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嵇中安 《建筑知识》2013,(9):409-409
在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自然及社会灾害中,火灾是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人类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自己创造了更加舒适方便的工作、娱乐和生活环境,但与此同时,也潜伏了越来越多的火灾隐患。我国每年平均发生数万起火灾,其中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占有相当的比重,防止和控制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目标和迫切任务。本文就对公众聚集长做火灾危害性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从而筑起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风险的一道“防护墙”。  相似文献   

2.
张勇 《中国消防》2009,(24):27-30
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频发,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大,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本文在总结我国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总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公众聚集场所火灾的四个特点,指出了消防管理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案例和建筑的构造,分析了公众聚集场所火灾的特点,并提出了火灾扑救内攻搜救技术方法,为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扑救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某省五年的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数据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进行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原因与火灾起数、火灾损失、火灾人员伤亡的关联分析,分析结果可用于指导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防控和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5.
《消防与生活》2007,(10):45-46
从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和以往事故教训可以看出,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惨剧,且火灾中多数死亡人员是因不懂疏散逃生知识,选择了错误逃生方法或者错过逃生时机而造成的。因此,掌握公众聚集场所正确的疏散逃生方法以提高自救能力尤其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加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多发的客观实际,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公众聚集场所由于人员集中,储存货物价值高,火灾危险性较大,发生火灾后易造成群死群伤和严重经济损失。各类灭火器作为最基本、最普及的对付火灾的武器,是及时扑救初起火灾、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消防器材,在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保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公众聚集场所在灭火器的配置及日常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公众聚集场所继续进行专项治理的工作,按照统一部署,已在全省展开。多次发生在公众聚集场所群死群伤重特大火灾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这类场所进行专项治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着公众聚集场所的大量涌现,人流、物流量的增加,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隐患也随之增加,因此,开展专项治理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去年我省已对公众聚集场所进行了专项治理,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理期间,全省共督促消除火灾隐患28680处,处罚单位321家,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单位251家,取缔公共娱乐场所202家。通过专项治理,现有15311家公…  相似文献   

9.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督促整改公众聚集场所重大火灾隐患的通知》。 2002年以来,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省先后两次开展了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活动。通过治理,全省各地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取缔了一批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场所,使我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环境有了一个大的改观。但目前全省仍有40个公众聚集场所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尚未得到有效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5月17日,公安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关于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实施意见》,要求从今年5月至9月,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对公众聚集场所和学校、医院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坚决消除火灾隐患,严防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度得到遏制的群死群伤火灾又呈抬头之势,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声誉,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公众聚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多发是当前火灾形势严峻的主要问题。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高压设备带电灭火测试得到的数据,为扑救电气火灾提供了理论依据,消除了消防人员在扑救高压电气带电灭火时的恐惧心理,论述了在不同地区进行带电灭火测试的必要性。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水质达到带电灭火的目的,为各地进行带电灭火试验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2.
Temperature fields analysis is an essential work to evaluate the behavior of structures in fires. Large space buildings are mostly highly populated or high‐fire load places with high fire risks. So it is a research focus to predict the temperature fields of large space fires accurately. In this study, a full‐scale physical experiment on fires in large spaces has been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fires in large spaces is nonuniform. With regard to the evolution laws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s of natural fires in large spaces, the author developed a new temperature field prediction model for large spaces. The new model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e well‐known Li G Q model and the Xue S D model.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new model can predict the change laws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s with time in the whole fire process and reflect the gradual attenua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s in the fire during the decay phase better. In the meantime, this new model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can be used to structural analysis exposed to fires in large space buildings.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范围,探讨和研究了不同场所的理赔范围及费率厘定,提出了初期实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室压缩气体泡沫系统,通过油盘火对比试验,分别考察基于不同气源的压缩气体泡沫对于120#溶剂油火灾的灭火性能,分析探讨适用于常规B类火灾扑救的气源类型和供气方案。结果表明,在泡沫溶液供给强度为2.5 L/(min·m2)的条件下,压缩氮气泡沫和压缩空气泡沫均可扑灭120#溶剂油火灾,都具有良好的抗烧和抗复燃性能;压缩氮气泡沫比压缩空气泡沫的控灭火性能略有提升,但二者差别不大;对于常规B类非极性燃料火灾,实际工程中有氮气源的场所建议直接采用已有供氮气设备作为供气源。  相似文献   

15.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一旦失去控制,处置救助十分困难,被称为世界性难题。2019 年全球气候异常,高温、干旱、大风等极端天气增加,多地爆发大规模森林火灾。笔者综述2019 年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地区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和特点并分析其背后相关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以期对我国森林防灭火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结合深圳在社会消防管理的实践探索经验,全面梳理、分析深圳作为超大型城市存在的突出火灾风险特征,并从顶层设计、落实主体责任、管理制度创新、加强重点行业场所消防治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消防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明哲 《今日消防》2022,7(1):106-108
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因为燃放方式、燃放地点不科学,烟花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等原因,常常引发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对利用视频监控认定因燃放烟花引发火灾的调查要点进行总结,对预防此类火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Numerous researchers are exploring multisensor detection as the principal means of discriminating between fire and nuisance sources. Multisensor detectors can monitor multiple aspects of a wide variety of signatures produced by flaming fires, non-flaming fires, and nuisance sources. This paper describes one program of small- and large-scale experiments that has been conducted using a prototype advanced fire detector with multiple gas sensors. An elementary analysis is applied to demonstrate that spacing guidance can be rationally developed for multiple gas sensors to detect fires of a particular threshold fire size, i.e., heat release rate. Discriminating between flaming fires, non-flaming fires, and nuisance sources could be achieved using either a threshold concentration or CO2 rate-of-rise to identify flaming fires and a CO or CO2 rate-of-rise for non-flaming fires. Time to detection was also compared to commercial smoke detectors, and the reductions in time were noted.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近年来汽车火灾造成的损失,分析了国内外对于汽车火灾开展的实验研究工作,指出目前国内外学者着重于汽车火灾发生后且达到一定破坏能力时的火灾特性研究。提出汽车火灾探测研究的发展趋势,强调分析汽车火灾发生原因机理的重要性,并从电气系统、油路系统、排气系统几方面分析汽车或者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李钰  郭新新  潘科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2,41(10):1405-1408
摘 要:超长海底隧道结构特殊,排烟补风成为制约超长海底隧道发展的关键因素。依托烟大海底隧道提出超长海底隧道无竖井排烟系统,并设计新型的海中无竖井排烟补风方案——采用离心式空气压缩机将火灾烟气高速加压后排到海水中,并通过压缩空气进行额外补风。采用FDS对不同排烟量和补风量下56组工况进行模拟,通过分析烟气层厚度、排烟效率和能见度,寻找最优的排烟补风方案。结果表明:排烟量在140~180,190~210 m3/s,补风量分别占排烟量的50%、70%时,系统排烟效果最优;其中,排烟量180 m3/s,补风量50%和排烟量200 m3/s,补风量70%情况下的排烟效果最优,且后者优于前者。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以考虑设计排烟量为200 m3/s,补风量为140 m3/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