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三元复合驱井距与驱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关系的分析,发现三元复合驱随着井距的扩大其驱油效率会下降,而同时其扩大波及体积作用则增大,提高采收率值会下降,所以目前技术条件下三元复合驱井距不宜过大。同时分析了常用室内岩芯实验与矿场试验的差别,室内岩芯多使用一维或二维的,其流体流动趋向线性流,而实际上油田生产时其流体流动是径向流,两种流动方式对注入压力上升幅度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就具有扩大波及体积作用的三元复合驱来说,目前常用的岩芯实验驱油机理上不能完全代表矿场试验,所以在进行机理研究时应该用径向流岩芯实验来模拟研究矿场试验。  相似文献   

2.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由于固-液界面扩散双电层的存在,流体的流动会产生流动电位现象,而流动电位会反过来对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造成影响.从微米和纳米尺度,利用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截面毛细管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求解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毛细管尺寸下,流动电位对毛细管单相流体渗流模式的影响,得到了考虑流动电位情况下不同尺寸三角形截面毛细管传导率和其形状因子的关系,并研究了在不同毛细管尺寸条件下,考虑流动电位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后外加压力梯度与流体流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流动电位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当毛细管尺寸与扩散双电层厚度相当时,流动电位会对流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动产生显著影响,流体的流动阻力增加,毛细管传导率减小,但是毛细管中的流体流量与压力梯度仍然保持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基岩渗透率较低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裂缝渗透率对流体流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平行裂缝中单相流体的流动特点.裂缝模型由大理石和不锈钢垫片组装而成,裂缝张开度由垫片厚度决定.单相流体在平行裂缝中流动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流动区域.用阻力系数和雷诺数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在线性流动区域内,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而在非线性流动区域内,阻力系数不随雷诺数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平行裂缝中的流动模式,并确定了流动模式之间的转换条件.  相似文献   

4.
弱冻胶的流变性及渗流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S-150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和黄胞胶类弱冻胶的流变性,并采用不同介质填砂管模型研究了弱冻胶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以及水、油等流体在冻胶充填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得出水、油等流体在本体冻胶中的渗流特性不满足达下律、流动阻力与流速之间是指数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从钻井泵经过钻柱内部输送到钻头喷嘴的流体是瞬态流动,存在着压力行波,使从普通喷嘴射出的流体有一定程度的脉动。当这种流体经过自激振荡喷嘴轴对称空腔后,初始振荡的频率与腔内扰动波的频率相接近时,整个流体的振荡被迭加、放大,最后在腔室出口处产生被调制了的振荡射流。文章按波动理论原理,建立自激振荡射流腔室内流体压力和速度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接近钻头实际喷嘴直径和增大喷嘴金尺寸,进行扩大振荡腔室的射流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着重就流动状态对混输管线损坏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证明,采用螺旋导流器可以很好地改变多相流体流动状态,此装置可改变滨南油田目前由于腐蚀严重、管线频繁穿孔给原油生产带来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7.
特高含水原油的管输流动型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管输流动型态观测试验装置及原理管输流动型态试验是在透明试验管段上进行的。在该管段处设有图像摄录仪 ,当油水两相混合物在透明管段中流动时 ,将流动型态摄录下来。根据摄录的图像 ,判断流动型态并绘制出流动型态分布图。由于含水原油在透明试验管道中 ,无法观测其流动型态 ,只能按照粘度一致原则来模拟生产用的实际介质———原油和水。因此 ,该项研究试验介质采用CD4 0号机油和水。2 特高含水下的管输流型与其它多相流体一样 ,特高含水原油油水两相介质在同一管道中流动时 ,油和水呈现不同的分布型态。试验表明 ,其流动型态随流速…  相似文献   

8.
抽油井产液剖面测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80%以上的油井依靠机构抽油生产。在有杆泵抽油生产条件下,流体的速度和压力都随时间变化,处于非稳定流动状态。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外一直采用稳定流动模型对测试资料进行分析,往往导致错误的结果。分析流体非稳定流动的机理,发现其特征是:活塞上冲程的流量随时间逐渐增大,其变化趋势近似于正弦曲线的π/2周期;活塞下冲程的流量随时间逐渐减小,其变化趋势近似于指数曲线。由于井内流体波动变化的波长大于流道直径,引用一维连续波方程作为测量分析模型。分析的关键在于如何估计扰动速度,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工况和测试响应特征,确定分析模型中的有关参数,进而准备计算流体的总平均速度和体积流量。  相似文献   

9.
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已确定了了解油藏中流体流动性质的主要步骤。油水相对渗透率或许是岩心驱替实验得到的最普遍的参数,但这些参数只能求助于数学模型中岩石-流体所有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才能描述油藏流动现象。岩石的润湿性是对油藏流体流动机理有强烈影响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过去几十年,有大量根据岩心驱替实验推测润湿性的论文。另一方面,传统上认为原油-水-固体体系中观察到的接触角是真实的或通用的度量润湿性的参数。因此,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根据岩心驱替推测的润湿性与接触角之间有联系吗?根据以前的文献似乎不能得出确定性的回答,原因有二个方面:①Craig广义经验方法虽然可以近似比较,尤其是极端情况下润湿的比较,但不能直接推导出表征润湿性的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的大小;②常规的接触角测量普遍存在一个再现性问题。在其它文献中报导的双滴双晶板(DDDC)技术,似乎解决了接触角测量中再现性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将对差别较大的岩石-流体体系用有再现性的DDDC法检测结果与用油藏和贝雷岩心进行的水驱实验得到的对应油水相对渗透率相比较。共比较了10种不同实验结果。其中有8种岩石-流体体系水驱实验结果与接触角测量结果得出的润湿性类似,而其余两种差别明显。对结果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了解释,重点是弄清岩心分析与油藏流体分布和流动机理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进行岩芯流动实验时,一般是将油、气、水等流体在一定压力及流速下注入地层岩芯中,如果岩芯比较疏松,常常会遇到岩芯在实验过程中造成破裂的现象,从而使实验中途报废,无法获取完整的实验资料。通过对岩芯采用聚乙烯热缩管等材料进行包封处理,可有效地解决流动 的岩芯破碎问题,经实验测定及实际应用,该项岩芯包封技术可以推广运用到普通的岩芯流动实验中,从而为油田的开发研究工作提供精确、有效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水/气交替驱微观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微观透明模型直观地观察水、气和水/气交替驱油过程中诸相流体的渗流机理及残余油水分布状况,详细地描述了三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状态,应用图象处理技术监视实验过程并定量分析驱油效率和残余油量。实验结果表明:对水和气而言,任何单一介质的驱替均不能产生驱油的最佳效果,交替驱弥补了单相驱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残余油的流动度,交替次数越多,驱油效率越高。夹砂模型实验表明,交替驱过程中存在重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流体流动路径上的多个两相流体界面对岩石封闭能力的影响,利用单个毛细管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突破压力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毛细管中为单相流体时,使流体流动所需的突破压力与毛细管的直径有关而与毛细管长度无关;当毛细管中的流体为气液混合相时,所需突破压力随气水界面数的增加而增大;而毛细管的表面润湿性的变化则会使得突破压力随气水界面数目而变化的趋势更加显著。根据实验结果认为,富有机质页岩作为盖层时,生成的烃类流体与岩石中的水形成了混合相流体,而疏水的有机质表面和亲水的矿物表面形成润湿性不断变化的流动通道,从而导致突破压力的增大,因此有机质及其中烃类的生成能够提高盖层的封盖性能。当泥页岩盖层中的流体为气水/油水混合相时,其突破压力在多种机制的作用下,与盖层厚度存在正相关性。在低渗油气藏开发中,油气和水的混合分布是形成启动压力梯度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气体钻井过程中钻进参数的改变将引起井内气体的不稳定流动,这种现象在用气体钻井方式打开产层时尤为明显,这些情况用常规气体钻井稳定流动理论不能准确模拟。通过对井内气体不稳定流动的分析,还可以实现钻井过程中的动态地层评价,因此,井内气体不稳定流动也是欠平衡钻井随钻试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可压缩流体不稳定流动理论,文章建立了气体钻井过程中井内瞬态流动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模型的数值解法。针对井内水动力体系的复杂特点,文章讨论了定解条件的确定方法。最后将模型应用于伊朗TBK-14井,对开启压风机和增大压风机排量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现场试验对比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井内的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4.
触变性流体的泊肖叶流动和渗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芹果 《石油学报》2001,22(2):66-69
由于我国原油含蜡量较高,表现出显着的触变特性,因此,关于触变性流体流动行为的研究,对于我国的石油工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笔者采用Moore型触变性流体本构方程(一种无弹性流体模型),对石油工业中两种典型的流动形式进行了研究。其一是圆管层流(又称泊肖叶流动),得到其流量和沿管方向压力梯度之间的解析关系式。该关系式为很复杂的非线性形式。为了便于分析原油输送中的某些问题,还给出了该解析解的一种近似形式。另一典型流动是渗流,它是分析地层中原油流动行为的理论基础。给出了Moore型触变性流体的渗流方程并求得平面径向渗流问题的解析解,研究结果为正确估计原油生产中的压力分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牙轮钻头腔室结构不规则,导致腔内流体流动规律复杂,湍流和涡旋运动特征影响因素多,由于喷嘴组合不同,不确定性强,难以用数字的方法来描述。针对牙轮钻头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采用观察法和压力法进行实验研究,并进行了理论探讨,较全面地认识了腔内流体的运动特征,基本弄清了钻头腔室内流体冲蚀壁面与底面的主要原因和特点,以及不对称流动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达西定律是描述储集层中流体流动特征的经典定律,但低速非达西流动现象及理论对达西定律在低流速下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吉木萨尔凹陷典型致密砂岩的孔隙形状多样,分布不均,呈现极细喉—中大孔组合方式。采用高效精准实验设备开展低速渗流实验,实验流体为矿化水和模拟油,采用高精度注射泵保证流体恒速流动。通过乘幂关系表征压力梯度—达西流速关系,对基于渗透率的阻力系数—雷诺数关系进行分析,来判断流体流动状态。结果表明,压力梯度—达西流速的乘幂关系和阻力系数—雷诺数关系的判断结果一致,在吉木萨尔凹陷致密砂岩储集层中,流体在低流速下均符合线性流动。此外,根据流量—压力梯度曲线分析,吉木萨尔凹陷致密砂岩储集层中单相流体在低流速下基本符合线性流动,且致密砂岩中单相流体的流动行为与岩石的性质有关,与流体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7.
启动压力梯度真的存在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传亮 《石油学报》2010,31(5):867-870
一些室内实验测量到了低渗透储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现象,由于该现象对油田开发十分重要,关于启动压力梯度是否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测量启动压力梯度时采用的是单相流体,单相流体并不存在毛管压力,因此,毛管压力不是启动压力梯度存在的原因。边界层中的流体并非不流动,而是流动滞缓,因此,边界层效应也不是启动压力梯度存在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室测量到启动压力梯度现象,主要是由于流量测试困难和测试时间太短所致,表皮效应加剧了启动压力存在的假象,注水井存在启动压力是由于井底污染和润湿滞后所致,流体在地层中流动并不需要启动压力梯度。  相似文献   

18.
《国外测井技术》1995,10(6):47-53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需要获得高质量的流体监测剖面。氧活化方法已广泛地用于测量管外水的流动,但其常规方法在测量流体注入剖面时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在测量套管——油管环空流体时,同一方向上不会有诸如注入管柱中的注入流休之类的附加液流。最新研究出的氧活化技术拓宽了氧活化测量值在流体剖面方面的应用,当两种流体在同一方向上流动时,它能够把环空流体信号从油管流体信号中分离出来。这种方法具有潜在的优势,它能够提供注入体积流量随深度变化的连续测井曲线、具有更大测量范围和增大的速度测量值上限。应用这项测井技术的实验数据表明与油管流体相同的方向上测得的环空流体流速与真实的环空流体流速有极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采用真实岩样和流体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成果报道。文章介绍了采用超声波测试技术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方法,选取Q75井的真实岩样和流体,通过长岩心衰竭实验测试了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将测试结果与国内外其它中高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饱和度较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超声波测试技术对研究深层高温高压低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②桥口低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要比国内外其它中高渗凝析气藏的低得多;③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是导致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较低的主要原因,而高温高压低渗凝析气藏更低的油气界面张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实验所用岩心的长度对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大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液体弹性波反问题与数值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石油管道中的液体弹性波即水锤,是一种瞬变流动中的压力波。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动态量测迅猛发展,水锤分析研究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瞬变流已经发展成为流体工程中一个成熟的学科分支,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使得工程设计和分析者可以用之分析和解决绝大多数实际问题,这是当今世界瞬变流研究的主流和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