型。用一个可靠度指标最优分配算例说明了协同分配法的数学模型建立及求解过程,初步验证了该方法对设计指标最优分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雅可比矩阵变化与动平台姿态偏移之间映射关系的基础上,基于螺旋理论和矢量微分法建立了3RPS并联机构末端位姿偏移与支链构件变形之间的映射模型。首先采用螺旋理论和矢量微分法分析了支链各构件刚度与整个支链刚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建立了3RPS并联机构的瞬时刚度模型,并分析了雅可比矩阵的变化对机构刚度的影响。对冗余驱动支链改善并联机构刚度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整机刚度模型。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冗余驱动支链确实能够改善并联机构的刚度。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